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首批23个拟供地项目清单公布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方公布2023年一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清单中共包含住宅用地23宗,涉及9个区,合计103公顷,拟出让时间段为2月16日至5月16日。
【习近平复信希腊学者】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2000多年前,中希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的重大贡献。现在,两国建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习近平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相信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一定能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习近平指出,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中希文明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一定能够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
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国事访问期间,同希腊领导人共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访后,双方积极落实领导人共识,筹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日前,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5位希腊学者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畅谈对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理念的高度认同,介绍中心筹备情况和发展规划。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公示期至3月18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根据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搭建全域活态博物馆的空间框架。(新华网)
中建“府系”首亮相 高教园9号地块规划公示
日前,房山高教园9号地块规划方案公示,随后中建智地发文表示,将在该地块之上推出“府系”产品,这也是中建智地在北京打造的首个“府系”作品,彰显中建智地深耕北京的战略决心。据悉,项目规划12栋7-17层洋房、小高层及高层产品。户型面积段在110㎡-165㎡之间,是房山在售项目中为数不多的纯改善类产品。
北京致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向社会公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听取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各类博物馆总数量将超过460座。
看到这个规划,相信很多人惊叹不已。因为作为一座超级城市,现在北京博物馆数量之多已经是全国之首了,在全球也是名列前矛。据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市共有博物馆215座,而再过十几年,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将再翻一番,460座的博物馆将遍布全市各地,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营养大餐。
北京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基因浓厚,现有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等,不仅在国内,在全球也有相当大的知名度,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疑是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坚实基础。
打造博物馆之城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作为一座超级城市,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决心加速博物馆建设,彰显着眼于未来的高远眼光。因为博物馆不是一般的场馆,不但承载着历史、科学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我们个人不但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获取各类知识,而且博物馆还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对于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不可小觑。
北京加速博物馆建设,也是对社会潮流的一种正面回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博物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走进博物馆,特别是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时尚。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提出致力于建设“博物馆之城”,正当其时,也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欢迎。
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是对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文化自信,育新人、兴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所以,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一方面提高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增强了北京的城市特色,另一方面也是推进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步骤。
总之,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新座标,是传播科学文化的土壤,也是中小学生的校外课堂。期待北京博物馆发展规划早日完成,也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北京公布2023年首轮供地清单 中心城区占比48%】今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了“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2023年第一轮)”,清单中项目共计23宗,涉及9个区,土地面积约103公顷,其中,中心城区有11宗53公顷,占比48%。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除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外,还将通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该栏目定期发布拟供应项目清单,及时、准确向市场主体公开信息,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据了解,本次清单中公开了拟供项目辖区、名称、位置、规划用途、用地规模、规划地上建筑面积、出让方式等内容,拟出让时间段为2月16日至5月16日。本次清单中项目共计23宗,涉及9个区,土地面积约103公顷。从空间分布看,中心城区11宗53公顷,占比48%;平原多点地区(含副中心)12宗50公顷,占比52%。从交通及配套情况看,近七成位于轨道站点周边,六成位于三城一区或产业园区周边。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高度重视土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后除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外,还将通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该栏目定期发布拟供应项目清单,及时、准确向市场主体公开信息,继续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于2022年12月30日曾发布《关于发布2023年部分拟供商品住宅用地项目清单(第一批)的公告》,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清单内的项目进行了调整,项目清单的调整完善旨在让市场主体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精准,便于提前开展投资决策。同日,北京土地市场发布2宗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均位于昌平区,土地总面积约6.4公顷,建筑规模约14.5万平方米。这是北京市本年度首次发布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有专家表示,全国自今年起优化完善供地政策,在公开拟供地清单的前提下各城市因城施策调整供地频次,可以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供地进度,更好完成土地供应计划。北京市高度统筹拟供应项目清单发布与出让工作,让市场看到了北京推动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土地市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市场规律,以支持人民群众合理住房需求为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定期发布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采取“多频少量”的方式全力推进清单内的项目及时发布预申请公告或正式公告,以常态化的方式保持供地节奏均衡、合理、有序,推动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目标,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昌平王炸地块朱辛庄0028终于官宣啦!!
今天,北京规自委发布2023年第一批供地!!!!
昌平王炸地块朱辛庄0028地块终于来啦~赶紧准备好银子吧
朱辛庄0028地块用地规模14652.769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36631.923平方米,容积率2.5,控高80米,绿地率30%
地块方正,在龙湖云璟西北侧,距离地铁站800m。周边生活配套也跟得上,还有小米、好未来等产业
并且朱辛庄地铁站三轨交汇坐实!在已经纳入建设规划明确可以看到地铁昌平线、8号线、北部联络线三条轨道交通在朱辛庄交汇,这对于板块内价值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大约会出400左右房源!各位看官们,你期待哪个开发商拿地呢??!?
今天,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答记者问。
传了多少年的北三县入京似乎又有了想象空间!
但正因为只谈生态环境、交通一体化、产业协同,不谈行政区划,到2025、2035的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都还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因此,北三县并入北京依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每个北三县人都有个北京梦!
早在2017年,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负责人表示,北京与河北正在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统一规划。
当时被部分声音引申成了“统一行政区划”,甚至直言北三县要划归通州。对此,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官微“国土北京”正式辟谣,称从未做出这种表态。
尤其是燕郊基本都是北漂专属居住地!但因为区划原因,三年疫情期间飞地之痛一言难尽!曾经的三县并北京,让北漂入站在房价高地,至今仍然在山顶上遥望!
《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布实施
不应北京模式,应世界模式。凡人,富人,农人。中心,周围,外围。因为交通问题。//@认真星空7f1:我觉得应该如此,早就该这样规划,取消外环、内环、中环之说改为一、二、三、四、五、六……环,这样就放开了,发展的就快了。一定要打开这个魔咒,前途无限光明!
津哨#天津头条# @津哨 建议,天津应该在现有外环的基础上,再来一环,并以二环、三环的方式,对天津的环线重新命名。成都2000多万人口,1.4万平方公里土地,现在已经修了七环了。天津1300多万人口,1.2万平方公里,修个四环都显得稍微有些少了。新环线,全高架,不设红绿灯,双向8车道,免费通行,环城四区包括元。郊区就更好盘活,同时对货运车辆也可以进行比较好的分流。你们觉得有必要吗?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津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