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四线小城市公务员,
所认识的圈子也都是公务员。公务员之间互相联姻,整个地方的圈子又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庞大的姻亲圈子,而后圈子固化,外人很难进来,进来的人也很快被同化……
网友评论说:
小学时就发现父母是工人一家亲戚大都工人,问大人才知道“顶岗接班”。
普通人改变命运只能流向一线城市,这些三四线小团体自以为很聪明,最后全变成鹤岗
以前陪我爸在县医院治病,隔壁床的,三兄弟全是县局长。。。我也是服了,局长还在县医院治病?
(素材源于网络,侵联删)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其实解决子女的就业问题没关系的,一直以来都有接班这种做法,举贤不避亲。但是企业发展还是要能引进人才,错综复杂的附带关系只能成为发展的障碍。有的地方的公务员群体很庞大,但是里面有很多年轻人连一篇报告都写不出来。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真的存在吗!官三代会到什么程度?
同事姥爷九十多岁了,这几年一直在高干病房住着,昏迷状态就这么持续着!老人是老红军,解放后做过市委书记,离休干部!
同事母亲学医的,在一个职工医院做主任医师!姥爷就住在他母亲工作的医院方便照顾!母亲退休后返聘!同事父亲是个局级领导,二线后有人请去管理企业!
到了同事这代就走了下坡路,同事不善于与人沟通,80后只学了个技校,即使父母都是好单位也没能给他弄个公务员或事业编!只好躺在父母的财富上混口饭吃!房子车子都是父母准备的,和一个技校同学结了婚,婚后几年后他母亲嫌弃儿媳妇能花钱鼓捣儿子离了婚!有钱人就是任性!
我打工的公司老板的父母也是老红军,做过省级干部,育有五个子女!工作都不错,有在国企的、有在公务员队伍的、有做副局长的!这个老板国企出来开公司家财几亿,可惜五十几岁得癌症去世!其它的兄弟妹妹也都退休了!
老板在家行二,他家的第三代都是80后独生子女,这老板的闺女读书一般去美国读个不知名的大学没毕业就回来接班,至今未婚,公司摇摇欲坠;
老大的闺女职高毕业后花钱去了一个学校做教工,闪婚后离婚;
老三是他妹妹在大学教书,孩子也读了大学;
老四在外贸公司工作下岗,儿子花了大价钱学习音乐考上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搞作曲;
老五儿子不喜学习混了个成人高考文凭,打零工,离婚再结婚!
虽然第三代有两三个混的还不错,但和父辈比还是差多了。
可见无论是财富还是官位能传三代四代已属不易,过好自己这一代就行了,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94)
生搬硬套,嘉庆守成
文/石岩磊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好像日月星辰一般璀璨了大清王朝的天空,但对于继任者来说他们无疑又似无法逾越的高山,特别是紧随其后的嘉庆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在1796年接班,改年号“嘉庆”,实际上他只是个俯首帖耳的小跟班,朝中的大事小情仍由乾隆做主,直到3年后太上皇去世,嘉庆才真正独掌大权。
嘉庆亲政后,起初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他高举“咸与维新”的旗号,意欲整饬内政肃清纲纪,其第一刀便砍向了大贪官和珅。和珅深得乾隆帝的赏识,因此权倾朝野为所欲为,素有“二皇帝”之说,嘉庆帝登基后,他仍不收敛不收手,严重地威胁到新皇上的权威。乾隆死后仅15天,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将和珅革职下狱,并抄没其市值8亿两白银的家产。法办和珅,不但让嘉庆杀一儆百树立起威信,而且令其发了一笔大财,但这竟然成了嘉庆帝执政期间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乾隆朝末期,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民不聊生起义不断,平庸无能的嘉庆对接手的烂摊子一筹莫展,很快就没了锐意进取的劲头,开始变得畏手畏脚因循守旧起来,他还为此编制了理论依据。1811年,嘉庆帝亲自撰写《守成论》,其核心思想是:“如果妄行改革,则福祸难测,守成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不守成者,天必亡之。”“开国君主神武过人,大清国尤甚,祖宗所定之制度后世只需好好守着就行。”
嘉庆帝真的时时处处坚守祖制,不敢越雷池一步。他执政期间,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可嘉庆帝以恪守雍正制定的“养廉制”为由,始终不给大小官吏和公务员加薪,使得这帮人想方设法要堤内损失堤外补,大肆收受贿赂拓展灰色收入渠道。嘉庆皇帝还死守祖辈“永不加赋”的古训,坚决反对财税改革,致使国家财政严重入不敷出,而他的解决之道仅是大力提倡节约,对于捉襟见肘的清王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从此他既没钱投入基础建设,也无力打造精锐之师。
嘉庆帝对于祖宗之法唯命是从,甚至到了刻板教条的可笑程度。1819年的一天,文颖馆着火,内宫太监担心手忙脚乱之中闲杂人员浑水摸鱼,便关闭宫门自行处理,很快就将大火扑灭了。事后,嘉庆帝查阅前朝“实录”时发现,乾隆规定:“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于是以违背乾隆指示的理由,嘉庆帝严厉惩处了救火有功之人。
嘉庆皇帝整日在勤勉中应付差事,毫无自己的主见与创新,他的勤奋、仁爱和节俭非但称不上优点,反而成了其庸碌无为的助推器,使他在谨小慎微中愈加呆板麻木,于是嘉庆帝所谓的“勤政”即蜕化为“惰政”与“败政”,他与随后的道光帝共同缔造了“嘉道中衰”的腐朽阶段,清王朝也向被殖民的至暗时期更进了一步。
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