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镇江公务员体检哪家(江苏镇江公务员体检名单)

在祖国东北旅顺市的獐子岛上,长眠着一位镇江籍的边海防战士,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他就是丁万宏烈士。

在祖国东北旅顺市的獐子岛上,长眠着一位镇江籍的边海防战士,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海疆,他就是丁万宏烈士。

丁万宏,1951年12月出生在镇江市蒋乔镇。父亲丁新福是个农村基层干部,当过教师,干过电工,后又担任生产队会计和生产队队长。母亲刘志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万宏自幼聪明,勤奋好学,成绩优良。他很体贴父母,放学回家后帮家里做家务。196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学。

当时家中9口人,生活非常困难。在学校里,他虽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但很整洁,吃饭也不讲究,只要填饱肚子就行了。

然而,他学习非常自觉刻苦,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生产队支农,任务是收割麦子。在劳动中,万宏不怕苦不怕累,手上打了几个血泡仍坚持继续干,直到收工洗手时才被同学发现。

1967年,万宏以优良的成绩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只好回乡务农。

当时,父母身体不好,哥哥体弱,弟弟还小,万宏在家是个强劳动力。他身体强壮,在生产队劳动总是抢重活干,想多挣点工分,为父母分担家庭重担。尽管万宏拼命挣工分,但由于家庭人口多,生活仍很艰苦,他家是生产队挂上号的缺粮户。

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万宏拜师学瓦工。他脑子比较聪明,又肯钻研,学艺不到两个月,就基本掌握了瓦工的技能。

他家只有3间草房,住房非常困难。于是他带领兄弟们到处拾碎砖块打墙基,又用土砖砌墙,用家里栽种的杨树作椽子和桁条,自己动手盖起三间麦杆房,解决了家里住房紧张的大问题。

邻居夸奖丁万宏道∶“这小子真有点聪明,有些事只要他一看便会,一点就通。”自从万宏学会瓦工手艺后,村上的人不时请他去盖房子,砌锅灶。只要有人请,他从来没说个“不”字。村上人无不夸他。

万宏从小就崇拜解放军,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

1969年春天的征兵工作开始了,他还未等征兵动员,就背着父母报了名。为了防止父母拖后腿,他报名以后便开始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他对父母说∶“请爸妈要支持,不要挂念,不要拖后腿,我到部队一定好好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切听从党指挥,为父母争光,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

由于他体格健壮,体检顺利过关,终于如愿以偿。1968年12月底,他胸带大红花,在乡亲们的锣鼓声中,光荣地参了军。

入伍后,他被分到驻辽宁省旅顺市3288部队。在为期3个月的新兵集训期间,他军事训练认真刻苦,政治学习一丝不苟。

他有瓦工手艺,主动帮炊事班改节煤灶,受到连首长的表扬。星期天,连队安排部分新兵到城里玩玩,买买东西。万宏每次都把外出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留在班里打扫卫生,看看书,写写日记。

在新兵连,他生活上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衣服、鞋子破了自己补。他常给家里写信汇报自己在部队里的军训、政治学习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让父母和奶奶放心。

新兵集训即将结束,大家面临分到什么连队的问题。万宏态度非常端正,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哪里需要就是他的志愿,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

1969年6月,他被分到长海县獐子岛守岛71分队的炮兵连。该岛是军事要地,也是东北海防的天然屏障;但离陆地很远,乘坐舰艇要航行几个小时,而且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气候多变。

万宏来到海岛后,思想上做好了吃大苦耐大劳的准备。在连队里,他特别能吃苦,重活脏活抢着做,任劳任怨。由于他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并被提升为副班长。

他当了副班长后,积极配合班长工作,带领全班战士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们担任国防施工任务,每次连排下达的指标,他们班均超额完成。

万宏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支部根据他的一贯表现,将他列入培养对象,准备近期发展,可惜就在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1971年10月,守岛部队正在坑道内不分昼夜地紧张地施工着,以实际行动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

一天,上级首长深入丁万宏所在的施工坑道检查工作。他陪同首长进洞后,并向他们介绍施工情况。当首长们走出洞口时,万宏在后面帮战友把施工车向洞口推。

突然,洞内一声巨响,洞顶发生大面积塌方,顷刻间万宏和部分战友被埋进土石里。部队立即组织抢险救人,经过几十小时的努力,被埋的战士扒出来了,但由于时间过长,全部光荣献身。

丁万宏等牺牲后,全岛部队的官兵和老百姓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为表彰丁万宏等为国防建设的献身精神,部队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丁万宏等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丁万宏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追悼会上,部队领导号召全体官兵,化悲痛为力量,以烈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榜样,继续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追悼会当天,部队驻地的群众也自发赶来参加,沉痛悼念部队的好班长、驻地群众的好朋友丁万宏烈士,大家都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友而痛哭。烈士牺牲后,每年清明时节,驻岛部队和当地群众都纷纷前去烈士墓,祭奠英灵。

#袁隆平有多全能#【水稻之父袁隆平:错过当飞行员和运动员,母亲曾劝他学农很辛苦】5月22日,据新华社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经常提及两个落空的机会,以证明自己的身体还不赖。

 

据南都此前报道,1952年,22岁的袁隆平报名参加飞行员考试,从重庆西南农学院800名学生中脱颖而出,通过36个体检项目后,被选为空军预备班的一员。但在入空校报到的前一天接到通知,不用去了。

同年,就读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凭借高中就拿过武汉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的游泳技术,代表川东区到成都参加西南联省游泳锦标赛。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得了第四名的袁隆平,就此错过成为游泳运动员的机会。他将这次失利归咎于成都的小吃太多太好吃,以至于吃撑了影响了发挥。

想当飞行员又想入选国家游泳队的袁隆平,在秘书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里称,因为自己这种凭兴趣和爱好的性情,到毕业时,大学同学们给了他一个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合起来就是自由散漫。

袁隆平22岁的这两次遗憾,后来在很多人看来实属庆幸,因为人们差点失去一位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专家。而他之所以选择学农,缘于从小产生的志趣。不过,那是一次美丽的误会。

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园艺场,各式各样的花像毛毯一样铺在地上。这让他想起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镜头里窗边外满是随手可摘的水果,想喝牛奶,奶牛走过来顺手接一杯……袁隆平称,“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心中就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

为了学农,1949年,在大学填报专业时,袁隆平还与父母有过争执。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在老家德安县当过小学校长和督学,后来在平汉铁路局工作。母亲早年在江苏镇江的教会学校读高中,毕业后在安徽芜湖教书。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随父母曾居住北京、天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成长环境基本上都在大城市。父亲不理解他为何要学农,建议填报理工或者医学专业。母亲则劝他,学农很辛苦,将来要当农民。

年少的袁隆平一意孤行,不以为然。

直到1952年,作为农学院的学生的他第一次深入农村住在农民家里,他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农村又苦又累又脏又穷。袁隆平曾直言,如果小学老师带他们去的不是园艺场,那么他可能不会立志学农了。

不过,也正是看到当年农村的真实场景,袁隆平更坚定了学农的信念。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里,饥饿的感觉不堪回首。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说当时感到非常自责。

除去“杂交水稻之父”的光环,生活中的袁隆平随性可爱,不少接触过他的人评价,他的心态绝对是30岁。

2017年,辛业芸曾向南都记者介绍,袁隆平当时用的手机还是老牌的诺基亚,主要是嫌麻烦,他是急性子,不能容忍太复杂的操作。2000年那会,当私家车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点遥远时,袁隆平已经买车了。而他买车的理由是响应国家号召,“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袁隆平有时总会有孩童般的想法,比如因为父亲曾在铁路局工作,所以他特别希望坐火车去旅游;因为事务缠身,他还有到深山老林躲起来的想法。在辛业芸看来,“他不是泥腿子科学家,他的举手投足是一位学者,而且身上有种烂漫的情愫。”

除了游泳,袁隆平喜爱的运动还包括排球。他自称排球技术有二流水平。“每次打排球,只要他上场,球场上的气氛总是非常活跃,他玩得很认真,就像小孩子一样,其他人都忘记比分了,他一定记得”。

据袁隆平的第三个博士生,育种专家邓启云介绍,袁隆平很早便不再招收硕士和博士生。挂在他名下的学生估计有三十个,但是毕业的可能就二十来个。每年师父农历七月初九生日时,众弟子都会从各地赶到长沙为他庆生。离得近的,则周末回来陪他打打麻将。这是老师的另一个爱好,输的人要钻桌子。“打经典麻将的老手,基本上周末都会开打,现在是谁厉害谁陪他玩”,辛业芸说。

除此之外,袁隆平也有柔情的一面。他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称这能把人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大学里,他还是合唱团的成员,他的声音较低,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大bass(低音)。袁隆平也喜欢听经典的歌曲,苏联歌曲《喀秋莎》、英文歌《Old Black Joe》都是他常唱起的歌。

袁隆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很有人情味。“我们是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一直很关心我们。比如到外面出差,袁老师打电话来,第一句先问我,小辛你好不?我很感动。”辛业芸对南都记者说道。

2010年,在原西南农学院53届老同学聚会上,袁隆平发来一封信,其中引用了一句话:“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是多来唏,七十是小弟弟”,建议老同学们提高生活质量,过一个愉快健康的晚年。(南方都市报)头条热榜

“是我害了他们!”江苏镇江,曾经发生一起离奇的交通事故。受害者不仅不怪罪肇事司机,反而说自己害了他,并且拒绝医院的手术治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头号周刊# #镇江头条#

2017年6月15日晚,在江苏省句容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交警赶到现场时,发现伤者吴女士趴在地上,嘴角出血,不断痛苦地呻吟。警方感觉伤情很重,便将吴女士送到医院抢救。但民警很快发现了异常。一方面,肇事司机不但不关心伤者的伤情,而且显得特别镇定,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另一方面,伤者吴女士送到医院后,不配合医院的查体、治疗,并拒绝医院的手术建议。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出了院,没过两天就死在了自己的家里。

肇事司机和伤者的反常举动,让民警觉得这不会是单纯的交通事故那么简单,果然,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个交通事故原来就是死者吴某导演的,其目的是帮助吴某早日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

原来吴某早在2008年即被查出患了宫颈癌。经过医治,前几年还算稳定,但到了2016年发现术后复发,癌细胞已经扩散。已经无法再进一步医治,吴某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多次自杀均未能成功。

后来,吴某想到了找朋友徐某某开车将自己撞死的方法,多次哀求徐某某帮自己解脱痛苦,并并让自己的丈夫王某出面做徐某某的工作。

王某和吴某的夫妻关系本就不错,吴某患病后不离不弃的,对吴某照顾得非常好,当吴某病痛难忍时,他甚至想求上天代吴某受折磨。当吴某提出这个要求时,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一是害怕邻居骂,二是觉得吴某还年轻,不该早早离开人世间。但看到吴某越来越频繁地受到病痛折磨,后面也答应帮忙做徐某某的工作。

徐某某当然不会答应这件事情,他下不了这个手,也担心交通事故会影响自己,便以会损害车为由加以拒绝。但吴某夫妇说,人死如灯灭,徐某某的车有保险,他撞死吴某后,保险公司会给王某赔一笔钱,这笔钱除了吴某的丧葬费,王家会一分钱都不要,全给徐某某作为补偿。

也许是因为吴某的苦苦哀求,也许是因为王某的信誓旦旦,也许是因为经济利益驱使,也许是因为确实想帮一把忙,也许各种原因交互作用。总之,徐某某答应了吴某的请求,帮助吴某完成早日摆脱病痛的希望。为了不致连累徐某某和王某,吴某还给自己的儿子写好了遗书,说是自己一心求死,与别人无关,死后儿子不能找徐某某的麻烦,也不要归罪于王某。

但正是这些遗书、电话录音及监控视频资料,坐实了徐某某和王某的故意杀人罪。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吴某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无罪,但引起自杀、帮助自杀的行为则可能构成犯罪。徐某某和王某主观上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因此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徐某某和王某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均认为自己是好心帮助吴某免受病痛折磨,不构成犯罪,后经释法明理,二人都当庭自愿认罪认罚。

那么,人民法院该怎样为二人量刑呢?

1.据法医鉴定结论,吴某死亡的真正原因“系宫颈癌术后转移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被车撞击轻伤对其死亡稍有影响。”也就是说,吴某死于癌症并发症,属于疾病的自然转归,与车辆撞击的因果关系很弱。这属于故意杀人未遂,并且原因力很低的情节,应当在3—10年有期徒刑内量刑。

2.徐某某属于直接帮助吴某自杀,并实施了撞击行为,王某虽未直接参与,但在徐某某犹豫之时对徐某某的劝说和承诺,无疑对徐某某的帮助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相比于徐某某,他应当要轻微一些,可以比照徐某某减轻处罚。

3.徐某某和王某取得了吴某儿子和吴某娘家弟弟的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4.徐某某和王某均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处理。

最终,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徐某某、王某犯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2年,并宣告缓刑。

本案涉及到“安乐死”的问题,但我国法律目前并不支持“安乐死”,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加以禁止。按理来说,公民有权利选择自己如何死亡,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反公序良俗。自杀的人固然无罪,但为自杀提供帮助,促成自杀的人却可能触犯刑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案中的徐某某和王某,法律意识淡薄,犯了罪而浑然不知。而死者吴某,对连累二人心有歉意。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犯了罪,都必须得到应有的惩罚。在情与法、情与理的矛盾之中,我们更多地要学会用法治的思想保护自己。

您认为“安乐死”应当合法化吗?如何防止其中的道德与法律风险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依律而动 ,为您评析更多法律热点事件。

前面微头条提过的阿姨,还是走了。

去年国庆长假,我把他们接到苏州玩了几天,这成了她最后一次开心出门旅游。快80岁的老太太,体态轻盈,思维敏捷,荣光焕发,始终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全身上下干净整洁,对人客客气气,慈祥和蔼,到饭店吃饭对服务员可好了,问这问那,还要给人家介绍对象。

有人说,老人上了年纪就不要过什么生日了,不好的,也不知是不是这样。国庆长假回镇江不久,也就是11月中旬,家人热热闹闹给她过80岁寿辰,阿姨开心的很,我去北京出差没参加,甚是遗憾。也就12月份,一段时间她总感觉头晕,还容易忘事,偶尔不认识人,本以为是老年痴呆前兆,医院检查才发现脑部有三个肿瘤,可疑恶性多发。家人一直隐瞒着她,只是说偏头疼。春节前我去看她,已经发现精神大不如从前。

春节前家人陪同去了趟北京,女婿在某部委,联系专家帮她检查,基本确定是脑癌,但也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毕竟年纪大了,且是头部肿瘤,手术风险太大,做了一个疗程化疗,也是无济于事,日渐灯熄了。

人老病逝,不可抗拒。但是不该有遗憾,阿姨也是国家干部,老头是军队高干退休,条件非常好,每年单位都组织体检,阿姨就从不去,老首长84岁了,精神矍铄,每天做饭给老太太吃,照顾的很仔细,可老太太还是走了,遗憾不已。

明天去镇江,可是再也看不到阿姨了。

愿您在天堂依然漂漂亮亮,笑容灿烂阳光。

1938年4月29日,日寇用36架轰炸机血洗武汉3000万百姓,一架中国战机仅用5分钟击落了一架敌机,然而更多敌机扑来,打得它千疮百孔,油箱起火,眼看只能跳伞逃生,他却突然驾驶战机180度大转弯,砰!伴着一声巨响,熊熊起火的两机相继坠入长江。

这位飞行员,年仅22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他就是陈怀民。

他的原名是陈天民,参军后,他改名为怀民,寓意永远心怀人民,立志报效祖国。

 

1916年12月25日,陈怀民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他的父亲陈子祥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

革命,后来在家乡开了一家武馆,他的母亲也不是家庭主妇,而是做丝绸生意的。

 

因此他家境富裕,衣食无忧,而且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就跟父亲学武,还曾在武术大赛中夺得冠军。

 

虽然是富二代,但陈怀民不是纨绔子弟,而且深受父亲影响,他有着很深的爱国情怀,从小就立志保家卫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三省很快就沦于敌手。他寝食难安,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南京,加入“送蒋介石北上”的游行队伍。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16岁的陈怀民毅然弃笔从戎,加入蔡廷锴领导的义勇军,在上海吴淞一带抵抗日本侵略者。

 

在同敌人作战时,一次次看到日寇的飞机在空中狂轰滥炸,陈怀民气愤不已: 何时我们才能有自己的空军部队呢?

 

就在这年秋天,中央航空学校在招募飞行员,陈怀民兴奋地报名参加。

 

在严格的考试中,陈怀民成绩优异,可是有一项体检是“对眼睛”不合格。

 

面对困难,陈怀民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不懈的训练,经过苦练一年,终于在17岁的时候进入梦想的航校。

 

三年的艰苦学习,陈怀民各门成绩都很突出。

有美国的一位教官这样说:陈怀民以后必定是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

 

在这里,陈怀民因一次篮球比赛邂逅了美丽的爱情,女友名叫王璐璐,彼此心意相通,很快坠入爱河。

 

王璐璐曾送给陈怀民一个茶壶,上面还刻着:天民吾兄惠存,妹璐璐敬赠。

 

这个茶壶,后来被收藏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中。

 

如果在现在,他们可能成为人们羡慕的郎才女貌,彼此幸福相守一辈子。

 

可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连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有一次女友千里迢迢来看陈怀民,陈怀民高兴地带她去逛街,他买了一件漂亮的旗袍送给她:“如果我跟日本人打仗牺牲了,你就把它永远珍藏在身边。当你想我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王璐璐瞬间泪如雨下,她知道这话不是玩笑,是他的真心话,他随时准备为了祖国牺牲自己。

 

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1937年9月,日军出动300余架飞机空袭南京,陈怀民驾驶飞机,击落敌机1架,击伤4架。

他被4架敌机包围,仍奋勇冲杀,最后油箱被敌机击中起火,迫降长江,鼻骨折断。

 

1938年2月,日机偷袭武汉,他的座机被敌击中,万不得已跳伞,以致腿部负伤。

4月10日,他驾机飞台儿庄低空侦察,返航途中与日机遭遇,他以座机撞毁一架日机,自己又一次跳伞成功。

 

几次死里逃生,陈怀民越发英勇无畏。

 

1938年4月28日,陈怀民得知第二天要参加激战,特意回家看父母,临走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银元对母亲说:我很少能回家,您喜欢吃什么东西,就去街上买。

其实,有很多话他一直没能对家人说出口,而是写在了日记里: “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4月29日,日寇出动36架飞机空袭武汉。

 

陈怀民智勇过人,开战不到5分钟就击落一架敌机。因此,他成了敌机的主要攻击目标,越来越多的敌机向它猛烈开火。

不一会儿,他的飞机油箱起火,子弹射中了他的胸部。

这个时候,唯一的希望就是跳伞。

可他没有!

他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死死地操纵着飞机180度大转弯,撞向日寇中最嚣张的战机。

伴着一声巨响,两架飞机顿时燃起熊熊大火,纷纷坠入江中。

在陈怀民的鼓舞下,战友们斗志昂昂,经30分钟激战,一举击落日机21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陈怀民牺牲后,他的父亲陈子祥强忍着悲痛说:怀民之死,颇得其所,惜其为国,尽力太少。

他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哭瞎了眼睛。

他的妹妹本名叫陈天乐,得知哥哥牺牲后,她把名字改成了陈难。

他的女友王璐璐,则是穿上了陈怀民为她买的旗袍,来到男友牺牲的江边一跃而下,生死相许。

 

陈怀民烈士被安葬后,当时的市政府将汉口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陈怀民路”。

长空有意,雨滴化为泪滴,长江有情,涛声化为歌声。

烈士的英勇事迹让我们一次次泪泪,英雄虽死,但精神永存!我们将继承他们的精神,自强不息!#我要上微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8233/
1
上一篇汉中公务员作息(西安公务员作息)
下一篇 离校了公务员还没公告(考上公务员通知报道但还没辞职)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