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陌生词汇一般不选
选词填空选项偶尔会出现陌生词汇,但从未作为正确选项出现,遇到时不要慌张,可以先分析其他选项。
2、片段阅读要注意首项和尾项
尾项成为正解答案往往在情理之中,因为前三个选项经过分析都有瑕疵;首项成为正确答案往往出其不意,这也是命题人希望达到的效果,所以片断阅读要高度重视首项和尾项。
3、片段阅读极端选项一般不选
表意偏激、极端的选项在考试实践中很少成为正解选项。
4、复杂片段阅读要注意“冷”项
复杂的片断阅读考试中常常出现,一般感受上较难理解,对于这类题目经常会出现与题干材料相关度相高(主题词联系或重复)的选项,这些选项往往不是正确选项。反而,在字面上没有太多主题词或相关词联系的一些“冷”选项成为正解答案的可能性更大。
5、文章阅读要注意答案均匀性
文章阅读每篇材料的五个题目选项一般均匀分布,遇到纠结不确定答案的题目时可根据已经做出的3-4题答案进行蒙猜选择较少的选项。
6、数学运算最大最小选“第二”
数学运算考试中遇到问法出现最大、最多的题目一般选择选项大小排序第二大数字的选项;若遇到问法出现最小、最少的题目一般选择选项大小排序第二小数字的选项。
7、数学运算整体放弃选同一选项
对于准备整体放弃数学运算的考生,建议蒙同一选项,具体蒙哪一选项可根据整体试卷ABCD的均衡性选择。
8、可能性推理要抓和观点结合紧密选项
可能性推理正确选项一般包含提干中观点的因果关系的核心词,也会说明二者的因果关系。
9、可能性推理“弱化”选项一般不选
逻辑可能性推理中,带“有些”“个别”“可能”等“弱化”字眼的选项一般不会成为削弱型或加强型题目的正确答案。
10、图推难题蒙“未见”
图形推理每年都会出现从未见过的新规律,遇到这种题目,一定要把见过的规律选项(一笔划、封闭、对称等)排除掉,剩下的成为正确答案的概率较高。
11、“不属于”的定义判断选不同定义判断
对于问法为“不属于”的题目,可以观察比较选项之间的异同,相似的选项往往都不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
12、资料分析最后一题注意三四项
资料分析每小篇材料的最后一题一般为综合判断题目,要优先看C或D,节约时间,一定不要蒙B选项。#四川公务员考试#
公考历史真题:
按照时间先后,将下列历史人物排序
① 李斯 ② 管仲 ③晁错 ④霍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请在评论区输入你们的答案
中科院的十大阶层分析,有人解释这个用“权”排序。打个比方,好比一个100万薪水的大公司员工,村里人不指望你,视你如无物,但是你要是个有权利的基层领导,你工资也没100万,但没人敢小看你。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权”的大小则是你排序的高低。
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公务员中高层人员和失业、无业人员底层在增加,而劳动阶层在减少,我国的人群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回想我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学毕业后要不是准备考公要不就等着失业[捂脸],你让他们回家种地或者从事一些苦力劳动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你是属于哪一层级呢?
#公考#
公考常识历史题目解析
下列事件或文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黄巢起义一→黄巾起义一黄花岗起义
B.《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四库全书》
C.阿姆斯特朗登月→原子弹诞生→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
D.美国《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解析】
A 项错误,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末年公元878年到公元884年,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开始于公元184年,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发生在民国时期,故正确顺序为∶黄巾起义→黄巢起义→黄花岗起义。
B项正确,《春秋左氏传》写于春秋末期,作者是左丘明;《资治通鉴》写于北宋,作者是司马光;《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时期,由纪晓岚编纂。
C项错误,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在1945年7月16日,这颗原子弹是美国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故正确的顺序为∶原子弹诞生→阿姆斯特朗登月→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
D项错误,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签署,《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人权宣言》1789年颁布,故正确的顺序为∶《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