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熊猫濒危原因】,熊猫为什么会处境危险,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大熊猫濒危原因: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 2、大熊猫濒危原因,熊猫为什么会处境危险
1、大熊猫濒危原因: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成都商报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正在“归来”。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都做了什么
崔书红说,近一个时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很多。祁连山保护区拍摄到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云南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拍摄到三只棕颈犀鸟;黑龙江东北虎进村,云南亚洲象北迁,引起网民关注;最近鲸鱼又出现在深圳大鹏湾。野生大熊猫、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频繁“现身”。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都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做出部署。2019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提出的2020年达到17%的目标要求。我国还通过建立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人工成功繁育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
面积和数量均占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分之三
保护大熊猫
四川有哪些实践
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个。其中从1963年建立我国第一个以大熊猫保护为主的卧龙保护区开始,四川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6个,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人工繁育研究、野化放归实验,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保护修复,实现了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恢复壮大。
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启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没有一个物种比大熊猫的保护更为成功。”5月22日,在为期一周、覆盖川甘两省四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北部联合巡护收官之时,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感叹,实践证明,国家公园是推动大熊猫“终极保护”的有力武器。
收效几何
大熊猫栖息环境明显改善 伞护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
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正式挂牌成立。其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管理局分别成立。
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地2.7万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五大山系,覆盖大部分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公园内生活着1631只野生大熊猫。其中,四川片区面积201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6%,区内有1205只野生大熊猫,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9个乡镇,涵盖各类自然保护地66个。遵循大熊猫生存繁衍习性,大熊猫国家公园致力于建立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整合投入近46亿元,实施重要栖息地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科研监测等多项工程。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总规划师王鸿加介绍,自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四川省整合投入资金近4亿元,实施了黄土梁、土地岭、泥巴山、拖乌山等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修复廊道植被68公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8平方公里,为大熊猫相互隔离的小种群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2020年,在土地岭廊道首次监测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而今年年初在栗子坪乡发现的野生大熊猫处于正被修复的拖乌山廊道内。
据了解,试点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通过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在野外巡护中已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次。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冉江洪说,目前,在多种保护措施综合作用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部分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呈现扩大趋势。
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的唐家河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山系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巡护员杨贵平说,除了大熊猫,其他国家保护动物也是该区域常客。在海拔1500米上下的区域,可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扭角羚,而以前它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海拔2000米至3400米的区域。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内野生动物活动区域扩大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科技手段
“猫脸”识别技术传喜讯 野外产仔洞人工洞穴受欢迎
科研是四川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的重要内容,四川瞄准科研前沿领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社区共建等重点领域研究,突出生态保护、生态机理、生态监测和信息化建设,运用细胞学、遗传学前沿成果,加强大熊猫谱系、基因库、数据库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四川的熊猫科研人员相继攻克了大熊猫人工饲养“发情难、受孕难、育幼难”和“野化放归难”等难题,展开了遗传、基因等研究,人工繁育大熊猫成效显著。
同时,卧龙片区全国首次结合超短波传输+“猫脸”识别技术,实现荒野监测实况无线传输野生大熊猫视频;都江堰片区大熊猫野外产仔洞人工洞穴活动频繁……一个个喜讯,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不同地区传出,诉说着近年来探索试点的阶段性成效。
4月1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首次通过红外触发相机实时监测系统成功实时回传野生大熊猫影像,四天后同一点位再次记录到野生大熊猫。据悉,这是全国首次结合超短波传输和“猫脸”识别技术,实现荒野监测实况无线传输野生大熊猫视频。
而5月20日,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都江堰管护总站获悉,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大熊猫野外产仔洞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目前建成的6个人工洞穴,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生存繁育提供了有效的庇护场所。5月12日,龙池管护站和科研保护科工作人员对人工洞穴红外相机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发现近一年时间里,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洞穴的利用很好。
成果共享
建设特色熊猫小镇等 打造人与自然鹭港共生新模式
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森林覆盖率提升到40.03%。人为干预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王鸿加说,试点以来,四川严禁不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各类建设项目和经营活动进入国家公园,在公园周边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入口社区和特色熊猫小镇等,推进原住居民搬迁到入口社区集中居住,支持沿路沿线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实现“人退猫进”“点上聚居、线上游览、面上保护”的人与自然鹭港共生的新模式。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管理分局的挂牌单位。无论哪个季节,人们在这里都可能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期而遇,觅食的扭角羚、嬉闹的金丝猴、精灵般的绿尾虹雉,甚至大熊猫,每一次际遇都让人兴奋。
这得益于唐家河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点上聚居、线上游憩、面上保护”的模式。唐家河通过引导保护区内原住居民搬迁到入口社区集中居住,将广阔自然重还野生动物,保护区与入口社区“共建共管”,实现协同发展。
青溪镇落衣沟村是唐家河内现有唯一的行政村,受自然条件限制,落衣沟村种植模式单一,村民经济收入偏低,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困扰唐家河。
2、大熊猫濒危原因,熊猫为什么会处境危险
生态环境部公布,大熊猫被降级了,它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这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很多人感到疑惑,大熊猫为什么会被降级?还有一些人担忧,降级会不会影响大熊猫的保护呢?
下面,动物博览就从科学角度解答一下大家的这几个疑问。
2011~2014年,我国对大熊猫开展了第四次种群调查,发现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已经见到了成效,大熊猫种群数量比10年前增长了1/6,达到了1864只,栖息地面积也在不断增长,增长了1/9,我国建设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覆盖了2/3的大熊猫种群。
鉴于此,生态环境部在对我国的物种濒危状况进行评估的时候,就将大熊猫的国内受威胁等级就从“濒危”下调到了“易危”。这次结果在2015年就公布了。
很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接受了我国的意见,在2016年将熊猫在全世界的受威胁等级也下调为“易危”。
因此,熊猫不是突然被降级,而是经过多年的调查评估得到的科学结论,并且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一致认可。
熊猫也不是刚被降级的,而是早在2015年就被降级了,只不过在2021年7月7日第一次以记者发布会的形式公布出来。
在经过评估而且数据充足的情况下,物种受威胁程度分为8个等级,按灭绝风险由低到高,依次是:
一是无危,没有灭绝的危险,我国一些常见的动物,像野猪、黄鼬(黄鼠狼)都是无危动物。
二是近危,就是已经临近受威胁状态,但还没有受到威胁,像狼、赤狐(狐狸)、狍子(傻狍子)、狗獾(鲁迅的猹),在我国都是近危动物。
三是易危,从易危开始就都是“受威胁状态”了,也就是说这个等级的动物已经有灭绝风险了,易危就是容易灭绝的意思。在我国的这次评估中,豹猫、大熊猫、小熊猫、黑熊、棕熊,野牦牛,都会划到了易危等级。
四是濒危,也就是濒临灭绝,灭绝的风险比易危更大了。在我国,亚洲象、花豹、雪豹、猞猁、兔狲,还有豺,都是濒危物种。
五是极危,极危就是极度濒临灭绝的意思,在我国,极危的物种包括老虎、云豹、金猫、野骆驼、白鱀豚、中华穿山甲,等等。
六是区域灭绝,就是在我国已经灭绝,只生活在国外的动物,有独角犀、爪哇犀、苏门犀这三种犀牛。
七是野外灭绝,就是从野外已经消失了,只生活在动物园里,像野马、高鼻羚羊。
八是灭绝,就是这种动物已经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降级对熊猫保护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熊猫从“濒危”下调到“易危”,但它依然是受到威胁、有灭绝风险的。最大的威胁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由于熊猫依赖竹子为主食,在未来,气候变暖将在80年内毁掉熊猫35%的栖息地。
我国综合考虑了这些情况,只是下调了熊猫的濒危等级,但没有下调熊猫的保护等级,对熊猫的保护力度依旧是非常大,熊猫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我国的国宝。
因此,大家可以放心,我国政府一定会把熊猫保护非常好。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了,让我们一起祝愿熊猫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希望在熊猫这个保护伞的作用下,我国西部地区山林的生态状况能够得到修复,其他野生动物也能像熊猫这样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好的保护。
本文关键词:大熊猫濒危原因及保护论文怎么写,大熊猫濒危原因英文,大熊猫濒危原因ppt,大熊猫濒危原因有哪些,大熊猫濒危原因及对策。这就是关于《大熊猫濒危原因,熊猫为什么会处境危险(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