关于职级并行的浅谈
最近看到不少网友对职级并行的讨论,尤其是觉得县以下机关的职级并行,空有其表,违背了政策的初衷,很多人工作辛苦多年,退休前依然无法提升到较高的职级上,还不如不搞。
网友们发牢骚抱怨基层职级职数太少,根本晋升不了,这也是一定的客观现实。职级并行从2015年县以下机关搞试点,经过几年的运行,反复实践,并最终在县级以下单位优先推开,个人感觉国家不会拿这种关系基层公职群体命运前途的事情开玩笑。
职级并行运行了几年才在国家层面推开,证明职级并行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很多人也确实因此而到了实惠,解决了待遇,在干部工作积极性调动上也发挥了作用。凡事有利有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职级并行制度对每一级职级数量进行了比例限制,也是为了更好的与职务提拔相配合,从根本上激发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尽管,在具体落实上肯定会有一些瑕疵。毕竟制度是好的,但执行起来人为的因素太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比例失调。平心而论,想要原原本本、一丝不苟地按照制度执行,恐怕哪个单位也不敢打包票。实际当中,也确实无法推行下去,职级晋升和职务晋升都有相同之处,要考虑人的因素太多。单凭能力素质、工作实绩,一般的单位很难具体界定。
个人感觉,相对公平的做法还是按照年龄和任职资历,特别是一些濒临退休的人员。当然,也有弊端,有的人就会熬年限,存在一定的躺平思想。不过,事事都不可能那么完美,肯定会有一些年轻的、有能力的、有想法的会持不同意见。那谁又能保证,这些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早早地晋升完职级以后,不会躺平呢?
天下之难,莫过于人。人的工作永远是最复杂的,这就要看单位一把手的政治智慧了。

职级并行已有几年,但效果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对基层公务员,职级晋升难的状况没有多大改善。
究其原因,一个是职数有限,基层单位职数比例依然偏少,再加之年龄老化,僧多粥少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改善。另一个因素就是有职务的人在晋升职级上往往占有更大的优势,最终就会造成有职务的人,往往还占有一个更高的职级,而本身的职务又无法让出,从而进一步压缩了没有职务的人的晋升空间,而职务则成了职级晋升的快车道。#子尧视野#
《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规定》到如今,将近四年了,从《规定》现实效果看,显露了一些问题。一是晋级名额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导致能够晋级的人员很少。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快接近退休了才能晋级。有些职级即使设置了,按照规定可以晋级的,但因为晋级下一职级晚,达不到任职年限,也只能望洋兴叹。二是担任实职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一方面占着实职位置,另一方面还享受优先晋升非领导职级,两面占额,让本来就少的员额更加紧张。建议修改规定,实职晋升了职级就不应该再任职务,担任实职就不能再优先晋升级别两头都占,让想干事的人看到希望,焕发工作热情。
【县委书记】和【市局局长】都是正处级,晋升通道相差甚远?
县委书记是正处级里面最有权力的干部,也是省管干部,选拔后要申报省里。省委研究决定通过后才任命。也是最容易提拔副厅级的市长或者市委常委。
市局局长正处级,往往到了退休年纪都去政协当副主任解决副厅级,甚至给调研员解决级别。
县委书记晋升比市局局长要快,上升空间大,往往都是重要岗位。
#吐槽# #职场# #公务员# #铁饭碗# #体制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