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禁毒专业考公务员(禁毒学可以考研吗)

胡锡进根据《禁毒法》、《监狱法》相关就业不受歧视等法律条款,反对“涉毒艺人终生禁业”,其言论看似振振有词,其实很苍白。

胡锡进根据《禁毒法》、《监狱法》相关就业不受歧视等法律条款,反对“涉毒艺人终生禁业”,其言论看似振振有词,其实很苍白。

我以为,相关法律条款所指“就业”一词是广义的,不是纯粹的演艺业,“涉毒艺人终生禁止演艺职业”并不是歧视,基于艺人社会传播示范作用,禁止涉毒艺人从事演艺工作,但其仍有参与其它工作的权利,如果连参与其它工作的权利都不给予、不支持,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就业歧视,我们全社会应该用宽容的态度支持涉毒艺人从事本行工作之外的就业。

不但是涉毒艺人如此,各行各业人士都如此,教师因犯了师德问题同样会失去当教师的资格;公务员因作风、涉黑、贪腐等问题,同样也不适宜从事公务员职业,甚至犯罪子女考公务员,政审都通不过;媒体记者如果严重违反新闻纪律,同样不受行业欢迎。

总之,各行各业就业人员在本行工作犯错或犯罪,也就代表了不再适宜担任本行工作,不适宜担任本行工作并不是剥夺其另谋就业的权利,而是要支持改过自新人士从新择业、就业,不能歧视他们,这才是相关法律条款上“不歧视就业”的定义。

《狂飙》中的公务员,有编制、有幸福家庭,为什么还要贪腐?

济宁市长辞职,因为每月6000块钱的工资。开个会议就能决定上亿资金的流向,自己只拿6000多块,没有贪,没有腐,大大方方辞职了,真的挺了不起的。

尤其是杨健!最开始是个交警,后来当了禁毒警察,然后,追到了心目中的女神,组成了幸福家庭,并且有了孩子。后来离开了禁毒总队,当上了办公室的人力资源部主任。

怎么,到底是什么动机,让杨健要亲手毁掉现在幸福的一切,去跟高启强勾结?后面,还给马涛做保护伞,贪腐的手段,简直毫无底线。

乾隆时期有一个贪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你以为我说的是和珅吗?不是,是李侍尧。

李侍尧,是乾隆时期的名臣之一,但他也是贪官,甚至在乾隆时期就被查出来。

但他其实贪污并不多,各种物品总计三万五千多两。这个数目,不说与和珅比,就是后来甘肃省一省官员贪污就高达两百八十多万两。

甘肃在清朝就不是一个富省,而李侍尧可是当过两广总督,他要真的是贪钱,会从他家只找出三万多两?

既然李侍尧无心贪污,为啥还要贪污呢?

据统计,李侍尧从1752年到1780年,28年间共给乾隆上贡129次,最多一年上贡9次。

要不然他怎么能在乾隆朝官运亨通?

明白了吗?

李侍尧贪污不是贪钱,他是为了升官!

他那些钱也不全是他贪污的,很多是他上贡给乾隆,乾隆不要又还给他的。

进入娱乐圈,没有一个人是不虚荣的。

进入官场,没有一个人是不官迷的。

一棵树的根是坏的,又怎么指望树干是健壮的?

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不贪污,你怎么和别人合作?不贪污,你哪来的钱升官?

浙江某地原海巡执法大队长何某,他是怎么走上贪腐的道路的呢?

就是因为同事的一次嘲笑。

某天中午他吃完饭,去单位门口小卖部买了一包41元的硬华子,回到单位,看到很多中层在聊天,他就凑了过去发烟。

结果大家都不领他的情,有的人笑他:你咋抽这么差的烟,等下我给你两包好的!

还有人说:你这个大队长混的太差了!

甚至还有沙雕,把他下属叫来训了一顿,说你们大队长自己去买这样的烟抽,你们这些下属干嘛吃的?

这个大队长从此受了刺激,走上了贪腐之路,到案发时受贿上百万。

这个案子可以看出:

1、同僚攀比,不会攀比编制,职务、权力、金钱、漂亮的女人,都可能成为攀比的对象。而编制,本身并不足以生产这些东西。就像这个大队长,靠工资只能抽的起硬华子。

2、获得编制的人,一般都获得了社会阶层的上升,而社会阶层的提升,又会带来交往人群社会阶层的上升。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社会阶层的提升,编制人的短板就会越明显,除非他本身没什么短板。

3、编制上的生物链是越往上,权力越大,约束越小,越往下,权力越小,约束越大。这里不展开了,懂的都懂。所以,杨建去竞争领导岗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说体制外的最大危机是经济生存,那么体制内最大的危机就是精神内耗。

所以要进体制内,最好是一个秩序爱好者,心里有一套秩序蓝图,有一个理想的目标秩序。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秩序爱好铁汁,那就是韩信,管仓库时差点被杀,我想让夏侯婴刀下留人的应该不止是那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应该还有韩信对仓库管理的流程心得、方法论之类的,否则也不会让他去担任管粮饷这么重要的工作。

像是这种事儿,没点爱好在里头,是不会深入琢磨研究,也很难顶得住内耗和压力,眼里看到的要么是枯燥乏味的日常,要么是人斗人。

也因为是财政供养,所以这个系统内,总蛋糕就那么一块大小, A多分一点,B就少一点,商业领域的多劳多得在这个系统不奏效,就是按地位来分配蛋糕。

而人性,要么物质利益多讲一点,要么精神乐趣多讲一点,《狂飙》里面,供电局的王力是一个技术官僚,在供电局里搞技术又没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对他而言就很满足了,所以压根看不上高启强那两个臭钱,也看不起根本不懂行的杨健。(杨健换了个赛道就是睁眼瞎,所以赛道不能随便换,哪怕体制内,也是存在赛道壁垒的。)

还有政府研究室里的研究员谭思言,连死都不怕,一听他的职位,就是妥妥的秩序爱好者,喜欢研究秩序规划,他怼赵立冬,一方面是痛恨腐败,一方面是真有可能看不上赵立冬搞的一些东西。

所以在体制内,要有点乐趣和盼头,要么争秩序,要么争地位(官迷),两样都不喜欢的,那么体制内的工作最多只是提供了经济稳定,谈不上什么精神幸福、生存质量,而体制内的工作环境总体而言偏压抑,特别强调秩序和地位,对有些人来说可能还是一种酷烈的精神内耗,搞个琴棋书画或者天文望远镜就能平衡一下算好的,就怕心理失衡,要从别处找补,基本就是在利益上找补了。#社会##头条##人性##今日头条微头##头条热点##狂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6624/
1
上一篇美国公务员假期(美国公务员工作时间)
下一篇 樟树公务员考试时间(樟树公务员待遇qzzn)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