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让我们看清河北教育水平!
河北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日趋严重!仅靠几个衡水中学不能拯救河北教育!
根据近期公布的高中八省联考成绩,我们可以看出河北教育水平与南方省份的差距!!
江苏的三大主科平均分:语文95分,数学69分,英语105分;
河北的三大科平均分:语文93.5分,数学56分,英语89分。
可以看出,江苏的数学和英语平均分,远高于河北,虽然,江苏考生总数少于河北,在算平均分时,江苏要“占便宜”,但是通过排名靠前的人数,我们还是可以清楚看出差距了。甚至可以说河北被吊打了![呲牙]
河北省简称冀。是北方人口众多密集的省份。河北省共有11个地级市。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下面是河北省下属的11个地级市的热力图。热力图上就可以看出各城市的人员活动。人员活动越频繁,说明这个城市的生活频繁,一个城市人员活动的频繁,说明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大家对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排列是怎样的呢?

虽然当前农村现状有差异,但温教授的观点和意见很符合我们河北情况,作为衡水下辖农村的我对此感触颇多,并且一步步从农村进城定居,生活成本骤增每年过看收支平衡的日子总是不见余粮,年过半百又没有养老金所以丝毫不敢懈怠的打工,走一步算一步顺其自然吧!
我在头条帮忙唐山站发布了一条其他求助:去年粮食补助款还没领到,不知去哪领?请求知道的告诉我!@头条帮忙 @河北青年报 @河北交通广播
《弄假成真》
编文:平衡
绘画:胡震国、王守中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2月一版一印
发行量45.6万册
从河北省水利厅官网公布的信息看,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后的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保留了9个,其中副厅级2个,即河北省水务中心、河北省滦河河务事务中心,其他的7个为正处级,实现了事业单位机构功能再造,机构精简设置,推动资源配置更为优化、权责关系更为协同、保障服务更为高效。

按照职责交叉重叠、职能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优化重组要求,河北省水务中心是整合原河北水务集团、河北省岗南水库事务中心、河北省黄壁庄水库事务中心、河北省石津灌区事务中心4个单位职能组建而成,为河北省水利厅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加挂省大坝安全技术中心和省堤防水闸技术中心的牌子;省大清河河务中心加挂省白洋淀事务中心牌子;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加挂省灌溉中心试验站牌子;省桃林口水库事务中心加挂省唐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牌子;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加挂省水平衡测试中心牌子。
通过灯光亮度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整体发展的不平衡,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对比差距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欠缺,北京、天津两座城市非常明显而河北星星点点没有连成片区。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石家庄爆料# #石家庄头条# #石家庄热议#

#哪个省份上大学最难#【高考各省竞争强度、烈度可信吗?靠谱吗?】频繁看到所谓“上大学最难省份”,或者“各地高考难度地图”,甚至还标示各种烈度。但仔细看过之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基础数据几乎全都是错的。
先说数字的不可靠。
这类文章,一般都是以高考报名人数作为基数,各类录取人数作为分子来算所谓的难度,或者烈度。
但是,首先分母就错了。
这些作者无一例外地都把总高考报名人数作为这种测算的依据。目前高考报名人数实际包含两种类型考生,一个是6月普通高考,一个是职教高考对口“单招”的人数。比如河南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25万,但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只有不到80万,也就是说有1/3考生,不是参加6月普通高考的,是单招,甚至包括专升本考生。各地都一样,目前职教高考的学生大约占比在20%,最高的超过25%。

但实际的录取计划,又是6月普通高考的录取人数。两者完全没有对等关系。如果要算,也应该是6月普通高考人数与招生计划之比,否则必然失真。比如专升本的孩子也在新的高考报名人数里,我们还算各种率,岂不荒唐?
再说分子的错。
所有的不同层级高校的分省计划,是这个分子的唯一来源和依据,但遗憾的是,我都没有看到这类文章讲具体来源。即便有一些,也是民间说法,有些更是无从确定的概念。
比如说一本率。一本二本,本来只是一个录取的流程概念,即第一批,第二批。因此,一本,二本的学校名录,在各省完全不同,根本没有一个全国确定的一本二本学校名单,那么我们的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准确可信吗?
先不说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已经没有一本二本这个概念了,因为合并批次了,即便是在老高考地区,一本的学校名单与数字是怎么确定的?是否准确?是否有可比性?没有。

很多高校,往往是一些专业在一本招生,也在二本招生,请问这是一本学校,还是二本学校?有些学校,在这个省是一本招生,有些省则是二本招生,按一本学校算,还是二本算?
多年前,北大护理专业曾在北京参加二本招生,我们难道说北大是二本学校?一些211、985高校至今还有专科招生计划,我们又如何把这些学校归在一本、二本?
大家喜欢算清北率,但经常强调这是按各省招生计划的,即按分数录取的部分,不包含其他渠道和途径。但是,清华北大近1/3的学生都不是常规高考分数录取的,这样计算是否失真?
再说这种思路的定性问题。
大家都是以录取人数除以报名人数得出的结论,不仅仅是数据存在严重错误,更主要的是,这种思路是否正确?
各大学的分省计划是以大学为主自己分配的,而学校的依据,往往是长期监测的结果,即哪里生源好,向哪里投放的就多。当然,各高校在属地上都有倾斜,因此,为保证公平,教育部曾经严格要求教育部部属高校,在所在当地招生规模不能超过20%。

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最清楚这其中的竞争烈度,强度。因为人多,并不意味着生源质量普遍好,这也是需要认识到的。即简单的报名人数作为基数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强度。当然从公平角度,这种思路没有问题,但谈不上强度、烈度。降维打击,高考移民不就是因为这个因素吗?
也因为此,如果真要算这种强度,烈度,其实拿高校自身的监测数据更有意义,只是这种数据目前都不对外,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各省招生计划的的分配。
因为历史原因,各地高校资源分布不平衡,以河南、河北为代表,存在严重的不足,这是客观现实。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包括公平的问题。这个基本面我们必须承认。这其中还有一个地区,即广东,作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人口流入大省,实际上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有中山大学等高校就忽略了这种失衡。

总之,这种错误的算法、说法流传多年,大约也是迎合了大家的需要。看看就是,也不必当真,连基础数据都是错误的计算,结论最多就是参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建议把河北师大、医大、铁大整体搬迁到新区,以实际行动支援新区建设,从而带动全省甚至北方地区更快速的全面发展,平衡南强北弱发展格局!
L李小爽石家庄高校林立,但是还没有一所在雄安新区建立分校,极大的影响了例如师大铁大医大的发展,应该逐步把石家庄几个高校分步骤向雄安新区加大比例,最后完全融入雄安新区,即支持了雄安新区教育发展,又解决石家庄高校发展瓶颈!
#佛山头条#明朝科举考试与当今高考!看过来[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明朝初期为了平衡明朝教育文化水平的地域差距!明朝将科举进士录取地域细化为北榜、中榜、南榜,录取比例各为35%、10%、55%;其中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宁夏、甘肃南部为北榜地区;南直隶icon如今的安徽长江以北和徐州、连云港地区和云贵川、广西并为中榜地区;湖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和南直隶剩下江南地区被并为南榜地区。
有明一朝进士考试开科89次,录取进士24878名,平均每次录取28名!按照当今的省份算,浙江每三年一科平均进士录取最多为41人,而录取最少得是为贵州,每隔9年开3科才录取一人;云南每科平均录取1人!每科录取最多进士省份是最少录取省份的123倍!可知明朝在执行南北分榜后,地区教育水平和科举录取差距仍然比较大!
而明朝89次进士考试,现在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5省总共得了71名状元,且全部在南榜地区,剩下的18名状元由北榜地区、中榜地区、南榜的湖广、广东来分!这又体现了地区教育差距比较大!尤其是苏南、浙北地区教育太好了!
如今时隔500年,江苏、浙江仍然是教育质量最好的省份;而湖南、湖北也相继起来,比起明朝有很大的进步,而处于第二梯队;大家怎么看?500年前和500年后的地区教育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