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建议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实名投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学位论文应当在答辩前送答辩委员会委员审阅,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认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应该进行实名投票,委员要对答辩过程中自己说过的话、做的决定负责任。如果经答辩通过的论文发现是问题论文,有了记名投票能很快分清学术责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昊)
其实,那些什么“答辩书”也不过是中国的胡牵乱扯的照例的成法,章士钊未必一定如此胡涂;假使真只胡涂,倒还不失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他自己说过:“挽近政治。内包甚复。一端之起。其真意往往难于迹象求之。执法抗争。不过迹象间事。……”所以倘若事不干己,则与其听他说政法,谈逻辑,实在远不如看《太阳晒屁股赋》,因为欺人之意,这些赋里倒没有的。——《鲁迅全集(全二十册)》
西南政法大学第一个人权法学博士毕业答辩。
这论文题目简直太接地气了。
#我要上微头条#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法学二级博士点毕业的第一个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
一位亲戚的孩子在西北政法本硕毕业 ,对母校和恩师的答谢致辞。
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
有回顾,有展望;有敬畏,有热爱。
希望每一位求学求道者都能如斯。
今年夏天,这位品学兼优的孩子顺利考取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请大家欣赏正文
致 谢
已经是在兰州的第七年了,从大二就认识了我的导师韩宝老师,感谢这么多年来韩老师的指导、关照、提携。回想起来,研二是最开心的一年,在课上跟随老师学习的《法律与革命(第一卷)》和《中国的宗教》,到现在还觉得回味无穷。导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课业和论文,还在于启迪和发散:法谚说“法律不约束思想”,所以法学也不应当是研究的边界,政法院校不是一个牢笼而是一个原点。从研一开始,在韩老师的指导下陆续接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感谢老师这种发现自我、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使我获益尤多。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总在不自觉中丧失求知的热情,为什么越长大越淡漠?因为严肃会给人距离感,例如在法院中感受到的威权与敬畏。恐龙和魔方有趣,可如果说考古学和统计学,先听名字就觉得艰深庞杂。然而学习并不应是这样,学习的本质是探索与穷究,我们畏惧学习,只是因为畏惧规矩和教条。跟随韩老师学习并没有这种顾虑,各种疑惑都会被尊重、各种灵感都会被升华:为什么亚当夏娃是一夫一妻制?为什么封建迷信屡禁不止?为什么当事人能上诉而不上诉?为什么云端讲座也有强制执行力?学海无涯,激流勇进,我们是否还记得回头呵护一下落在身后的好奇心?博览文献不应使人麻木、竞争也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由,小时候都喜欢听的神话故事不是在长大后被证伪,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延续浪漫:传说中是神明赐予人类智慧、现实中是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导师之导,是引导而不是领导,学校是最纯真的地方,或许这里也是唯一保护好奇心的地方。感谢老师点石成金、朽木雕龙,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盗光明;感谢同门兄弟姐妹百舸争流却百花齐放,有竞争但无内卷;我是自由的、也是幸运的,感谢师门内轻松多元的学术氛围,法里法外、气象万千。反观,诉讼法的学习确实枯燥,程序与法律本身具有严谨特性,毕业论文又是关系到毕业的大事,不能再天马行空畅所欲言,所以这篇论文的写作确实也觉得煎熬,从2021年1月填开题报告到2022年3月还没有写完,期间断断续续总是拖延。所以,所幸,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亲友平时的关心与鼓励,每每想起,都是我深夜间歇性发奋赶稿的动力;感谢蒋玮老师,民诉原理课是民诉专业最主干的课程,也是任课教师最需要耗心力备课的课程,老师辛苦耕耘、一丝不苟,我很惭愧曾经辜负了老师的心血、也很惶恐可能担不起民诉毕业生的称呼。“民法如慈母”,民诉同姓,也同样让人感受到自由与关怀。感谢蒋为群老师、刘琳老师、苏婷婷老师、王慧老师,无论是在正式的答辩场、还是私下的请教,老师们都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感谢马永伟老师、刘瑞老师、张子高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指导学生,高屋建瓴、文行风雷,也在生活中关照学生,事无巨细、师表慈心;感谢民诉教研组的培养,毕业论文不仅检验知识、也反射品格,民诉不争不显的风骨、民诉组团结和睦的氛围、民诉教师联合培养的模式,让我感觉读研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段旅程,师生欢聚一堂,仿佛是古希腊学园,跨越时空、共赴两千年前的盛事。最后,感谢学校七年来的收留,时光飞逝、未来已来,地铁高铁、大楼大师,学校的发展有时甚至让我觉得陌生。学生终将长大、学校永远年轻,2015级的老生读过了本科、读过了硕士,已经留无可留、续无可续,有限的教育资源要给新生、老生也总要出去闯荡锤炼。悲喜浮沉、枯荣难测,日复一日的时间会使人迷失在回忆里,古人结绳以记事,希望这篇文章、这段致谢可以成为一个标记;希望能常常回想起,能一直停留在这段美好的时光里;希望再回母校时,能多一份归属感。
西北虽赊,千里方显扶摇势;
黄河虽浊,大笑尽濯清风缨。
政通法明,星火可添星天色;
沙海浩瀚,吹尽狂沙必得金。
祝母校发展越来越好!
#教育整顿·青海进行时#【在学习中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5月10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花园路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王进孝,利用午饭后的空闲时间,打开手机上的公众号,跟着法官学起了法律。“《法官说法》每个视频只有短短1分多钟,但是内容通俗易懂,学起来很容易。”王进孝捧着手机学得津津有味。
高空抛物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楼道区域怎么划分……王进孝学的是《民法典》中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他通过视频吃透法官讲的法律知识,然后找机会给居民上课。“别看只有一分钟,作用大着哩。”学过法的王进孝处理起社区事务来,更加得心应手。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门源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录制《法官说法》等普法类微视频,以群众点单我服务的“菜单式”服务方式,制定便民措施,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
走进门源县人民法院,进门后导诉台、诉讼服务中心一目了然。起诉状、答辩状、强制执行申请书、支付令申请书……在诉讼服务中心放置的各类简易诉讼文书模板,让群众对各种文书有更直观的了解,不会撰写法律文书群众可直接参考书写,节省了因委托撰写文书产生的费用。
“今年3月份,我们还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律所可入驻到我们法院。”门源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董永安带着记者,逐项了解一系列便民措施,有了律所后,群众有问题不用再四处找律所,在法院可直接向律师咨询,律师免费提供服务。
一楼的行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马金玺,正在给群众解惑。男女双方离婚后,女方拥有孩子探视权,但由于男方的阻挠,女方一直没能见到孩子,来到法院后,通过导诉台服务人员的引导,女方找律师咨询,马金玺了解事实后,帮助女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门源县人民法院从自身出发,走进社区、村镇,向群众发放“一封信”,向各机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并通过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的意见征求箱、微信公众号和专线电话征集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的难处难点。
门源县因人口多,导致法院案件也多,门源县总案件数将近达到了海北州的50%,如何提高办案效率成为门源县人民法院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问题,门源县人民法院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工作动力,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成立“一站式”诉前调解中心和诉中调解中心,按下矛盾纠纷化解“快捷键”,提速解决群众“烦心事”。
作为一名公安干警,退休后李建军来到诉前调解中心,成为了一名调解员。记者来到诉前调解中心,李建军正在打电话。挂断电话后,李建军笑着对他的当事人、青石嘴镇青石嘴村村民黄金宝说:“他答应在今年8月份还清所有的欠款。”
闻言黄金宝连连道谢,原以为会拖一段时间,没想到几分钟就办完了,带着诉前调解中心出具的材料,黄金宝满脸笑意地离开了法院。“像这样的案子,以前立案到开庭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现在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李建军他们从元月份到现在,办理的案件达到了251件。
异地案件增多,“送达难”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办案效率。门源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通过开展诉前调解业务,当事人到法院或打开手机即可接受调解,免去了中间书写诉状、立案、送达、开庭等一系列诉讼程序
办案效率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使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董永安说。
#教育整顿·青海进行时#【公开听证解民忧 教育整顿见行动】
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海东市检察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盯民生需求,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近日组织召开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听证会,就李某与祁某某民间借贷纠纷申请监督案进行公开听证。公开听证会邀请三位资深律师担任听证员,两位人民监督员受邀参加听证会。
听证会上,主持人介绍了听证程序、议题及听证的意义,案件承办人介绍了案件诉讼过程和法院历次审理情况。申请人陈述申请理由,其他当事人进行答辩。听证员就案件事实向当事人发问,对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发表了专业听证意见,并就案件处理提出了参考意见。经过听证调查、举证质证、听证员发表听证意见、总结评论等环节后,主持人当场组织当事人进行和解,此举既有利于当事人息诉罢访,又能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此次公开听证,是海东市检察院贯彻落实高检院、省检察院公开听证工作要求的有益尝试。下一步,市检察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事实”实践活动,坚持突显检察特色,继续为当事人搭建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进一步优化办案方式,借用“专家外脑”提高民事检察监督的精准性,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推动民事纠纷在检察监督环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体现检察高度又体现检察温度,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河南县人民法院兼顾立、审、执快速道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审判篇
10月30日,随着主审法官敲响法槌,河南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开庭审理原告扎某某诉被告才某某离婚纠纷一案。
原告扎某某于2021年8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承办法官接收该案后,通过庭前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生活及夫妻共同财产等情况,并在庭前进行了调解,由于被告坚持不愿意离婚,承办法官决定开庭审理。
开庭后,承办法官依次进行了原告陈述、被告答辩、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庭审最后的调解阶段被告同意由法庭进行调解。
经庭前多方工作,调和未果。承办法官从双方的离婚请求、孩子抚养权归属、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等争议焦点入手,经过反复协商,多次做双方思想工作,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即双方自愿离婚;婚生子由原告扎某某抚养,婚生女由被告才某某抚养,互不承担抚养费;共同牲畜中54头牛归原告扎某某所有,53头牛归被告才某某所有;8只羊归原告扎某某所有;一辆江淮牌车辆归被告才某某所有。调解结束后,法官考虑到分割牲畜的困难问题及防止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一同法院干警立刻驱车赶往宁木特镇夏拉村被告才某某家中分割牲畜长达5个多小时,期间承办法官及随同干警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态度克服种种困难,分割当事人的牲畜,圆满解决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最后,双方当事人及周边群众纷纷为法院干警的良好司法服务赞叹!
通过此次案件,双方当事人及人民群众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司法过程中逐步践行,法院干警牢记使命,运用法治积极回应着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解决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司法服务,兼顾立、审、执的理念,不仅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且有效让当事人履行好每一份裁判文书,促进社会鹭港稳定,真正解民忧、暖民心,实实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为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蓟州区法院多措并举,着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今年以来,该院开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区政府作为复议机关出庭率100%。
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马某某是蓟州区侯家营镇某村村民,与案外人高某某原系夫妻关系。2013年5月,高某某等人与侯家营镇某村委会签订《种植业承包合同书》,取得土地承包权,二人在涉案地块栽植了杨树和槐树。
2018年1月,马某某与高某某离婚,离婚协议中写明“土地承包合同及其他承包合同权益归女方所有”。2018年,侯家营镇修路,清除了马某某的部分槐树。马某某于2020年6月向蓟州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侯家营镇政府镇长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讼,并在开庭前多次赴现场查看,全面了解情况。在庭审中,该镇长积极发表答辩意见,在调解过程中主动与马某某沟通协商,并代表镇政府作出和解意见。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行政调解协议。
近年来,蓟州区法院与区政府、区司法局密切协作,建立完善行政审判与行政应诉联络机制,将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行政机关不出庭的,提出司法建议,并向政府法制部门和上级法院报告司法建议落实和反馈情况。
在发放开庭传票时,一并送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庭审的,要求作出书面说明并存入卷宗。同时强化沟通,对负责人出庭制度做好释法析理工作。定期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列明数据、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该院连续三年与区相关部门开展全区处级领导干部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活动。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典型案例,加强正向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网友笑了,四年前翟天临问“知网是什么?”被公众群嘲,写论文根本离不开的知网,如今被反垄断调查了,不少学生拍手叫好。
但凡写过毕业论文的,都知道知网查重这事儿,重复率不能降到一定标准,轻者答辩延迟,重者拿不到毕业证。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知网竟然会做一种无本买卖,在作者未授权的情况下,收录作者文章,然后其他人想看,还要付费下载。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未或授权使用他的文章获利,扯开了知网乱收费的帷幕。法院判知网赔偿赵教授70余万元。今年,湖北籍作家陈应松也开始告知网侵权。
其实,把知网推向风口浪尖的,还是今年中科院没钱续费的事情。谁能想到,堂堂中科院,都续不起知网了呢?每年上千万的续费费用,知网这无本买卖,真是做得很好啊。
只是,如今的知网,又让大众更加震惊。有网友爆料,知网竟然是一家外国独资公司。所以,这天价的知识付费,都肥了别人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