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与重庆城管院校企合作项目入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特色案例】近日,由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参与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同向同行打造“财思育人”体系》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特色案例”,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CETV4)播出。
航天信息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教融合的实质是校企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增值,通过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将航天信息积累的技术与实践成果及时高效地传递给在校大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为企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拓展渠道。航天信息选派技术骨干参与相关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双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为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注入新的产业元素。
近年来,航天信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服务地方经济、提升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并以教育部1+X “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牵引,依托航天信息信息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及客户资源优势为相关院校提供包含产教基地建设、“政、校、企”共建社会服务窗口、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共建产业学院、推荐实习就业等“系统+资源+服务”的校企合作商业模式。通过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和产教基地,推动企业实践技术融入院校育人全过程,将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后续,航天信息将继续与相关院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积极探索,积极响应国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号召,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合作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作出贡献。(来源:航天信息)#中国航天##WOW的航天梦#
遇到这样的城管,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该火出圈!近日,武汉经开区车谷城管路面执法的画面火出了圈。
一男一女执法队员发现有男子路边占道经营卖甘蔗,女城管和风细雨,先让小哥做完手头的生意,然后关心他的生活。
最后才指出小哥违法占道经营的行为,开出了提醒单,没有罚款,帮小哥一起徒手捡地上的甘蔗皮,帮小哥一起收拾他的货车。
整个执法过程,活脱脱幼儿园小朋友上课的风格,这才是城管该有的模样。
城管不是刑警,尽两者都是执法者,都会遇到违法分子,但城管往往面对的是为了家庭和生活的劳动者。
这样的劳动者在大街上、马路上,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这样?
因此城管执法首先要给予执法对象充分的尊重、体谅、关心乃至关怀。
====
城管如何执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法律和社会效果,这也是各个城管单位在苦苦摸索的。
如今武汉车谷城管“幼师式”执法火了,说明这种执法风格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想这种执法方式也不是武汉车谷城管一下子就“开天眼”想出来的,也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的结果。
其他地方激化矛盾的执法方式了车谷教训,温暖人心的人性化执法方式给了车谷启示,可以说这也是城管这一群体与街头小贩共同的智慧结晶。
这个结果来之不易,真心希望其他地方的城管把武汉车谷城管的执法当成教材,反复观看揣摩,体会其中的“人味儿”。
城管,社会更多地是需要这一群体的菩萨心肠,而不是雷霆手段。
同为执法者,但你们和刑警就像硬币的两面。
“我承诺,不吃拿卡要,不收受当事人礼品礼金,不巧立名目,不对企业频繁检查……”,随着某市城管执法大队公开向社会郑重做出承诺后,社会各行各业以他们为榜样,也纷纷向社会做出承诺:
人民警察:“我承诺,不违法,不抓好人,不乱执法,不放松打击犯罪……”。
医生:“我承诺,不收红包,不乱治病,不小病大治,不拿药品回扣……”。
老师:“我承诺,不校外补课,不乱批改作业,不体罚学生,不推荐辅导教材……”。
行政窗口服务人员:“我承诺,不脱岗离岗,不刁难群众,不态度恶劣,不谩骂办事人员……”。
商贩:“我承诺,不缺斤,不少两,不欺行霸市,不以次充好……”。
…………
本人:“我承诺,不打人,不骂人,不乱说话,不乱放屁……”。
不会又是一个清潮吧
@开到荼蘼:刷到这样的两段视频不知为什么出离愤怒!你觉得城管要求摊贩戴口罩吃饭荒唐、警察跑进人家濒临倒闭的餐厅要求空荡荡的餐厅里独自呆坐着的老板戴口罩荒唐!如果你也曾觉得毒教材可憎!那么,还有什么比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毁人不倦更加可气可怖又可恨的呢!!孩子们在课堂上不该只读懂《百家姓》《三字经》《唐诗,宋词》,更应该无限的去接近科学真相!这两段视频无论是恶搞还是真的有以此为荣的"发明者",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群体,都应该拒绝!拒绝如此无知的行为在孩子们中间散播!!
#网传农民工在路边吃饭被驱赶#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驱赶农民工败坏城市形象:今天看到这个新闻,忍不住多说几句,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重,驱赶农民工,这不是维护城市形象,这是败坏城市形象。
小时候在课本上读过一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据说这诗歌已经从教材里删除了,因为今日社会还是如此,太现实了:昨天开车回家,还看到一堆进城的民工在路上等着分配活。突然想到,他们虽然是城市的建设者,但已经在北京买不起房,至少管理者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尊严是每个人都有的。
说实话,从法律上讲,他们有权利在路边或者城管办公室里去吃饭,记得以前还有地方政府部门开放服务农民工。
我上课的武汉工程大学旁边有家小书店,老板来自河南农村,今年40岁了。2003年,他摆地摊卖书第一年,就挣了10w块,那时候,大学老师一年的工资是2.5w。 没想到,劫匪拿刀抵着他的背,带走他所有的现金。
劫匪走了之后,他哭了半小时,心里哭爹骂娘的,但是一点不敢吭声,那时候他才19岁,毫无法治意识,被抢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心里暗暗祈祷,他们再也不要来。
但是,没过一个月,打劫成功的劫匪又来了,不同的是,这次的老板有了靠山——隔壁水果摊的小李。
小李的哥哥是附近出了名的城管,很有威望,平时书店老板有空就去帮助小李洗水果,搬水果,一去二来,两人就熟了。
劫匪看到书店老板大喊小李,就屁颠屁颠地跑了。
书店老板说,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脉的好处。
有一天上午,老板早上买包子时,发现一家书店门口有好多人都在排队买书,于是,他也跑过去排队看看是什么书,结果发现这家书店竟然全部都在卖教材。
那时候他心里就想,教材这么受欢迎,那我也要卖教材。
经过一番打听,找到了买教材的渠道,第二天就直接开始卖教材。
教材真的好卖,半个小时,进的货又全部卖光了,还有好多学生跑来问他,有没有其他的教材,收集了同学们的购书意愿之后,老板开始针对性的进货。
教材的生意开始越来越好,利润也更高,后来,老板就舍弃杂志的生意,只卖教材了。
那时候也没有互联网,卖书真的赚钱,从回收站按斤买回来,自己又按照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一本一本地卖出去。
摆摊5年后,老板在武汉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基本的存款,租了新的门面,
那时候一年的租金是1.5w,现在已经涨到了4w了,老板很激动地说。
刚刚租店铺的第一年一直亏本,人流也少,但是很快,第二年就赚回来了,一年居然有30w的收入,老板很开心,觉得自己的眼光没有错,有了店铺,也不用风吹日晒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互联网普及会那么快,电商会发展得这么快,快到自己都还没弄明白,就被淘汰了。
老板也尝试过学着别人开淘宝店,尝试做社群,都没有成功,书店也已经撑不下去。
现在自己已经40岁了,有家庭,有两个孩子,不敢再冒险堵上一切去做其他事,也不敢看不到希望地永远耗在这里。
我问他打算今后怎么办的时候,老板说过了今年就回县城吧。回家做什么呢?还是开书店啊。
马云在演讲时曾说,淘宝创造了2000万人的就业,但是他没提的是,淘宝也导致了更多的人失业。
我们无法指责书店老板不与时俱进,能抓住浪潮的人又有多少呢?
一个没有上过学,14岁就开始外出打工,靠自己双手努力打拼的人,能做到今天的成绩,实在不容易。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争取成为不被社会淘汰的那一个。
你要很努力,很进化,还要很有运气。
#秋叶书友会##我要上微头条##职场干货#
我是@秋叶大叔,秋叶商学院和秋叶PPT创始人,汇聚全网300万崇尚知识、追求个人成长、打造个人品牌的新青年。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跨省敲门”城管撕春联爆料者这件事,要比撕春联本身严重多了!
据媒体报道,之前因为爆料江苏沛县城管为创建文明城市,而挨家挨户撕毁居民和商户大门口的对联的事件的贾先生,竟然被3名沛县的壮汉深夜跨省敲门!
不知道这是送温暖还是来道歉,反正时间好像选的不对,如果是送温暖和道歉,应该是大白天呐,最好还要有媒体跟着进行宣传报道,这样才能显示出当地政府对于撕春联事件进行处理和道歉的态度和诚意呀?!
这大晚上的,去3个壮汉到人家里敲门,第二天又走访邻居,把人70多岁的老母亲吓得不轻,而当事人更是远走他乡,不敢回家,自己电话也不敢用,周围的邻居还以为他犯了什么事,被警察抓捕呢?
俗话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所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事?
但可能也不是什么如一些媒体危言耸听,所讲的什么跨省抓捕,毕竟爆料者并没有违法犯罪,说的也是事实,所以不存在跨省抓捕的可能。
据后来一些媒体的报道,可能也就是希望对方能够删帖,以消除影响降低热度,但当事人贾先生给对方讲这件事已经上了热搜,删不了了。
虽然不是跨省抓捕,只是深夜前来秘密沟通,是商量的态度前来处理此事,但实际上,这件事已经对当事人的生活和心理构成了影响,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很多人肯定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要比撕春联严重的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说实话,撕不撕春联只是一个民俗的问题,就我们现在的这个对待传统文化的习惯,其实很多人也并没有怎么去重视这个春节,包括它的各种传统习俗,也是越来越淡。
特别是之前禁放鞭炮的时候,春节几乎年味越来越淡了,和平常的节假日,除了吃点好的,大家聚一聚,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现在是毁春联的这个事件,之所以能够上热搜,就是大家在目前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希望整个社会能够重新开始重视,尊崇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征。
而不是觉得一个对联撕掉也无所谓,正是觉得对联无所谓,鞭炮无所谓,那整个过年的氛围就慢慢的越来越平淡了,而这个传承了千年的春节习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可能会被渐渐的式微。
但跨省敲门深夜沟通这件事,却一下子把这个事件的性质给完全搞的不同了,本来只是一个市民对地方政府施政行为的一个舆论和公民监督,一下子变成了监督者突然面临被监督者的跨省沟通。
当事爆料的市民贾先生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被抓捕,所以不管是不是他的感觉有些太过敏感?这件事情都会造成远比撕春联事件本身严重和具有轰动效应的舆论影响力。
这可能也是当地的政府所没有考虑到的,本来这件事情只需要一个道歉和停止撕春联的行为就可以完美的解决,现在即便做了这些动作,甚至还因此问责了事件的负责人,效果也大不如之前了,而且纠正的态度和诚意更是会被大众舆论质疑。
所以这件事情可能会成为一个地方政府面对舆情时的活教材,甚至是经典的案例,就是怎样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怎样做又很可能会小事化大,大事到爆,然后爆到上热搜。
朋友们,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