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的这篇文章引发了全网“热嘲”。
本来说这句话并没有不妥,广大网友这次之所以不买账,其根本原因,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心中难免有些怨气,大家只是借这个话题发一下牢骚而已。
其实,打我们懂事开始,就接受过类似这样的教育,这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用很现实的例子,来激励年轻人去努力,去奋斗,这种正面教育,更多是来自于学校老师和自己的父母。
我的母亲是一个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妇女,她每天起早摸黑干着繁重的农活,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子女,她总是会以她自己为例子,激励我们努力去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做一个有用的人!
记得我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唠叨说:“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跟我一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跟田地打交道”,这是母亲常用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只要我们姐弟几个不听话就会说。
但是母亲也会说好听的:“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大学就能像你王叔一样,不用下苦力,每天坐办公室,工资还高”。
母亲朴素的话语,没有任何修饰夸张,但跟人民网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激励我们,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那为啥网友对这种话不买账了呢?就以我自己为例吧!
当初我也算个听话的孩子,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不惹事不逃课,专心学习,所以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的前三名,中考的时候,在全县应该是排名前十。
如母亲所愿,我顺利考上了大学,脱离了农村生活,但是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却发现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能过上优越的生活,毫不隐瞒的说,好几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现在都是自己开公司开工厂,要么是做了公务员,日子比我过得滋润多了。
当年我毕业是包分配的,其实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可以回老家当乡镇干部,可以到国企工作……
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社会阅历不够多,盲目的选择了一家企业,没有进事业单位,那时候不知道体制的好,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现在明白了,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选择大于努力。
在2008年的时候,好多同事都开始投资买房,那时房价很低,我记得一个同事买了6套房,有4套房都是贷款买的,而我却迟迟没有下手,根本不知道房地产今后的发展,只知道埋头苦干,自以为日子会越来越甜的。
谁曾想,生活并不如意,同事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仅靠几套房就赚了上千万,而我呢,只能继续好好干,盼望着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甜。
这就说明,在有些时候,人的眼光、胆识远远大于努力。
虽然我想明白了,自己也吸取过教训,“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还是要为人民网说句公道话,“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这句话不一定全对,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好好干,想过好日子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认可我的观点吗?
好好干!公务员的日子会越来越甜[赞]
昨天看老胡的文章,里面为公务员说了几句好话,却招来了一片骂声。不论前面的延迟退休,还是人民网的“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无疑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公务员。
其实老胡说得也没错,公务员是比以前忙得多辛苦地多,但都是跟以前比,跟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所受的苦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招来骂声的主要原因吧。公务员不论再怎么辛苦,可是待遇好保障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没听说哪个公务员房子断供的,哪个失业了的!
以前大家无论怎么辛苦怎么努力,但能赚到钱,这就是大家坚持下去的理由。但是现在无论大家怎么辛苦怎么努力就是赚不到钱,可房贷不能不还,孩子不能不管,生活不能不过。这也是大家坚持不下去有怨气的原因。
就拿我来说吧,前年八月份接手了一个小店,以前一个店赚个十来万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疫情之下,变得异常艰难,即便是放开了都几个月了,也没有太大的好转。
我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给孩子做早饭,八点钟去店里,我就卖给了店里。晚上两个孩子在店里吃完饭,老公要回家辅导两个孩子学习,其实那会我已经很累了,一直到九点半甚至到十点,老公才能下来换我回家。回到家里,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老公替继续守店,通常会守到十一点,到了夏至甚至会到十二点,他白天是要上班的,还要接娃上下学,还要辅导娃学习,还要帮我守店。
就是这般辛苦,却没赚到什么钱。我现在一天在店里要呆个14个小时,因为生意不怎么好,基本上天天开门,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过年也回不了老家,大年初四就开门做生意。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太拼了!
第一年其实是不赚钱的,因为接店还付了五万的转让费。第二年疫情加重,生意也不怎么好,那时还想着一年能赚十万,比上班强多了,可是现实是能赚个五万就不错了。不想对谁诉苦,说出来让人笑话,憋在心里却又难受地不行。
我想像我一样的人也有很多吧,非常辛苦非常努力却赚不到钱却还在咬牙坚持。现在大环境不好,很多人的心情都很压抑,看似正能量的话现在说出来是不合适宜的。
我想经济也是需要时间恢复的,就像一个生了病的人虽然病好了,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恢复的。希望大家再坚持坚持,不要对未来丧失信心,也不要有那么多怨气,其实公务员也没招谁惹谁啊![捂脸]
对于家庭情况一般人而言,确实如此
今天无意间加入了中学同学群,我竟然发现当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和普通本科以及大专的同学,差别还是蛮大的。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很多都是一毕业就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很少有回老家发展的,普通本科的学生很多都是在省会城市工作,而大专毕业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老家发展。按道理来说,大城市工作的人挣钱多,可是现实却是大城市工作的人,他们反而压力是最大的。因为大城市的房价,消费水平都比较高,即使挣的工资比较高,但是消费太高,因而也导致在大城市奋斗的人,一辈子也全款买不起一套房子。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生活过得也并不是太好,很多人都只是生了一个孩子,甚至有的人到现在还没有结婚。可是那些在老家发展的,他们早就结婚生孩子了,甚至有的都生了二胎和三胎了,虽然他们工资低,待遇差,但是他们在老家生活的确实很舒服。
老胡胡锡进@胡锡进 为公务员说了几句话,一片骂声。但是公务员这个群体总体上加班,过劳是常态,既然胡锡进说的是实话,为什么还被骂那?
因为公务员虽然忙,虽然累,但是很稳定,也很吃香。
在疫情期间,这公务员工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他工种在朝不保夕的时候,公务员照样有钱发,有余钱耍。
所以老胡为公务员说话,有点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
中国有太多人做的比公务员多,干的比公务员累,但是最后只能混个温饱,比如农民,农民工,普通工人。
老百姓更辛苦、更忙、但是保障更少、福利更少,所以别先夸公务员,比比其他人,想想老百姓真正的日子,会招更少的骂!
疫情三年,经济不好,老百姓压力都很大,这个时候公务员应该知足,这个时候胡锡进替公务员喊累,真的是自己招骂。
胡锡进前阵子去济宁就没有去真正的农民家里转转吗?也感受一下山东农民的辛苦,写一下关于农民的文章,比写公务员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