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79名(其中医疗医技类56名、护理类120名、药学类3名),人事代理。够条件的别错过。[赞]
西安白富美,荥阳大网红都回家了第四天了,你们还在表演,这样对得起支持你们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吗?
今天崔总发布的视频拍摄的日期应该是7号的早上,7号晚上崔总归巢。你们继续演绎撕掰夫妻。
我知道你们有暂时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回家了就是回家了,没必要这样发布滞后视频戏弄网友。还指望这点流量维持生活,只会越来越拉。做点人事儿吧。
公元前180年,周勃因消灭诸吕有功,被汉文帝封右丞相,赏黄金五千斤。周勃大喜若狂,设宴庆祝,正喝到兴头上,一人突然说:“你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乐个啥?
周勃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深得刘邦信任。刘邦在弥留之际,吕后曾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但刘盈生性仁弱,朝中大权都被吕后把持。吕后按照刘邦临终所说,让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各任其职,同时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就连吕后的妹妹吕媭都受封临光侯,吕家势力不断壮大,刘邦“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后都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虽专权残暴,但总会死的。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去世。吕后去世后,吕氏诸侯王害怕被刘氏王侯清算,当年九月在吕禄家中密谋造反,夺取刘汉政权。但做事不密,消息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那里。
为保卫刘氏江山,刘襄发兵西进。吕产派灌婴率兵迎战,但灌婴本是汉室开国元勋,忠于刘氏王朝。灌婴领兵到荥阳后,便安营扎寨,倒戈并派人与齐王刘襄联合反吕。
同时,长安城内,朱虚侯刘章与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也暗中密谋,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兵权。周勃、陈平通过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命太尉统领北军。周勃进入北军,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大家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将北军控制后,陈平又让周勃协助刘章控制南军,并严守军门。
又下令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捕杀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
吕氏集团被剿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为表示对周勃等人的感谢,特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这赏赐够厚的了吧,放现在几辈子都花不完,周勃大喜若狂,设宴庆祝,正喝到兴头上,一人突然说:“你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乐个啥?
周勃一听,一愣神,忙把此人带入内室,询问详情,那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
周勃一听,恐惧异常,自感危险,赶忙向皇上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汉文帝一看周勃主动辞职,正和心意,就爽快地答应了。但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了,大臣们都推举周勃为相,汉文帝只好暂时同意。
但此时汉文帝内心并不想让周勃回来,周勃是老臣,回来了影响皇权,过了十来个月,汉文帝就对周勃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
周勃一听傻眼了,这是皇帝赶自己走呢,再不走就危险了,只好再次辞官回到封国。 回到封地后,周勃担心自己被诛,经常身披铠甲,见郡守、郡尉时还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以防不测。
如此一来,就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结果周勃被捕下狱,本要杀头,幸亏周勃送给狱吏千金,狱吏让他找公主说情,因为周勃的长子周胜娶的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同时周勃又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汉文帝的小舅子薄昭。
薄昭收了礼,就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公主又找汉文帝说情,周勃这才保住了性命。周勃之所以有此灾祸,只因他情商太低。虽然他消灭诸吕有功,但他没意识到当初韩信等诸侯王,就是因为势力太大,被刘邦猜忌担心,丢了性命。
后来自己之所以联合陈平等除掉诸吕,也是因为诸吕专权势大,引起众人不满;而自己之所以迎立刘恒为帝,也是考虑到刘恒一脉关系简单,外戚势力单薄,以防“吕氏当国”的场景再现,然而此时的周勃却忘了自己有成了权臣,成了影响皇权的那颗钉子。
公元525年,在外征战的高欢刚回到邺城,突然一个侍女冲到了他面前,控告他的嫡长子——高澄和他最爱的小妾私通,盛怒之下的高欢于是决定废黜世子。
高欢这个小妾名叫郑大车,不仅有倾国倾城之姿,更兼有不同寻常的出身。据史书记载,大车一词源于《诗经》一句:“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在当时可谓非常时髦。
郑大车出生于门阀大户荥阳郑氏,十几岁的时候便嫁给了皇帝的弟弟元悌,如果是太平盛世,那么郑大车一生都会荣华富贵。然而北魏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尔朱荣进入洛阳之后,酿造了恐怖的"河阴之变"大屠杀,北魏皇室几乎被杀戮殆尽,而郑大车变成了年轻的寡妇,重新回到了娘家。
郑大车的哥哥也算是眼光毒辣,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谒了高欢,觉得此人必是人中龙凤,于是为了结交高欢,他将妹妹郑大车再次嫁给了高欢。因为高欢已有结发妻子娄昭君,所以郑大车只能做了小妾。
高欢对郑大车十分的喜爱,不仅因为她容貌美丽,而且出身王室贵族的郑大车,极大地满足了高欢的虚荣心理,让高欢这个寒门王者实现了对贵族女人的征服欲望。
然而作为乱世枭雄,高欢基本上常年领兵在外,一年能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当时高欢的长子——高澄刚好14岁,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仪表堂堂、英俊潇洒、为人老成。
一天早晨,郑大车刚给正室的娄昭君请安完毕,回府路上就遇到了高澄。高澄看着郑大车,眼睛都直了,他目光紧紧地锁定住这个苗条的身影,直到她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初懂人事的高澄知道,他看上这个女人了。
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郑大车的侍女看到每天晚上都有人摸黑来访,天还没亮就会悄然离开,而自己的主子也开始变得风情万种、笑语频频,再未自怨自艾。
也许是大车的侍女嫉妒主子,所以高欢出征刚回来,她便向高欢举报了大车和世子有私情。高欢当然不能忍,一气之下杖责了高澄,同时有了废除世子的想法,改立另一个妾室——尔朱英娥的儿子。
高欢咨询自己的心腹司马子如该当如何,司马子如曾经倍受娄昭君的照顾,于是进谏到,"王妃对您有大恩,您现在因为这样一件不知真假的事情,就要废黜你和王妃的嫡长子,这不能让天下人臣服"。于是高欢让司马子如再次取证,而司马子如有意偏袒高澄,于是强逼侍女改供,拿到证词后立刻逼她上吊自杀。
一切结束后,郑大车虽然逃过一劫,但是也失去了往日的恩宠。身在后宫的她也彻底没了希望,史官还记录了她和已经成年的儿子同睡一榻,惹得后世窃议不止。
公元前180年,周勃因消灭诸吕有功,被汉文帝封右丞相,赏黄金五千斤。周勃大喜若狂,设宴庆祝,正喝到兴头上,一人突然说:“你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乐个啥?
周勃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深得刘邦信任。刘邦在弥留之际,吕后曾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但刘盈生性仁弱,朝中大权都被吕后把持。吕后按照刘邦临终所说,让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各任其职,同时极力培植吕家势力,削除刘家势力,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封了王,就连吕后的妹妹吕媭都受封临光侯,吕家势力不断壮大,刘邦“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后都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虽专权残暴,但总会死的。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去世。吕后去世后,吕氏诸侯王害怕被刘氏王侯清算,当年九月在吕禄家中密谋造反,夺取刘汉政权。但做事不密,消息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那里。
为保卫刘氏江山,刘襄发兵西进。吕产派灌婴率兵迎战,但灌婴本是汉室开国元勋,忠于刘氏王朝。灌婴领兵到荥阳后,便安营扎寨,倒戈并派人与齐王刘襄联合反吕。
同时,长安城内,朱虚侯刘章与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也暗中密谋,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兵权。周勃、陈平通过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获得兵符,诈称皇帝敕命太尉统领北军。周勃进入北军,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大家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将北军控制后,陈平又让周勃协助刘章控制南军,并严守军门。
又下令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捕杀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不论老少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族诛。
吕氏集团被剿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为表示对周勃等人的感谢,特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
这赏赐够厚的了吧,放现在几辈子都花不完,周勃大喜若狂,设宴庆祝,正喝到兴头上,一人突然说:“你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乐个啥?
周勃一听,一愣神,忙把此人带入内室,询问详情,那人劝说周勃道:“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已经很受宠信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
周勃一听,恐惧异常,自感危险,赶忙向皇上谢罪辞职,请求归还相印。汉文帝一看周勃主动辞职,正和心意,就爽快地答应了。但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了,大臣们都推举周勃为相,汉文帝只好暂时同意。
但此时汉文帝内心并不想让周勃回来,周勃是老臣,回来了影响皇权,过了十来个月,汉文帝就对周勃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
周勃一听傻眼了,这是皇帝赶自己走呢,再不走就危险了,只好再次辞官回到封国。 回到封地后,周勃担心自己被诛,经常身披铠甲,见郡守、郡尉时还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以防不测。
如此一来,就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结果周勃被捕下狱,本要杀头,幸亏周勃送给狱吏千金,狱吏让他找公主说情,因为周勃的长子周胜娶的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同时周勃又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汉文帝的小舅子薄昭。
薄昭收了礼,就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公主又找汉文帝说情,周勃这才保住了性命。周勃之所以有此灾祸,只因他情商太低。虽然他消灭诸吕有功,但他没意识到当初韩信等诸侯王,就是因为势力太大,被刘邦猜忌担心,丢了性命。
后来自己之所以联合陈平等除掉诸吕,也是因为诸吕专权势大,引起众人不满;而自己之所以迎立刘恒为帝,也是考虑到刘恒一脉关系简单,外戚势力单薄,以防“吕氏当国”的场景再现,然而此时的周勃却忘了自己有成了权臣,成了影响皇权的那颗钉子。
历史有料、有趣,读历史智慧故事,我推荐冯梦龙老先生写的《智囊全集》。书中所涉及的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
这些真实生动的智囊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不仅对我们今天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疑虑,人生困境,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方横条《智囊全集》这整套书,足足六本,不仅有白话文对照,还有重点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168元,这几天做活动特价39元,一本平均几块钱,非常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购买:
正版全6册智囊全集白话版冯梦龙著珍藏版文白对照评解
韩信之死,究竟是刘邦不讲武德,还是韩信咎由自取?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分封了几位在“楚汉之争”中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为异姓王。然而随着汉室江山的逐渐稳定,刘邦担心异姓王会危及到自家政权,所以便对他们开始逐一铲除。而在所有被铲除的异姓王中,楚王韩信无疑是知名度最高,也是后世为其叫屈最多的一位。
韩信早年投奔刘邦,献上还定三秦之计。后来刘邦依计而行,成功夺取三秦形胜之地,而韩信则分兵北上,先后攻灭魏、赵、燕、齐等割据势力。
在“楚汉之争”最关键时刻,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自立,与楚汉三分天下,可韩信依然坚定站在了刘邦这一边。后来楚汉垓下决战中,韩信又率军与刘邦主力联合,十面埋伏项羽,一举拿下了最终的胜局。可以说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要是没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能否成为最后的赢家还真是不好说。
正因为韩信功高盖世,所以后世不少人都为他感到忿忿不平,觉得刘邦过河拆桥不讲武德。那么刘邦杀韩信真的完全是忘恩负义吗?其实不尽然。韩信之所以落得个悲惨结局,一部分原因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韩信本是刘邦手下大将,所以他的人事任命理应都听从于刘邦。可是韩信在攻灭齐国后却自立为假齐王(此处“假”为代理的意思),先斩后奏才写信告诉刘邦请求得到允许。当时刘邦与项羽在荥阳艰难对峙,谁都拿不下对方,韩信挑这个时间找刘邦要封王,显然是有坐地起价的味道。刘邦看完书信后当场就破口大骂,好在张良、陈平在旁暗中规劝,这才让刘邦意识到此时绝对缺不了韩信,于是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何以为假?”当即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他的军队南下一起攻打项羽。
此事虽然看似圆满解决,但刘邦心里极为不爽,可以说从这件事情发生后,韩信的名字就已被刘邦记在了“黑名单”中,结局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当时韩信手下有个叫蒯通的谋士看出了此事的玄妙,于是他对韩信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大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与其这样不如与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从韩信的处境来看,蒯通的这个建议是最有利的。可这时韩信却念起了刘邦的好,说:“汉王遇我甚厚,我怎么可以背信弃义。”不该贪心的时候贪了,该狠心的时候却心软了。韩信曾说项羽为人婆婆妈妈,其实在这件事情的选择上,他与项羽又有何异。
垓下决战前夕,刘邦约韩信南下合围楚军。可韩信没有按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淮阳西北)后遭到楚军反击,结果大败而归。之前的封王事件已让刘邦对韩信愤恨不已,这次韩信没如约出兵就更加坚定了刘邦的杀心。要不是实力不允许,当时刘邦可能就要去收拾韩信了。
待到天下已定后,刘邦先是改封韩信为楚王,从而将韩信与齐地的旧部切割开来。然后又以韩信窝藏项羽旧部钟离眛的罪名将其囚禁。不过为了表示宽大为怀,刘邦赦免了韩信的谋反罪,只是将爵位降为淮阴侯。到了这一步,韩信就成了刘邦案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切就什么时候切了。
此时韩信如果有自知之明就应该彻底抛下一切权力,安心做个富贵侯爷,说不定刘邦不想背负杀功臣的骂名,也就放过他了。可韩信心里终究是不甘,认为自己跟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这些人同等地位是奇耻大辱。有一次他去舞阳侯樊哙家做客,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可韩信出门后却对旁人说道:“我这辈子竟然混到了跟樊哙这种人同列!”
后来,阳夏侯陈豨被刘邦派往北方防范匈奴。陈豨原是韩信的属下,因此他在临行前向自己的老首长辞行。结果韩信一面吐槽刘邦不是人,一边鼓动陈豨到北方就任后应该起兵造反,并拍着胸脯承诺自己在京城给他做内应。陈豨知道韩信用兵如神,觉得有韩信相助也许真的能成大事,于是没过多久就造反了。
陈豨起兵后,刘邦亲自率军前往讨伐。韩信认为此时京城空虚,正是与陈豨里应外合的绝佳时机。然而还没等韩信出手,他的计划就被人泄露出去了。结果吕后和相国萧何抢先下手将韩信骗入宫中将其斩杀。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当年就是受萧何举荐被封为大将军,结果他的最后结局又是死在萧何手中,正所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韩信之死做了这样的评价:“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乘机坐地起价,这是市井之徒的行为;酬谢功劳,报答恩德,这是君子的行为。韩信以市井之志给自己谋利益,却希望刘邦以君子之心待他,这显然是很难实现的。
参考文献:《史记·淮阴侯列传》、《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