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最难的就是减人,我们人口小县就不能直接撤县变镇,同时经济大镇就不能撤镇变市,把裁撤掉的公务员交流到新成立的市,就像历史上的南下干部一样,小县机构改革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你看现在山西小县改革,主要是通过“职级晋升”换“职务下降”,“转岗下乡”换“待遇上升”,减少改革阻力。比如将局长调降为副局长,但职级上升,收入相应调高;虽从正职变为副职,但责任压力小了,原有日常性权力一定程度上保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机构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精减人员。缩编、减人,意味着一些人要下岗。这样,改革阻力相对就小些。
所谓这样的改革真的意义不大,需要减的地方人根本没有减。缺人的地方还是得新招聘。
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1、大幅度精减地级市机构和人员编制,把多出来的编制放到到县和乡镇一级,让更多的公务员下沉基层一线;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地级市进行撤并,在部分省份实行“省直管县”试点。
2、整合群团组织、事业单位,撤并掉一半的事业单位,工会和团干人员编制可以再压缩,部分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单位,一半以上的事业单位不再享受财政拨款,推向市场,自生自灭。
3、撤并50万以下的人口小县,精简为一套机构。
4、精兵简政重点是简政,政府进一步放权,事少了,需要的干部自然也少了。
5、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各地区、各部门表面上越来越卷,领导汇报的PPT越来越精致,需要的干部和“人才”越来越多,所以要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行重点整治。
6、部分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党政合一”试点,可大大减少领导职数。
7、曲艺家协会、电影协会,各种文工团,书协、作协等不再由财政供养,肯定都能出艺术经典。
8、加强医疗和教育部门建设,充实力量,赋予实权,集中体制优势,重点解决上学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
9、每个单位都有“躺平”的人,这些人就是国家养着,但没有多少产出的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您怎么看?
小县城要砸“铁饭碗”是咋回事 小县城要砸“铁饭碗”似乎在我们周围短时间很难落地生根。小县城“铁饭碗”两类人:公务员与事业编两类。经济收入主要靠房地产及上级财政拨款,没有大型企业,县财产税收无法依靠税收。县事业编制主要是教师岗,教师人数在编制中占多数。目前要打破中小学教师铁饭碗,竞争上岗,雷声大,雨点小,没实质进展,原因方方面面,要向外必须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