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咨询:公司换老板了,以前是国企,现在被私人老板收购了,变成了私营企业,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解析:这个所谓的公司换老板,实际上就是投资人或者说是股东,发生了变更,相应的公司管理人员也发生了变化。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上述公司投资人的变更,从法律上说,不会影响网友劳动合同的履行。
但是,上面也说了,公司股东的变化,肯定会带来管理人员的变化,以及经营管理思路的调整,网友虽然劳动合同的履行暂时不会受到影响,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调整好心态和工作思路,迅速适应形势的变化,方能从容应对。
领导力的重要性
「管理」9张图,看懂中层管理者的必备能力
我给老板开了十二年了,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十点左右下班!现在腰脱实在不行才退下来,老板给我个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微笑]
校长到底应不应该代课?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一直都在讨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校长应该代课,躬耕一线,扎根一线,深入一线,这样才更有利于评价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学校。
还有一些地方硬性规定校长必须来一门课。
那么,校长到底该不该代课?
笔者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学校规模较小,500人以内的小学校,校长外部行政性事务干扰又较少,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的话,其实带一门课也是挺好的,最起码给教师起到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
但是现实并不是理想和想象中那样,现实中不论是大学校还是小学校,校长已经被琐碎的行政性事务缠绕的精疲力尽了,哪来的时间去代课?
如果学校的规模较大,2000多人以上的学校,校长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代课。这样的学校让校长去代课只是一种理论和理想,根本就不现实,也完全没有必要和意义。
笔者觉得,校长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引领者,校长就应该干好校长所应该干好的工作,校长不能代替副校长的工作,不能代替主任的工作,更不能替老师去上课。
校长就是校长,校长不是老师,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带领者和管理者,校长的工作职责不是代课,而是管理。搞管理就是搞管理,让校长腾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去思考学校管理,去研究学校管理,去带领引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支持校长代课的人,绝大部分都认为作为校长不代课,根本就无法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很难准确把握教学评价,还如何去领导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呢?
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好像有一些道理,但其实是对教育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
校长掌握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并不是要亲自去代课才会了解和掌握。
校长了解一下教学情况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听课和调研,而深入一线听课,调研,指导,这应该是校长需要经常去做的工作。
绝大部分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到业务过硬的中层,然后再到校长,所以对一线教育教学情况是十分了解的,并且业务上也是非常精通的,听课调研就足以了解一线教育教学情况,所以这种说法纯粹就是主观臆测。
作为校长就应该干好校长的工作,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学校,行政性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就已经让校长超负荷前行了,还谈什么到一线去代课?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对内,对上对下,每天要处理很多行政性事务,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代课。
校长代课听起来还好像比较务实求真,但其实根本就不现实。校长代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的是误人子弟。
这倒不是说校长没有代课的水平和能力,而是说校长的工作耽误实在太多了,根本就保证不了,按时备课,按时上课,按时批改作业,按时辅导。
作为校长就应该潜下心来去思考研究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就应该设身处地的给老师创造更好的工作发展环境和平台,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调动中层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这才是校长应该干的工作。
您说呢?
人各有志吧
听一位校长说起有一位中层教干辞职,说再也不干科室的工作了,一心教课。这几年,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中层教干经常加班,随时准备开会,接受批评,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最为关键的是,工作有时完全得自己动手,安排不动其他教师,又无法协调好相关科室。当初竞岗时的那份满腔热情慢慢冷却下来,发现管理原来就是服务,随时就要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干脆甩手不干。如果你不能忍受热度,就应该离开厨房。这是原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名言。本意是指你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或者忍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你就不要做别人的领导。强扭的瓜不甜,中层撂摊子校长也无奈,只好另想别的办法。
阿伟在一家化工厂做维修班长,他维修技术过硬,因为公司生产锅炉不能停,每次停炉会有上百万的损失,所以阿伟负责维修工作后,公司三年没有停过炉,一直运行正常。阿伟作为班长完全不用亲自干活了,但是他习惯了亲自动手,他经常一个人加班很晚,他性格比较直,说话很冲容易得罪人。跟他要好的同事说他会干实事却不会在领导面前说好听的话是没用的,因为活儿都是你一个人干,好处你得不到一点,还被直接上司或者老板讨厌。这还真让同事说对了,阿伟的麻烦事很快来了,因为公司又新上任了一位负责生产的刘经理。
刘经理自从上任就没重视过阿伟负责的维修班的工作,刘经理觉得维修工就是换件工,哪有什么工作技术含量。阿伟在公司工作多年,几年来公司已经换了好几任生产经理了,所以论工作时间阿伟的资格比较老。那些外协厂家,合作方对阿伟的信任比对刘经理还高。这就麻烦了,这相当于挑战了刘经理的权威,所以刘经理开始压阿伟一头。阿伟在工作中处处不顺,一生气就想辞职。
刘经理正求之不得,还扬言说:公司离了谁都照样转,别人来你的岗位比你干的会更好。
阿伟的辞职报告最后到了老板那里,老板也觉得只是一个维修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不想干就走,换人就是,所以老板也没有耐心细问,就签字同意了。
阿伟感觉很委屈,他自认为干的比别人多,其它车间机器出问题了其实与他无关,但是别人求他帮忙,他都会帮着去解决。阿伟的手机里存满了厂里机械设备的维护数据,他现在果断删掉了手机里以前自己调试设备的数据,辞职当天他把工作群也全退了。
这真的是踏实心无旁骛干事的人走了,因为攒够了失望和委屈,心寒了。
可好巧不巧,第二天刘经理就给阿伟打电话问问题,还说让阿伟抽时间回公司一趟解决问题,是有偿的那种。
阿伟心想,你想的太美了吧?阿伟直接拒绝,后来公司看来问题比较严重,惊动了老板,老板亲自打来了电话。老板对阿伟说,会补偿他2个月工资,他能进工作群偶尔解答一下问题就可以。
有句话说的很对,你对公司的价值体现在你离职后;要想知道树有多高,往往砍了以后才知道它的高度。而阿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有人提出疑问:在公司里,为什么真正干事的员工走了,老板一句挽留都没有?
阿甘的回答是:因为老板总是觉得功劳都是他做出来的,有你没你这个员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呢?
阿甘讲了一个故事,员工阿张在研究所是一名普通的底层研究员,年薪12万,后来他跳槽到了一家私企,年薪百万。阿张跳槽的时候领导没有任何的挽留,因为总经理觉得阿张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马上就批准让他离职走人了,但是等人走了以后才发现,工程项目处处出问题,阿张所负责的基础工作很庞杂,换了人根本就做不了,这活儿根本就没法干了。这时总经理紧急发文说,阿张对研究所举足轻重,是灵魂人物,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核心进展,总经理就想把阿张重新招聘回来。
那这么个灵魂人物掌握着研究所重要的核心技术,怎么就一直在底层岗位,还轻易的把人放走了呢?
当时领导肯定也在想,区区一个设计师只是普通员工,要走就走呗,结果等工程项目问题出来以后才发现阿张才是实际干活的人,而假如阿张没有离开也没有出任何问题,那肯定是没人能注意到他的,没有人觉得他有多重要,所以我们的企业不是没有顶尖的人才,只是这些人在底层想要出头,但太多东西遮挡住了他们的光芒,所以千百年来有一句俗语,世间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啊!
通过以上,我的看法是:
1.身在职场不要相信是金子都会发光,就算一块抹布也能盖住金子的光芒。最怕的一种情况是职场上升渠道占比最高的不是员工的能力,而是资历人脉。谁会干活谁就多干,不会的反倒活少事少。当然大家更怕的不是多干活,怕的是多干活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公司失去一个员工就运转不起来了,那这个公司确实问题比较大。世界上很少有伯乐出现的,有能力的得不到重视,所以只能跳槽。就算有伯乐应该做好选人用人的机制,方向对了,才会涌现出许多千里马!
3.踏实做事的人,说话从事实出发,耍滑的人,说话从领导想听的话出发。在一家公司里中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知道哪些是核心骨干人员,除非这个中层管理彻底不懂业务单纯就是管理人员,就会导致出现有能力的得不到重视的现象。
4.总有人说平台大于各人能力,结果真正有能力的走了,平台反而垮了,好的平台应该能够尊重能力者,而不是轻视。
其实就像文中阿伟和阿张,是金子总会发光,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骨干。公司不但不能让你走,而且要签订保密协议和劳动合同避免他们跳槽,然后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避免被其它公司挖墙脚才对。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