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生36岁,长得高高帅帅的,公务员,有房有车,父母都有退休金,在大山东属于相亲界的顶配了。三十岁前在遥远的外省服役,因为是独生子,父母希望儿子能在家乡找对象,将来转业也能回家。愿望是美好的,可有几个女生能谈一场一年见一两次面的恋爱,一拖再拖,对象问题难以解决。
经过努力,32岁这年转业回家,开始了相亲之旅。正赶上三年疫情,恋爱之路走得不顺畅,男生明确说了要找90后,男生父母则把91年、93年的女生排除在外。94、95年的女生嫌男生大。一晃三年过去了,男生还是没找到对象。
缘分在2022年来了,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95年的老师,比男生小8岁,两人彼此看着还不错,有望走向婚姻。有意思的是,前几年9495的女生嫌87年的男生大,都不同意见面。一晃眼几年过去了,从去年开始,9495的女生都接受大七八岁的男生了,这说明,女生在22岁时看30岁男生觉得大,到了二十七八岁,再看三十五六岁的男生,心理距离近了,就不觉大。
9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本市一家国营机械工厂上班。那个年代的国营企业大多数亏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工资福利也不高。工作两年后,我人生第一次跳槽至郊区乡镇所属的工业公司上班。
苏南乡镇企业发达,说是乡镇工业公司,实际上是乡政府管理下属企业的部门,我们也属于乡政府人员,只是其时还未实行公务员制度。那时乡镇企业大多还属集体所有,尚未改制给私人。下面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苦乐参半,很多企业一年忙下来也仅仅保个本,挣钱的很少。但我在乡镇工业公司的收入比曾经呆的工厂高了许多。
我们这位于经济发达地区,乡政府办公、福利条件都不错。我所在的部门称综合科,五花八门啥都管,诸如企业年审、技术标准、环保、统计等,部门人员都是50岁左右的半老头。但可别小瞧这些老头,八十年代他们都是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走南闯北,在乡镇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八十年代苏南乡镇企业兴起,他们也都曾风光过,到了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也就退下来了,乡政府把他们安置在工业公司做做管理协调工作,也是不错的安排。
我每天拎着个皮包跟着这帮半老头下企业办事,一般上午出去,中午在企业用餐,下午回办公室。工作很轻松,上班大部分时间不是看报纸就是串门聊天。下午没事的话,他们很早就回家了,很多人家里都有副业。这些老头社会经验丰富,人情世故很练达,但文化知识较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写写画画,跑跑腿,做些辅助工作。因为我家不在市区,平时住公司宿舍,他们在生活上也挺关照我。
在那工作了几年后我就离开了,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一直这么耗下去。
二十多年转眼过去了,辗转多个行业,接触各式人等。我的人生已兜兜转转了大半圈,也到了他们曾经的年龄,更懂得了他们曾经的心情。
作为一个27岁的大龄剩女,父母为我的婚姻大事算是操碎了心。尤其是我父亲,在亲朋介绍无果后,已经开始加入各种网上相亲群了。
现在更是发展到,随便出去转悠一圈,就能认识一些大哥大姐大爷大妈,然后要到几个男孩子的微信回来。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我爸在相亲群里发我的介绍,当时就炸了,十分的恼羞成怒,至于就到这个份上了么?
后来我爸把我拉到相亲群之后,围观了两天,我就真香了,这群里优质小哥哥小姐姐也太多了吧。
有93年的事业单位硕士小姐姐,年薪15万+;也有96年的武大研究生小姐姐,既是党员又是公务员。
有91年研究生在读、国企工作、自带婚房的小哥哥,也有92年央企工作有车有房的小哥哥......
大多都是父母在群里发布信息进行交流,也有少部分是本人。像我在群里从没说过话,也有几个家长和本人加了我微信了解情况。
围观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种相亲群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认识交流的方式,而且比亲朋介绍的更为直接、精准。
像亲戚朋友介绍的,很多中间人喜欢夸大其词,有时候甚至有虚假信息。不合适想拒绝还要顾忌亲朋的面子,还要被埋怨太挑剔。
我爸这段时间也通过群给我推荐了不少人,其中也有一两个聊得来的,希望能有好结果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相亲#
女孩是91年的,前段时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公务员男士 ,两人吃了两顿饭后就没怎么联系了。
女孩家觉得男方条件不错,让她俩继续处处。
于是,女孩找到我,让我帮她看看,他们俩能处出结果吗?
看女孩的盘面,两个人缘分很浅,而且她不太想去主动联系这个男人,这男人也没有想主动联系她的意思。
并且这个男人身边也容易有其他女人,这男人不是个良缘!
那些没有读高中的人,都去哪儿了?在网易新闻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职校生,这个在网络上没什么存在感、甚至近乎被忘却的群体。上学、没怎么上学和读书极好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突然发现自己身边3类人都有(我们都是一个小区的)。
94年女孩,上完初中,去读职校:她没有考上高中,读的卫校,出来就去了医院做护士,白班夜班倒,挺辛苦的。因为长相姣好,嫁了个大专毕业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公。公公是公务员,职位不高,但能保证家里衣食无忧。女孩现在一胎3岁了,全职在家带娃,花销来源婆家和老公的不定期“赞助”,生活简单,平淡幸福,目前二胎计划中。
92年女孩,高考普通本科:大学去了上海读书,本科毕业就留在上海工作,目前月薪仅过万。26岁结婚,夫妻双上海打工人,还没要孩子。父母存款不多,她不想掏尽6个钱包在上海买房,下半辈子还贷过日子,年近30,打算考老家公务员。
91年女孩,top985本硕:大学考去了北京,学习刻苦,大二换了专业,大四保研本校。硕士毕业回了老家,在省电视台工作,有编制,待遇不错。29岁结婚,丈夫是医二代,工作稳定,还没要孩子。父亲中年生意失败,家中经济出了问题,她工作稳定,但也开始向往年薪百万,目前迷茫中。
列举完了,也不知道怎么总结。因为好像没有因为读书,谁的生活就好或差到了极点。前面说了,我们都是一个小区的,四舍五入,暂且算一个阶层吧。
从前的差生,没有开不了锅,从前的优等生也并没有就此成为人上人。但从目前来看,3位的人生掌控感,内心丰盈度,思想边界,还是有所差异的。不过,也仍然很喜欢一句话:你读职校,我读本科,她读硕士,我们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读书能给到你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