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谪于黄州,最喜与人谈鬼,那是厌闻人事,更是怕说人事。文与可曾与东坡诗曰:“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郭功父赠诗更好:“莫向江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诗不能吟,月不能赏,形势如此,不说鬼还干什么!
杭州相亲脱单|B2617某先生(会员):江苏人在西湖区,1992年,身高178cm,体重72kg,英国本硕,互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师
年薪:40万以上
住房/车辆:全款购房,无车
兴趣爱好:阅读逛展健身做菜
家庭情况简介:父亲公务员,母亲财务,独生子
择偶要求:人品第一,三观相合,善于思考。身高体重适中,颜值中等,年龄25-32岁之间,学历本科及以上,职业有发展前景。(重要性分先后)
是否介意离异:介意#杭州相亲#
你一定读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些话当年都能倒背如流,但你知道张岱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他是四代望族,状元之孙,他是精通吃喝玩乐的行家,他是自带传奇色彩的末世公子,他更是惊才绝艳的文字之神!
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
五十岁以前,他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繁华美少年,五十岁之后,王朝更迭下,他离开了破碎的山河,隐入山中做了明朝的遗民。
著名作家章诒和说“若生明清,只嫁张岱”。
六岁那年,张岱已经有了“神童”的美誉。
著名隐士陈继儒考他,指着《李白骑鲸图》出了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当时还是小儿的张岱没有犹疑,随口而出下联:“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他是一个爱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他爱弹琴,跟随琴师王侣鹅、王本吾学琴,熟习曲子数十种,拉着一帮朋友成立了“琴艺爱好者协会”,唤做“丝社”,每月聚会三次练琴,最后他们练成四人弹奏时宛如一人在弹的境界!
他好饮茶,有辨水焙茶的绝技,相传他发现了一口名为“禊泉”的古井,水质上乘。在《陶庵梦忆》(卷三)中,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
他热衷戏曲,除了喜欢看戏听戏以外,张岱还会亲自编戏、写戏、演戏。
他爱斗鸡,于是迅速与鸡友组了个斗鸡社,聚众斗鸡。
他迷上打猎就立刻组猎局,跟朋友戎装出猎,猎完就去看戏,完成一条龙放松模式后,晚上就直接睡在乡间古庙,体验人生百味。
他是个标准的吃货,他最爱吃蟹,每年十月都要大办蟹宴!对于蟹的品质,他讲究到必须是“壳如盘大,中坟起,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愆,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辅食一定要肥腊鸭、奶酪来配,蔬果则必须是风栗、竹笋。
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曾经完成一件壮举!他以一人之力写出了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名字叫《夜航船》!
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20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从礼乐科举到草木花卉,应有尽有。
这本书没有长篇大论,都是小短文,很适合做睡前读物,或是碎片时间读读,随手翻几条,都很有意思。
比如说,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云跟霞有什么区别?形容吃货的“饕餮”指谁的名字。
读完之后呢,你还可以精通花卉树木的别名,也能够熟悉各类暗号一般的典故。
唐代人的衣冠,宋代人的饮食,甚至各种鬼神方术,说什么口诀能治腿麻风疹,用什么招能不做噩梦。
如果你还没读过这相张岱的《夜航船》,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夜航船 精装2册典藏版
#抄书# #抄书打卡# #挑战抄书100天#
抄书练字打卡第193天
散文《湖山怀旧录》(张恨水)
初见“湖山”二字,以为是某个胜地,但读后才知道,湖山并不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而是杭州西湖及周边风景古迹。接着作者怀旧的契机,我也怀旧抒怀一番吧。
杭州是我迄今为止的旅游经历中唯一到访过两次的城市。
第一次是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便捷网络的时候,与友人共赴江南之行。那时,杭州作为我们旅途中倒数第二个落脚城市。
那一次,杭州极度热情的市民、见人就停车让行的车辆以及街边便宜美味的小馄饨便成为了我对杭州最深刻的回忆。
『杭州市民用淳朴和热情融化了我的心』
对于初到陌生地方的我们来说,最怕的就是被人坑骗,因此随时随地都在保持着警惕和防心。
可到了杭州后,那种警惕和防心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热心淳朴的市民所消融。
在公交站等车时,随便一个等车的爷爷、奶奶或阿姨,一眼就能识破我们旅游者的身份。就在你想编假话防着受骗时,他们却毫不在意的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杭州可玩的地方,并耐心细致的告诉你应该坐哪路车,应该先去哪里再去哪里,生怕你玩不到。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只要你开口问,绝没有一个路人会对你敷衍了事。
『停车让行的司机用行动告诉我原来车辆是可以这般友好』
那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从未有过车让行人的情况发生,每每出现的都是车子与行人抢行,然后还时不时因为你而暴上几句粗口。
可到了杭州才知道,原来车子可以这么有礼貌的主动停下为行人让行。哪怕是只有一个人在过马路,车子都会慢慢减速最终停下,让行人先通过。
由于太过友好,让我们外来者极其不适应,因此在看到多辆车因为自己而停下后,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每次都是飞奔着过去,不让司机们等太久。
『美味鲜香的街巷小馄饨成为我舌尖上的记忆』
那时的小街小巷似乎随处都可以看到摊店,尤其是早上,大家都是坐在外面快速吃上一顿早餐,然后开启一天的忙碌工作。
由于我本身是讨厌葱味儿的,一直都不喜欢猪肉大葱那个馅料的味道。
但是来了这里,路边摊的馄饨只有一种馅料,就是鲜肉的,而鲜肉中也混合着葱。不过在我尝试吃下一个后,竟然惊奇的发现,那个肉馅是吃不出北方的葱味的,反而有种提鲜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南北方的葱果然是不一样的,南方用的是香葱,而北方用的则是大葱。)
虽然馄饨比起北方的个头小了很多,但是肉馅却极其细腻鲜美,再混合着鲜美的馄饨汤,对我来说真是“舌尖上的美食”。
冲着这三个美好的回忆,让我带着母亲,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了这里。只是这次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惊喜。
也许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许是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其丰富,导致自己的味蕾也上升了一个品级;也许是交通法普遍推行“车让行人”,因此再见已不觉新鲜。当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西湖的山山水水还是一样的美,可是人事早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