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好好读书,将来再考个公务员,为中华之崛起好好工作。
在水飞扬是学生没听懂吧,这么激动,还喊口号。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最近些年来一些教授在讲座的时候经常发表雷人雷语。有时候邀请参加的单位也很无奈。既花了钱给了人学费。害怕这些专家学者胡说八道讲一些离经叛道的话。专家们为什么喜欢说一些出格的话?当然是投其所好,为听众服务,让大家感觉到,我敢说一些与众不同的话,敢说一些与主流的价值观相左的话,让大家感觉他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就是说你们来听我的讲课,能够听到不一样的东西,感觉物有所值。作为听众来讲,其实我觉得还是要正确的来看这个事吧,只要老师讲的不是完全的价值错乱,立场有问题。还是要允许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作为参考,还是要多听听各样的表述。再说了,学术领域本来就是要开放一点,如果在学术领域搞文字域,那就没有意思了,就会搞成思想的禁锢。


备考之路
二、求知与渴望
高考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曲折的过程。
能成功上岸的人,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少的,也就是几十个比一个,跟现在的考公务员的比例来说,还是很难的。
那个时候对家里的情况,我们并不知道太多。也不知道父母在单位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觉得家里两位老人的感情不是那么友好,其实都是受当时的极左路线,父亲戴上莫须有的罪名后,不能从事本职工作,并且要求母亲要和父亲划清界限,必须写父亲的大字报,母亲带着哥哥去检举揭发父亲,那时候哥哥大字不识一个,只是觉得那贴大字报的浆糊真香,用一只快子挑着浆糊放嘴里用舌头舔。从此以后,在我们家里,父亲把哥哥视为母亲的帮凶,随时接受父亲的拳打脚踢,加棍棒生捶死打。我们姊妹都是在父母的争吵中,夹缝里长大的。都很听妈妈的话一一忍让。
求学的路上,一路都不是平坦的。因为家里的图书全部被没收了,为了找书看,父亲柱着拐棍到乡下亲戚家里去收集书籍,把他们不要的废书,低价买来或者送点什么给人家挑换,成了我们的学习工具书。因为这些书不能被别人发现,他们是深更半夜才回到家里,然后把它放在家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父亲晚上用牛皮纸一本一本的包起来,上面不能写书名怕被人发现,并且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看见,只能是我们自己悄悄的看。其实那些不过老三届的初三、高中工具书,语文、数学(代数、几何、立体几何)、历史、地理、物理(力学、电学)等,那个时候却显得神神秘秘的。幸好我们年纪达不到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能在家里如饥似渴的学习,迎接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