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最近跟大家密切相关的一个政策就是延迟退休,据说2023年就要公布,2025年正式实行了,虽然每个地方步调不一致,有先有后,但总感觉大方向大概是定了。
延迟退休这事其实在2013年就提出了,所以大家对这个名词也不陌生了,只是当年这个政策没落地,大家就当是一阵风吹过。
2013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是10%,而2022年这个数据达到了14.2%。
一般国际上统计,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是严重老龄化了。
而现在我们国家就面临着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不可谓不严峻,所以国家重提延迟退休,我估计是逃不掉了。
延迟退休也不是一刀切,而是小步调整,循序渐进。现在网上流传着一个年龄对照表,传得绘声绘色,不过那是假的,人社部已经辟谣了。
虽然那个表是假了,但延迟退休这事没有辟谣,但也没有肯定,搞得有点暧昧。

现在猜测就是通过各种非官方的渠道来释放风声,测试下民意,来把握舆情,同时也先吹吹风,给大家心理上一个缓冲的时间,从而实现“软着陆”。
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也都在研究延迟退休的政策。而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和北欧国家,由于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好,老年人活得久,很多八九十岁的还在街上蹦跶,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老龄化也走在了前面,所以,欧洲国家退休年龄普遍比较晚。
像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瑞士、丹麦等,男性退休年龄已经是65岁了,相对年轻的希腊最少也要干到62岁才能退休。
我想说什么问题呢,就是随着老龄化的趋于严重,我觉得延迟退休这个政策可能会延迟,但不会缺席,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
但相比欧洲发达国家,我们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

像他们每天能干满8小时就已经叫鞠躬尽瘁了,就这8小时里,还有2小时是下午茶时间,
加班根本就不可能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大部分工作都不轻松,特别是有些岗位,简直是拿命在拼,大家同样干到65岁,身体损耗程度不一样。
像中国的职场,有个很深刻的现象,就是中年危机。
像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很多企业招人也都要求在35岁以下,如果超过40岁,找工作就非常难了,除非你有核心竞争力,人家非找你不可。
但延迟退休后,即使到了40岁,到退休还有25年时间,这25年不仅要夹着尾巴做人,就怕工作丢了,还要面临身体机能的退化,脑子反应迟钝,跟不上年轻人,身体更是折腾不起,动不动就跑医院,还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往后的日子特别难熬。
所以现在的矛盾就是,35岁找工作,公司嫌你老,60岁想退休,国家嫌你小。

我本来还想早几年退休,操劳半生,提前享受下人生,结果现在还要多操劳几年。
别小看这几年,不仅是晚拿几年养老金的问题,多干几年,多耗费几年心血,估计就得少活好多年,很多人说自己能不能活到退休都是问题。
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撼动国家方针,即使那天真的来了,我们也只能接受。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缓解这种压力吗?
我想了几条。
第一就是趁着年轻多搞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有了钱就有了底气,到时干不动了,即使还没领退休金,也能养活自己。
第二个就是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少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要生气,就想想,我要65岁才领退休金。
反正不管怎么样也要撑到领退休金的那天,争取多领几年。
#延迟退休##我对延迟退休方案有话说#

00后都开始当公务员了。
一位2002年出生的00后,202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考上了郑州财务局。
真是英雄出少年,2002年出生,今年才刚刚19岁,19岁就上岸了公务员。不过19岁本科毕业确实太早了,按照本科4年,中学6年,小学6年来算,他3岁就上了小学一年级,而根据目前的规定,需要年满7周岁才能上一年级的。
不管怎么说,这么小年纪就能上岸省会财务局这么好的地方,前途不可限量。
公务员考试福利来哒!
全省限量赠送1000份,网课+直播学习课程,原件998,现在免费送,
点击学习2020重庆省考视频网课+电子版资料免费送课程视频_地方公务员在线课程_19课堂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总是一直找工作#
我觉得不少人对这一代年轻人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踏实,不肯吃苦,所以工作不稳定,一直在找工作。

但现实并非如此,出现误解的原因,一是对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理解,二是对目前就业现状不了解。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年轻人比之前任何一代更希望寻求稳定。这从许多数据都可以反映。
一,每年报考公务员人数屡创新高,由于报考公务员限定35岁上限,许多岗位还有要求必须是应届毕业生,这基本反映了目前年轻人的渴望稳定工作的想法。
二,有数据显示,目前海归学生希望进入体制内的比例高达40-50%,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当下确实是事实。
既然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求稳,为何还有年轻人一直在找工作的感觉呢?
一,每年大量大学生毕业,导致初级岗位竞争异常激烈。而现在经济不景气,造成不少企业裁员歇业,客观造成大批人员需要寻找新的工作。
二,不少企业推行“996”制度,造成极度内卷的企业文化,年轻人身心疲惫,没有时间恋爱,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学习,甚至搞垮了身体,并产生了对这种状态的厌恶感,从而产生离职的念头。

三,少部分优秀的年轻人通过跳槽实现收入与职业的迅速提升,不少企业的内部晋升可能存在天花板,通过跳槽的方式可以更快实现人生价值。
总体而言,在当下,找工作难,工作稳定性差,被动离职率高是客观现实,希望社会给予年轻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帮助他们更好的走上社会。
《梦华录》男主穿越回现代相亲,最好嫁的不是顾千帆?
NO1 池衙内
长相小帅,父母早亡的超级富二代,手上的钱够花几辈子。为人幼稚,还是个大直男,但单纯率真没什么心眼,对喜欢的女人又暖又专一。这样的男人,嫁给他一辈子衣食无忧还用不操心,应该是很多妹子的首选吧!
NO2 顾千帆
高富帅一枚,还是部委公务员,妈妈们的最爱!超级有能力,年纪轻轻就到了厅级,前途不可限量。嫁给他也不会有婆媳矛盾,只是婚后会很寂寞,因为老公忙于工作,平时个性也沉闷无趣,妹子们只能自己逛街happy了。

NO3 杜长风
平时不注重形象的书呆子,生活技能比较匮乏。为人固执,老实听话,踏实赚钱给老婆花。跟着他日子不会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可以说是个经济适用男了。
NO4 陈廉
为人机灵,是上司面前的红人,作为公务员工作稳定且仕途坦荡本地人,家有房子多套,是个低调的隐形富二代。可惜有妈宝男倾向,上面还有几个姐姐,跟他结婚估计以后婆媳矛盾、姑嫂矛盾不会少。
NO5 何四
本地人,学历不高且工作不稳定,没啥上进心。小胖,瘦下来应该挺帅(但不会瘦),温和体贴,单纯可爱,有时候没脑子。会很疼老婆,对未来没啥计划,走一步看一步。胜在每天开心快乐,衣食不愁。
NO6 欧阳旭
原生家庭很穷的凤凰男,学历高工作好长相好,腹黑,热衷权势。人品不好,靠着前女友资助,考上公务员后就把前女友甩了。目前看前途不错,但可能一朝得势后就会甩掉糟糠之妻,为了升官发财会不择手段,跟着这种男的危险系数非常高。

如今我们要买房,在一些城市中,首先要看是否是二套房,有没有贷款资格;还有的城市买房需摇号,有钱未必能买到想要的房。这情况在唐朝也有,唐人买房也有一些限制。
唐朝的房地产业尚不发达,家庭房产以自建房为主,唐朝对房地产的限定主要是对宅基地的管理,要求宅基地与身份强相关。唐朝政府给平民百姓宅基地的大小取决于家庭等级和人口,唐朝百姓分为平民(良口)和贱民(贱口),若是平民家庭,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若是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地。以上是朝廷划拨的宅基地,平民百姓也可以购买宅基地,但是不能超过官府规定上限。平民家庭每三口人,最多能买一亩宅基地,贱民家庭每五口人,最多能购买一亩宅基地,“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超过限定购买的人员,一经查实,按一亩打十大板惩罚。

除身份限制外,房产交易也有限制。唐朝的房地产交易要追溯到西汉,汉高祖刘邦曾颁布法令,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此法令目的在于限定房地产交易,把平民百姓的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以减少流民。此外还规定,要是平民百姓把官府分配的宅基地给卖掉了,下次就不再分配了。
平民百姓卖房,首先得问问周边的邻居或者族人要不要买,如没有的话,其他人买地买房,不仅要原来的业主同意,还得问问这业主周边的邻居和族人。即便业主本人答应,周边邻居或者族人不同意也不得交易。后人把此政策叫作“求田问舍,先问亲邻”。
除了限购政策,唐朝政府还有哪些方式调控房地产呢?
征收房地产税是历朝历代的调控政策之一。在唐朝,已开始把房地产作为独立的征税对象。征收房地产税,好处在于控制了房地产管理权。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唐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征收“间架税”,类似现代社会的房地产税。间架税以平民百姓的房产的占地面积、修筑年代及质量好坏作为评判标准。“间”指房屋数量;“架”是前后两根柱子,两架即一间,还是指房屋数量。好房子每年每间收两千钱,普通的房子每年每间收一千钱,差一些房子每年每间收五百钱。为了防止民间隐匿房地产,官府明确“匿一间,杖六十”,还欢迎邻居举报,“告发者赏钱五十贯,由房主负担赏金”,举报有奖,查实遭殃。

虽平民百姓不喜“间架税”,此政策在唐德宗后也未实施,但被后代沿用。明朝将此作为城市房地产税,时称“门摊间架税”,清朝嘉靖年间也收取过。
大城市买房比较难,房屋租赁市场却非常活跃。在唐朝长安城的一些坊内有出租房供外地人、胡人使用。房客多是外地商人、应考举人和一些买不起房子的公务员。白居易有一段时间租的就是长乐坊的房子。
不仅有房出租,也有人专门修建商铺租或卖,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雏形了。但在史料中未见有专职的房地产开发商,或许只是附带产业。
窦乂是唐朝民间商人中开发房地产的典型。窦乂这人比较聪明,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有了人生第一桶金。他看中了西市的一个废弃的化粪池,低价买下来,填平后在上面盖了二十间店铺,租给胡人,日获利数千钱。窦乂不到四十岁已成为长安首富,外号“窦半城”。这位窦半城是史料记载中最早做房地产生意的古人。
唐朝有高价房、限购政策,也有房地产交易。在房子这件事上,现代人与唐人几无差别,用其一生,觅得一地,挡风遮雨,平安喜乐。即便千年后的人们看到史料,也或能发出“居不易”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