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146天
今天开始读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读这本书,源于一个网友的推荐,对它即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对它重印前言比较有感觉的摘录。
1、“有没有和我一样,看《在峡江的转弯处》哭到不能自己的”。“只是平静的叙述,为什么读的时候眼泪擦不干”,看到微博上这样的文字时,双眼有些模糊。
2、人世问最珍贵的交流,莫过于懂得,谢谢我的读者朋友们我懂得您的懂得,我珍惜您的懂得。
3、这本书的出版似乎是我终于在走过青春岁月之后又重逄了少年的自己。那么是不是我当初读了理科,就被迫中止了自己的写作梦想,曾经离开现在又回来了呢?
4、回望过去的人生,我欣慰于自己其实没离开过。我一直喜欢书写,坚持写了多年日记,在基层为官多年始终坚持自己写讲话稿。我现在的写作,也并不是一个在某个领域功成名就后的人著书立说,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就集邮式的,打卡式的,去另一个领域尝试一下人生的多种可能,去证明一下自己。那是一种我不喜欢的暴发户摘收藏的感觉,只是事项的罗列和叠加,这样的事做了三件和三十件又有什么区别?
5、那么写作对我来说是什么?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喜欢唐诺老师的“文字共和国”的概念,这是一个极宽容又极苛刻的国度。她的宽容在于你不需要有专业的学历,复杂的经历,甚至不需要有优美的文笔,你只需要有个人的经验能够带给读者某种可能性你就可以书写,写作者是自己为自己命名;她的苛刻在于这个国度的评价标准与名利终将彻底无关。
6、在文字共和国里,我们需要诚实。首先是要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诚实。写作不是一个异己的东西,而是对自己生命体验诚实的记录和思考。在文字里找到安顿自己的所在,能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算是找到了写作对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能发表、能出名、能挣钱而书写。其次是对写作这项事业诚实。心里有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去书写一个个灵魂,写他们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写那些勇气、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
7、真正的写作,不会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一种召唤。
8、从政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是主流的效率最高的为民服务的方式之一,现在也是如此。很多我非常敬佩的人都在各级岗位上从政为民,他们的奉献值得尊敬。只不过那个时间点上,综合我的处境、我的理想,以及时代提供的机会,我认真思考后认定辞职从善对我来说是一种更好的人生选择。
9、我辞去了公职,但是没有辞去、也永远不会辞去共产党员的身份,我仍然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弱势者的悲悯是人活着的意义之一。
10、我这本书也写了很多我在基层从政时的体会,希望大家在我的经历中,看到的不是一个最后转身离开的人,而是一个为理想西“特立独行“”也在体制内得到了了不断提拔重用的人,更是一个作为公务员不贪、不玩再权柄、不媚上欺下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人,还是一个坚守底线、绝不苟且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的人。
11、这本书的主人在他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充满不自信、惶恐和挣扎,同时也从未放弃爱和希望。无数次地在不自信中寻找爱和希望,在找到爱和希望后又会被另一个不自信包围。周而复始,循环向前。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人生缩影。我希望你们会因为看到我所经历的循环而不再觉得孤独,变得轻松一些。正如傅雷先生在他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卷首的献辞中说的:“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