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头条##永州建党100年英勇牺牲的100个革命烈士谱# 6、张汉涛(1908.4.10-1928.3) 新田县张家村人。出生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
别号杨波。7岁时,母亲病故,10岁才入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新田县立高等小学。高小训育主任工作不负责任,经常外出打牌赌博,而且对学生态度恶劣。汉涛性情耿直,不怕硬,不欺软,他带头抨击训育主任不能为人师表。结果学校借口将他开除学藉。性格倔强的汉涛不气馁,白天参加体力劳动,晚上则自学在校没有学完的课程。汉涛这种刻苦自学的精神得到父亲的契友何玉仑的称赞,并且将积蓄的钱借给汉涛,鼓励他到衡阳报考学校。
1922年,张汉涛考取湖南省立三师,编在二十五班。汉涛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科学文化知识与日俱增,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他参加了蒋先云发起组织的“心社”,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并于1924年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张汉涛等人受党组织的派遣回新田开展农工运动。离校前夕,汉涛与程启汉等同学题词留念:我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同生死,共命运,不计个人得失,不惜任何牺牲,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坚决以黄静源为榜样,奋斗终身。张汉涛等人回到新田后,他们以县城北门观音阁黄氏小学为活动中心,经过认真积极地筹备,秘密成立了中共新田支部。不久,张汉涛又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与筹建县党部的工作。张汉涛担任新田县农民协会庶务后,不辞辛苦,到下漕洞、新圩一带乡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发动贫苦农民建立区、乡农会,对土豪劣绅展开斗争,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1927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张汉涛因公外出不在新田,敌人四处缉拿他。汉涛没有被敌人吓倒,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转入地下斗争。1928年初,仍在新田坚持斗争的张汉涛、程启汉等人得悉朱德、陈毅在宜章一带暴动,他们便商定赴常宁参加湘南暴动队伍。3月上旬的一天,张汉涛等人离开新田,经桂阳到达常宁县城,住在嘉宾客栈。13日,张汉涛等人因叛徒告密被捕。敌人多次对张汉涛严刑审讯,但汉涛死也不开口。16日,汉涛等人在常宁县城南苍岭刑场上英勇就义。

在整个黄浦军校学习期间,蒋先云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这不仅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的一个奇迹,并且在中外军校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蒋先云,湖南新田人。他在1921年,由毛泽东介绍,从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由毛泽东等人介绍,投考黄埔军校。
他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他的意志品质也非常地坚强,非常地顽强。
⏯️01
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其实蒋介石他一直知道蒋先云是共产党员,曾多次地劝蒋先云能够投靠他。
有一次蒋介石把蒋先云找来,对他说道:“以你的才干,先做个中将教育长,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好好考虑一下。”
蒋先云答道:“学生我当初投笔从戎,绝非只是为了加官封侯。我官可以不做,但命不可以不革。要我脱离中国共产党,我做不到!”
蒋介石区把高官厚禄许给蒋先云,但蒋先云他都严词拒绝了,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捍卫自己坚定的信仰。

⏯️02
1927年,蒋先云在与奉系军阀的作战当中,他三次中枪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次战斗中,蒋先云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蒋先云为理想而死,他无怨无悔。
黄埔军校让蒋先云找到了理想的方向。这所革命的熔炉培养出来的共产党人,不但是军队中的骨干,更是战场上的先锋!
2022年永州各县区成绩单已经出来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北边县区整体强于南部县区,北五除双牌均过200亿,南部还有江永新田未过百亿。不过对比上下半年数据挺有意思的是江永下半年dgp增速惊人,新田拉胯严重,五年了GDP还是原地踏步,而且下半年的增速还不如上半年,这是何原因?明年怕是要被江永和双牌超过了。#2022年永州GDP# #永州头条#
1989年,湖南省新田县,6岁的张红树与家人意外走散,前后仅5个月,54岁的父亲便抑郁而终,如今,84岁的老母亲只能抱着,他曾经盖过的旧毛毯,以慰思子之情。

1983年,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上槎村,45岁的刘友菊高龄产子,生下了四儿子张红树,夫妻俩将他视为心肝宝贝。由于家中原本就有三个儿子,夫妻俩就在农贸市场附近租了间小旅店,养活一家六口人。
转眼就到了1989年,小红树已经到了6岁,不仅调皮可爱,还天不怕地不怕的。那时的街头,满大街正在播放着《黄土高坡》这首流行曲子。当年,张家大哥已满17岁,正是谈恋爱的时候,而电影院,恰是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
父母要忙着旅店生意,6岁的弟弟小红树,总是满大街疯玩,没事就跟着哥哥去看电影。可谁也没料到,这天,旅店里来了一名操着广东口音的住客,每天他啥事也不干,唯独喜欢带着小红树到处玩。
尽管这名男客人,每天只交过两元钱住宿费,连饭钱都不够,总共住了12天。但善良的张家人,并没有想过要赶走客人,每天仍然按标配招待着他,他们永远也没有想到,这名客人竟然是披着羊皮的一头狼。

12天后,张红树就离奇失踪了,张家父母翻遍了整个永州市,都找不到他。因为要忙于找儿子,没有精力打理生意,张家父母只好关闭了小旅店,掏空积蓄四处寻找儿子,并到处张贴寻人启事。
更不幸的是,儿子走丢才5个月,54岁的张家父亲,接受不了小儿子的突然失踪,伤心过度之下,也离开了人世。一夜之间,母亲刘友菊没了丈夫,丢了儿子,人也变得苍老了许多。
安葬好丈夫后,刘友菊便一路南下广东寻找小儿子。没有了盘缠,她就靠乞讨继续寻子,可她好不容易,才按当年手写下的客人地址,找到了广东一个小地方,却没有这个人。
寻子之路又断了,刘友菊不甘心,6岁的儿子从出生后,就一直盖着一条小红毯,睡在她身边。小红毯成了她唯一的念想,33年过去了,这条小红毯已经千疮百孔,又破又旧。
可这位老人,却整日盖着它,犹如儿子仍然在自己身边陪着她。如今,在老人的枕头下,还藏着那张已经泛黄的“客人”信息。

2022年,孝顺的老大便将寻找弟弟的信息公布到《宝贝回家》网站上。这些年,为了寻找到老四张红树,张家人全体出动,不惜人力财力。他们还能找到老四吗?
很快,永州市志愿者就查到福建一名叫“许仲勉”的求助信息。其实,早在2013年下半年,福建籍许仲勉就向“宝贝回家”平台求助。
2022年4月,志愿者联系上了许仲勉,并采集到他的血样。再通过当地公安机关,采集了李友菊和大儿子张红福的血样,进行了比对。他会是张家老四吗?
据许仲勉回忆,当年年幼的他,天不怕地不怕,被那名客人带走后,先带他去串了五六家门。但似乎没谈好“价格”,这名客人又带着他坐上了火车,又到了福建省。
在福建农村,养父为他取名“许仲勉”,养父养母没有生育过孩子,还从亲戚家领养了个女儿,比许仲勉小几岁。尽管他是收养的,但没什么文化的养父,却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

由于七岁的许仲勉,刚入小学一年级时,听不懂当地方言,成绩并不好。养父便耐心教会了他学习方言,一年后,他成绩突飞猛进,在班里名列前茅。
在他八岁的一天,无意从父亲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封奇怪的信,信中那人多次提到钱和“衡阳”。
这事也成了许仲勉,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可年幼毫无生存能的他,又上哪去寻找亲生父母呢?
于是,许仲勉通过拼命努力学习,好为以后寻找父母做准备。后来,他考入了名校,在一家国企房地产公司上班,目前已婚定居北京。
谁都没想到,39岁的许仲勉,对于儿时的记忆,居然都那么清晰!他能准确地刻画出家乡的模样,有一个小市场,市场附近还有弹棉花的,以及他回家经过的一条小巷子。
看到许仲勉亲自手绘的家乡图,我眼眶湿润了!通过血型采样,三天后有了好消息,许仲勉正是张家丢失的张红树。得知好消息后,许仲勉订了最早一班飞机,从北京匆匆飞往了长沙,再坐车前往永州市新田县。

2022年9月18日,84岁的李友菊,由于二儿子身体不好没在家,她赶紧叫上大儿子和三儿子在村口拉上了横幅。母子三人加一大帮亲戚,也早早等在村口,迎接老四的归来。
终于,阔别家乡33年的张红树回家了。母亲抱着儿子说:“我终于等到你回来了!”还没说完,她就泪流满面,然后又带着儿子,参观了三个儿子给自己建的两层小楼。
当张红树看见,母亲床上那条破了一个大洞的旧红毯子,哽咽着说:“妈妈,我给你再买一条毯子吧!”说完,母子俩看着毯子,再一次落泪了。
在父亲的灵位前,张红树上了一柱香,并喊出:“爸爸,我回家了。”
没有找到儿子,父亲急病攻心,在半年内就离开了人世,母亲不舍得扔掉儿子盖过的小毛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想见时却天人永隔。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愿这一切人间悲苦,通通都化为尘烟,归于尘土!#头条创作挑战赛#

毛主席是他的入党介绍人,蒋介石公开称他最有资格做自己的“接班人”!一心革命救国,却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少年蒋先云。
1955年3月,蒋介石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美国记者问了蒋介石这一样一个问题:你曾经当过黄埔军校的校长,那么以你看来,黄埔军校众多出类拔萃的将领中,谁是最优秀的呢?
蒋介石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沉默良久,然后才认真地回答说:我的学生蒋先云,他是一个最优秀的奇才!
那么蒋先云是谁?他跟蒋介石又有着怎样的恩怨纠葛呢?
可能会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蒋介石非常欣赏蒋先云,但他却是一名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而且他的入党介绍人,正是毛泽东!
蒋先云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新田,很小的时候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学习成绩自然是非常优异。
1921年时,19岁的蒋先云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于革命事业。

1924年国共合作的时候,蒋先云报考了黄埔军校,一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蒋先云的优异表现,很快吸引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时的注意,蒋介石不但时常找蒋先云交谈,甚至还给了他自由出入校长办公室的特权,这在黄埔生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蒋介石在一次黄埔军校的讲话中,甚至公开宣称,如果有一天他老了,黄埔军校中最有资格接他班的人就是蒋先云!
当时黄埔军校中,把蒋先云和蒋介石称为“大蒋小蒋”,他们虽然不是父子但亲密却如同父子一般。
后来蒋先云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蒋介石更是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给自己当秘书。
蒋介石虽然非常看重蒋先云,可蒋先云却并没有因此丧失自己的立场。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中排挤共产党时,蒋先云愤然宣布退出国民党,并公开反蒋,带动了240多个人退出国民党。

但蒋介石却不以为意,在北伐战争时又请蒋先云跟随自己北伐。
蒋先云考虑到打倒军阀符合革命利益,便答应了蒋介石。
在攻打南昌的时候,蒋介石被孙传芳夜袭,蒋先云连夜带兵救援,救回了老蒋一条命,使老蒋对他感激涕零。
但是后来蒋介石在反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蒋先云毫不在意他给出的高官厚禄,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老蒋。
然而蒋先云虽然不肯跟随老蒋,但党内的一些人对他的怀疑却始终存在。
比如张国焘曾经公然声称,蒋先云肯定是老蒋的“内应”!
党内人士对蒋先云的怀疑,让年轻的他十分苦闷,十分渴望证明自己,于是他在战斗中常常奋不顾身。
在临沂战役中,蒋先云三次负伤都不肯退出战场,最终由于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25岁。
蒋先云牺牲后,不但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伤心,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就连蒋介石听说之后也非常惋惜,以国民政府的名字追赠了他中将军衔。

一代天才竟如此英年早逝,实在令人叹息!
【博白人物】熊景升(1915—1945),化名陈明,新田乡美沙村人。1932年考入博白县立初中13班就读,1935年春以优异成绩毕业。 9月到北流新圩广西省中学生军事集训总队第二大队接受军训。
1936年春,熊景升免试直升南宁高中17班学习,在共产党员崔真吾和进步教师王贞谔的悉心指导下,阅读了进步刊物和马列书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学生宣传队,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不久,熊景升担任中共南宁高中党支部组织干事,同时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学习股长,成为南宁市-骨干。
1938年冬,党组织派他到鬱林担任中共鬱林特别支部委员。不久,中共鬱林(五属)中心县委成立, 他担任组织委员。1939年6月因形势发展,鬱林专区成立鬱林五属战工总团,熊景升担任总团干事。

1939年夏,改鬱林中心县委为特支,熊景升任组织部长兼中共北流县委书记。他到北流后,作为北流战工团新圩队队长的身份,长驻新圩从事党的工作。在日军第一次进犯广西后,熊景升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开辟大容山抗日根据地。他带领战工团成员到大容山福田村军械库领取了一批武器,把战工团新圩队武装起来,成为一支抗日武装工作队。女队员则组建为妇女抗日游击队。熊景升十分关心群众疾苦和利益, 地主奸商对贫苦农民的剥削。
在新圩一带乡村,组建了缝纫、纺织、石灰、榨油等生产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受群众欢迎。
1941年2月, 中共广西省工委派熊景升去南宁担任中共桂西南工委组织部长,以南宁三自中学教师之职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爬山涉水,不顾安危,深入平治、上思、龙州等县, 检查、 指导党的工作,在桂西南各县创建了一批县一级特支。这个地区的党员发展到250余人,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2年4月,党派熊景升去桂林接受新任务。“七·九”事件发生后,他冒着生命危险,连夜通知党员撤退,然后从容离开桂林返回博白,在家乡美沙小学做教师以隐蔽。次年6月,同熊福芝等人组建美沙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
1944年秋。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省工委决定举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指定熊景升任中共博白县委书记和南区特派员,具体领导博白起义的工作。同年12月,他首先在亭子、马田发动群众, 组建了100余人枪的马田支队。同时组建了博白县民主抗日委员会和博白民主抗日自卫军(简称民抗军) ,熊景升任民主抗日委员会主任兼民抗军政治委员。1945年2月26日,他统率全军1200人在双旺乡周旺村山水锡矿公司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并连夜挥戈北进,奔袭六永乡公所,旗开得胜。接着攻占亭子、新塘、马田、合江、东平、松山、大山、 菱角、江太、那林等乡公所,缴获长 250余支,弹药一批。同时开仓济贫,解决群众春荒。建立了一批乡村抗日民主政权。国民党鬱林第三区行政专员公署和博白县当局派出重兵“围剿扫荡”,熊景升率领民主抗日自卫军同敌人浴血奋战。
1945年3月24日, 熊景升带领民抗军70余人在绿吊村宿营,被敌侦悉,县民团自卫队副司令庞金龙连夜派兵包围。次日,双方激战了一天,敌人增援了兵力,又放火烧村,民抗军终因众寡悬殊,弹尽援绝,最后绿吊陷敌。熊景升等46人被俘,傍晚后被庞金龙集体杀害于东平圩南端的担水岭(逃脱1人,释放1人)。熊景升临危不惧,从容就义,英年3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