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的女生杨元元,成绩优异,不仅考上武汉大学,还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原本值得高兴的事情,她却极度自卑,最后在宿舍轻生。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微风]
“女儿啊,是我害了你,要是早知道你会这样,我就不跟着你来上海了。”杨母看到面前以奇异姿势自杀的杨元元,不停的哭诉。
她永远都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想一辈子跟在女儿身边,却给女儿无形中带来许多的压力,害死了还未结婚生子的女儿。
杨元元的尸体在宿舍的洗手池发现,当时杨母找不到杨元元,便来到她的宿舍。
同学用从宿管得来的钥匙一开门,就瞧见杨元元将毛巾系在水龙头上,另一端则套在脖子上,她抱着必死的决心,用这样的方式自杀。
1979年,杨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她还有个弟弟。
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一家四口吃穿不愁,日子勉勉强强的过得下去。

直到杨元元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一家的重担压在了杨母的身上,还好两个子女都争气,让杨母看到了一丝希望。
1988年,杨元元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上海海事大学,没想到遭来杨母的一顿臭骂。
杨母认为杨元元就是不想再待在这个家里,才会想去离家几百里的上海读书。
杨元元从小到大都顺从母亲的意思,看到母亲极力反对,她也不好意思再反抗,她跟随母亲的意愿,报考了武汉大学,选择经济学。
其实杨元元所读对专业也是杨母所选择的,她觉得经济学读出来,将来可以赚大钱。
两年后,因为杨母做的一件事情,成为杨元元自杀的导火线。
杨母的工厂面临拆迁,原来的工厂宿舍搬到了城里,但是要住新宿舍,必须要交三万元的安置费。
三万元就可以得到一套房,而且还离工厂近,上班住宿都方便,不管怎么样都是划得来的。

然而杨母却不这样认为,儿子要读书,家里的钱基本上都在供儿子的生活费,她根本掏不出这么多钱。
如果所有的工友都住在新宿舍,而她一个人住旧宿舍,必定会引来工友的议论。
因此,她想到一个好办法,住在女儿宿舍。
自从杨元元读上大学,一直都是半工半读的状态。学费和生活费已经压得杨元元喘不过气,现在母亲又要和她住在一起,心里即使万般不同意,也只好收留母亲。
就这样,杨母和杨元元睡在一张只有一米二宽的床上,和其他五个女生共处。
杨元元知道,母亲的到来影响到了其他几个室友,但是她又不好意思赶母亲走,只好不停的和室友道歉,争取获得室友的原谅,每天都活在自卑中,不敢出声。
后来杨元元考上了公务员,眼看有了铁饭碗,一家人的生活要逐渐好起来的时候,杨母却反对杨元元去上班,因为杨母觉得杨元元是去大城市的人,不应该在小地方工作。

杨母的干涉,让杨元元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不管杨元元去到哪里,杨母都像狗皮膏药一样黏着她。
到了杨元元三十岁的时候,还从来没有谈过一场恋爱。杨元元不敢,怕别人嫌弃。
而杨母那边,即使有亲戚提醒她不要再拖累女儿,妨碍女儿的婚姻大事。
但杨母不以为然,她觉得女儿三十岁没结婚无所谓,只要一辈子把她带在身边就行。
杨元元非常努力,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这次杨母没有反对,非常支持女儿去。
杨母觉得上海是个大城市,她可以跟着女儿见见世面。
这次杨母还以为自己可以和以前一样住在女儿的宿舍,谁知道学校领导强烈反对,说:规矩就是规矩,没钱来读什么书。
杨元元写了申请书说明情况都于事无补。
杨母不甘心免费住宿的机会到手就飞了,她白天在领导办公室大吵大闹,晚上就坐在学校礼堂里面。

时间一久,学校议论纷纷,杨元元知道这样下去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她只好带着杨母住在100多一天的宾馆。
住了几天后,杨母嫌贵,死活都不住。还一个人独自睡在电影院的长椅上,以此来威胁杨元元。
2009年11月,母女俩终于找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出租屋,除了水泥墙,什么都没有。白天杨元元上学,晚上就和杨母打地铺住在水泥地上。
杨元元不明白,自己一直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却没想到三十岁不仅一事无成,还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想着想着,杨元元哭出了声,她越来越想不通,为何命运一直折磨她,让她喘不过气来。
没过几天,杨元元完成学校活动,告别杨母。回到宿舍后,杨母再也联系不到杨元元。
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母亲。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的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杨母即使再悲伤不已,也没有忘记向学校索要一份赔偿款,并让学校道歉。
学校拒绝道歉,出于同情,给了杨母16万元的赔偿款。
杨母如同一个吸血虫一样,一点点的吸干杨元元的血,把她压榨的一点都不剩。要说杨元元死的原因,那就是杨母所导致的,杨母就是“真凶”。
其实如果杨元元懂得学会拒绝,也不会到这一步;
如果在北大读书的弟弟可以帮杨元元一把,也不会让她连一根救命稻草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