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春庙会##我要上 头条# #窖藏88岁月弥香#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关系
一个山东妇女在沧州工地包活,带一伙老弱病残人员干活,她提人头费,这个工程的项目部里,肯定有人与她有亲朋等特殊关系。
一个腰间盘突出的人,吃药顶着来工地凑人数,腰疼啥也干不了,年龄早超60,为什么工地还让他来,不是说60以上不招吗?为什么还让他指手划脚管着别人,不用干活说说道道,还与项目部领导见面熟走得特近乎,山东来的那妇女也抬敬着他,几个干活的也捧着他,他有什么来头,难道他与项目部或甲方大领导有什么特殊关系,经一年的调查,多人证明他就是农村一个普通小老头,除了腰间盘突出,没啥特殊的,就是嘴特会说特会来事,就凭这张嘴超年龄不行也行了……嘴的关系……
一个瘸子挺着大肚子,走路抬不起脚来,一步三晃喘多病缠身干不了活儿,身揣多种药吃着,为什么也能到工地上来?据介绍,他会扒结老狐狸,常给老狐狸烟抽,还常一起喝酒,傍上会来事的人,也是个关系,凭这间接关系也能入伙……

一个口吃半哑巴因为与瘸子是同村,瘸子喊他来的,特别他俩的话,替那俩多干活替那俩背黑锅,替那俩争功抹粉,凭这关系也在工地干个长活……
一个愣头青就爱干活,干活没够,虽是外来的,好抽烟喝酒也与他们入了伙,毕竟得有干活的,这人还有点小脾气还沾占二虎,有时被老狐狸拱架着帮他们说些不该说的话,替他耍耍二虎能帮他们出头,关键时还能派上用场,这是能在这团队混下去的理由……
一个老实厚道人不抽烟不喝酒,傻干活不说话,谁的话也听不入团只为干活挣钱,活儿没少干不落好,不遭挤兑,就认便宜,傻干活儿不是错,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是错,可不给别人买烟酒就成了错,他们中哪个人说不让你干,你就干不成,因为他们抱团想对付你一个还不好办吗?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交点儿保护费,你不肯出血,这个活你就干不长,想干就得破费点儿,给他们花钱买点儿烟酒,当交保护费,好汉不吃眼前亏,何况你这么窝囊,又不是什么好汉……

官场商界如战场,公务员小市民,办公室勾心斗角,菜市场也在勾心斗角,村民百姓连底层民工为了生存也在斗志斗勇……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斗争争斗无处不在,弱肉强食森林法则连森林中野兽都有争斗,为了生存就要在斗争中生存,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古今人生都在渴望,公平公正平等互利团结友爱……
#天南地北大拜年# #2022生机大会# #在头条看见彼此#
小四相亲记
从小到大,小四都是乖乖女。
老师和父母说读书时期不准谈恋爱,她就乖乖读书,坚决不谈恋爱。就算是收到男生的情书,也是义正辞严地拒绝,苦口婆心地劝对方别谈恋爱,要专心读书。
一心一意地读书也是有回报,小四顺利地从一家211学校毕业,并且入职了大城的国企。小四想工作了,可以找个人谈恋爱,顺利的话,过几年就结婚了。

于是就开始了漫长的相亲过程。
首先,小四遇到了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亲戚的亲戚,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后,在网络上还是聊得蛮好的,很聊得来,于是聊了几个月后,就约了出去步行街逛街,吃饭。对方白白胖胖,小四没什么感觉,没心动也没排斥。后来男生送小四回宿舍,在车站下车时,对方猛地想亲小四,小四赶紧躲开。过后男生解释说他太喜欢小四,所以忍不住想亲她,小四害怕极了,她说等你减肥,然后后来几次通话,对方都是在吃东西,小四问他在吃什么,他说在吃青瓜减肥。这个礼节仿佛是触到了小四的底线,她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忍受一个人在耳边一天到晚嚼青瓜的沙沙声,最后她拒绝了对方。
第二个相亲的对象,是一个江西人,非常健谈,见面是约了去服装批发市场逛。在逛市场的时候,对方说,他在网上卖包,在批发市场买个高仿,挂在网上当正品卖,赚了很多钱。小四觉得这个人赚钱方式不对,然后了解他的背景,他说以前在部队呆过,至于是哪支部队,他们要保密,不能说番号,小四觉得奇怪,见完面都不敢让对方送自己回家了。后来,也不了了之。

第三个相亲对象,是老乡,是对方的堂姐介绍的。家庭条件不错,住的是名校教职工宿舍,有兄弟俩,哥哥已婚多年,小孩都挺大了。见面的地方是市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农产品交易会上,俩人一起逛。对方说他研究了一种药,可以祛痣,他还给了小四一瓶,闻起来味道怪怪的,他现在暂时不出去工作,专心在家研究,他说他的目标是把这个祛痣的药推广。小四很佩服他的志向,逛农产品市场的时候,对方说一定要给小四买点东西带回家,小四说出来逛,不想提重物,他说那就买紫菜吧。小四执意不买,最后不欢而散。
第四个相亲对象是哥哥的同事,准确来说,应该是哥哥的部下。俩人约了在小四公司附近的饭馆吃饭。感觉不好不坏,相谈甚欢。不过之后俩人就没再联系,小四跟哥哥打听,原来是对方不满意,说是小四说话喜欢啊、啦的,看起来很幼稚。

第五个相亲对象还是老乡介绍,听说是优质男,在深圳的hw工作。相亲那天,小四穿了一条极好看的裙子,后天那男生说是一见钟情,见面的时候,男生口吃厉害,听说是父母早逝,一个人在深圳奋斗,准备考公务员。没什么感觉。见面几天后,对方打电话过来,小四问他在干什一?他说考公务员体能测试不小心摔倒了。小四当时太年轻,没想明白对方为什么不好好在深圳工作,而是去一个乡下做公务员。之后就以不合适为由断了联系。
第六个相亲对象是小四爸爸的租客,能说会道,让着急女儿婚姻大事的老头恨不得马上让小四拿下他。他当时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曾经的历史很辉煌,读大学的时候就炒股炒上了百万身家,后来与人合作,投资失败,倾家荡产,当时只能先委身在证券公司上班。
迫于老头的压力,小四觉得应该与对方好好处一下,在同事的指点下,小四请对方看恐怖片电影。同事说:你最好请对方看恐怖片。看到恐怖的时候就扑到对方的怀里。

恐怖片是看了,3D的,但是俩人都恪守礼节,恐怖的境头,小四是捂着眼看过去的,她只听到对方呵呵呵地笑。不要说扑到对方怀里,俩人甚连手指头都没碰到过。
看完电影,对方说请吃饭,小四想人家现在这么困难,不能让他请太贵的,于是说,我们去吉之岛买寿司,然后在附近边吃边聊。结果吃完了这顿,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后天小四被老头狠狠地批评了,不过她当时太笨,想不出原因。
第七个……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讲吧。
我交社保交了29年,辛辛苦苦打拼了半辈子,等到50岁退休,我满心欢喜地去领取退休金,却发现到手竟然只有2000来块钱……
看完之后小编想说:人家是为老百姓服务了,我们老百姓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你这是老皇历啦!2014年10月起,全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进行了制度改革。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缴纳社会保险!

现在公务员和企业核算口径应该是一个样的,即使是不同的企业差别也大,主要是“多缴多得原则”,工龄越长、交费期间交费越多、退休金就越多,比如烟草、电力等高薪企业,平时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费很高,退休人员比公务员退休金高。
保险保险,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商业的永远是保少数人。能领到大额退休金的是少数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请联系)
一天晚上,夫妻俩睡不着觉。妻子开玩笑似地问丈夫:“你跟我说句实话,从咱俩结婚到现在,你一共攒了多少私房钱?”丈夫不好意思地说:“差不多4100万吧。”妻子吸着嘴说:"你怎么学会吹牛了?”这时丈夫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看到屏幕后的妻子傻眼了。
丈夫又从手机上找出一个视频给他看。妻子看完视频,说话都打结巴了。然后看着丈夫问:你没跟我开玩笑吧?你就是那个网络作家“当年明月”?

故事的主人翁,真名叫石悦,出生于湖北省,年轻的石悦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是那种扔在人堆里就再也不会被别人注意到的人。
“我是一个被排斥的人,但是我不觉得孤独。因为我知道我懂得越来越多。”石悦在出名之后于某次采访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很真实地体现了他的生活。
由于父母很忙,从小对他的管理就是散养,不过石悦并不难过,因为他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不夸张地说,石悦就是那种捧着一本书能看到地老天荒的人物。
其实这时候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史书,他只知道自己看了那些内容之后一下子陷进去了,从此不可自拔,紧接着,在上高中之前,他已经把《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史》《三国演义》等等史书都看了个遍。
其中《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被他读了好几十遍。他觉得明史的人物最有意思,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透顶。

后来上了大学,他也显得十分不合群,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大多数时候,室友都看不见他的踪影,哪怕是吃饭的时间也看不到他。因为石悦在图书馆里看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经常忘记时间,忘记饭点,这时候的他什么书都读,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史书。
在2000年,20出头的石悦考上了广东海关的公务员,因此他不得不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前往异乡打拼。但是石悦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自己最爱的书籍在陪伴他。
当时他的工作比较安稳规律,而且工作量也不算很大,所以每天下班都有不少空闲的时间,他就拿来研究明史和在网上泡历史论坛。
2006年,当年明月突发奇想,他觉得历史不一定要这么生涩,也可以通俗化、幽默化,于是他就把自己烂熟于心的明史,用小说般的语言连载在天涯论坛上。
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通过将历史中的人物连线起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的明朝历史。

有了事做,每天下班后,他就坐在电脑桌前,以轻松诙谐的语言在论坛上更新。
开始几天,反应一般,但是没过多久,这个帖子就火爆异常。仅仅过了两个月,5月份,这个帖子的点击量就过百万,下面的跟帖就过万条。
在当年明月的评论区更是好评如潮:“这是我见过最有趣的历史”、“太接地气了”、“太过瘾了,赶快更新”。
后来,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实在太火了,有出版社甚至直接找到石悦,想要出版这套书籍,于是在2011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石悦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富豪榜第八位。截至2014年,累计销量过千万册,创下中国图书销量奇迹,石悦也因此赚了4100万。
后来,出版社催石悦继续写《清朝那些事儿》或《元朝那些事儿》,没想到,石悦直接拒绝了。有人笑他傻,有大钱不挣。却不知,石悦正是熟读历史,才会大智若愚。

石悦在《明朝那些事儿》篇尾写道: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石悦自己便是如此。不为名利束缚,按自己的方式,在世间行走。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比正史好看,比野史靠谱。表面上嬉笑怒骂,用幽默风趣的段子讲述高冷的历史,让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实际上对官场的政治、经济、帝王术进行着深刻的分析。
《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震撼了历史圈,著名史学家毛佩琦,阎崇年等都给了他大大的赞,并说道:他的历史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文字表达浑然天成,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读物和史料参考。

现在,对于我们的孩子需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历史,现在考试中也增加了不少历史。2018年,北京的高考状元曹静怡说: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这个兴趣爱好对我而言增加了不少见识,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
《明朝那些事儿》运用了特别多俏皮幽默的语气,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读起来有趣。
当年明月显然是个语言高手,他的书中奇语频出,不管是正面人和事还是反面人和事,他都能用不同于常规的表达,把人和事的特点写细、写活。让人读起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了解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看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解永乐大典的来源。
疫情3年多,很多年青人佛系了,躺平了#媒体人周刊#现在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好多年青人不说工作的事,也不说生活的事,也不找急谈恋爱结婚生子,也不说挣不挣钱的事,不买车了,不买房了。

在家安安静静的,被封控也无所谓了,疫情放开也无所谓,该吃吃,该喝喝,一付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放开就放开,封控就封控,静默就静默,在家就在家吧,出门儿就出门,做核酸就核酸,减薪就减薪,找不上工作就啃老,考不考上公务员找到找不到工作都是一付满不在乎的淡定的神态,真的是躺平的感觉,以前的年轻人总是为了面子买车买房,为了面子找一个高工资的工作,为了面子读个博读个硕,为了面子出个国留个学,现在张口闭口就是无所谓,爱咋咋的,活一天算一天,今天上床,还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穿上鞋。
也可能是疫情3年导致大家的心态变得麻木不忍了,不管是工作还是挣钱还是创业,只要能有口吃的就行了,也不在意周边发生的事情,是不关己高高挂起,淡定了,看开了,佛系了,躺平了。
也可能是一件好事,慢慢地心平静气回归了平淡的生活……。

现在很多公司招聘,把年龄超过35岁的人都排除在外,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标准。但能够在公司作出以上决定的人,不是老板就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层,而他们多数是35岁以上的人。
当今社会,要找油腻大叔和不成器的少年,都有一大把,废掉他们的有很多因素,而这些却与一个常量无关,这就是年龄。衡量一个人是有出息还是一个“废物”,主要与这个人的“状态”有关。
且看如下这个奇特的“年长者”,他是如何“经营”自己的:
我的一名同事老张,1948年出生,今年73岁。从他的外表看,也就45岁左右,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讲起话来铿锵有力,思维清晰敏捷。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大家都很佩服他,只要他出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现在的职位依然是公司的高级技术主管。
他55岁从一家国企董事长岗位上退休,此时可谓名利双收,人生圆满,可以安享退休生活。然而他却选择了更具挑战的活法。他起初应邀到一家机械制造厂从事设备研制和装配工作,这与他以前从事的化工制造行业完全是两码事,一切得从零开始。

他上班比年轻人早到,下班比年轻人晚回。他对那些铁旮瘩——零件和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车间,一天十几个小时粘在机器上,乐此不疲;回家后,继续啃专业书本,了解客户需求,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几年下来, 他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绘制机械图纸,成为公司研制新品的技术带头人。
如今70多岁的人,足迹已遍布南美、东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时客户设备出现问题,公司派出几拨人员没能解决,而他一出马就能手到擒来。
同样是70多岁的人,特朗普在担任总统前,平时要用尿不湿,而担任总统后,他精神抖擞,一切恢复正常;拜登在担任总统前,有口吃的毛病,而担任总统后,他的演讲一气呵成,顺畅、自然。
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这些都说明,你的表现如何取决于你的“状态”,而跟年龄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你自己能把握的因素,也是招聘方是否录用你的基础条件。

许多招聘单位之所以要设置35岁的年龄门槛,是因为他们更青睐于年轻人的“红利期”,无外乎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年轻人身体好,精力充沛,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二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好,企业更愿意培养年轻人;
三是,年轻人社会负担相对少一些,其它方面牵扯的精力少。
再说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
1、他们经验丰富,一般不需进行常规的培训,就能够胜任更多的复杂工作;
2、他们心理成熟,思想稳定,情绪波动较小,更利于同事配合及团队协作;
3、他们经历过更多挫折和打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一般责任心更强。
以上优势也好,不足也罢,其实都是相对的,主要还是个体的“状态”所决定。而35岁以上的人“状态”好的大有人在,人为设置年龄门槛,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因此,笔者提出如下观点,供企业招聘时参考:
一、除去特殊行业必须年轻人的岗位,企业不把年龄作为招聘时的硬性指标,重“状态”、重能力;
二、根据岗位特点,把招聘年龄分成几个梯次,需要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岗位,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高端人才没有年龄限制,只要“状态”符合岗位需要,则纳入麾下;
四、良心企业为大众就业分忧。
写在最后:
建议国家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在社保、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企业招收35岁以上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以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建议公务员招考不搞年龄一刀切,可根据岗位设置及实际需求,将招考年龄做一些分档,按需取才,给全社会做一个良好的示范;
对于中、西部及东北三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特殊群体如农民工等,制定地方性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年龄作适当放宽。

但愿年轻人更加优秀,但愿35+的朋友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关注【@攀岩的时代 】,与你携手,分享精彩。我是资深企业管理者,专注于价值分享,知无不言,实实在在。希望与你交流、交友,帮你分忧、解惑,助你成功、快乐~不要忘了评论、点赞哦~
根据哈尔滨防疫指挥部第61号公告的精神。哈尔滨市决定自4月26日凌晨起到4月29日24:00在哈尔滨的主城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六大主城区。仍然执行交通管制的措施。
地铁仍然暂时停止运营。公交车恢复运营。但是执行严格的消杀措施。小型客车上道直行,每天三个尾号上道的车政策。
交通管控期间,对小型客车实施按照车牌尾数(车辆牌照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通行管理措施,每日只允许3个车牌尾数的小型客车上路行驶:4月26日尾数1、6、8;4月27日尾数2、7、9;4月28日尾数3、5、8;4月29日尾数0、4、9。

参与疫情防控、重要公务、生活保供、城市运行、企业运营、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执法车辆可以凭工作证明上道行驶。
厌恶女色,在结婚路上逃跑失联的小表弟,突然跑到我家里来了,这让我长舒了一口气。这几天三小姨一直催问我找到了没有,没想到他自己倒跑来了。也好,我倒要好好地问一问他,为啥就那么反感女性,为啥就不肯成家立业呢?
虽然三郎是我的表弟,但因为三小姨是我姥姥家里的老幺,而三郎又是我三小姨家的老幺,所以,我就和三郎的年纪差了三十多岁。我在三郎面前,就差了一代人还要多的年龄,我完全可以做他的长辈。他之所以叫三郎,是他上边还有两个姐姐,他又是仅有的一个男孩儿,生怕不好养活,所以就起了这么一个怪怪的名字儿。
还没有等我开口,三郎就急着找吃的。也不管好吃不好吃,狼吞虎咽的,不用问也是饿坏了。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跑出去也待不了几天。借着他光顾着吃饭的时候,我就借机开导他。“你说你这是图啥呢?这要是娶个媳妇,有人知冷知热地伺候着,多好呢?”
三郎只是埋头着吃,顾不得回答我。于是,我就接着说:“也不知你是咋想的,你这次处的对象不是挺好的吗?我听说那女孩儿是大本毕业,比你的学历还高呢!而且人也长得不错,都已经到了去结婚的路上了,你咋就突然消失了呢?”
不想三郎一听,饭也不吃了,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板,说:“你根本不了解情况,你听说的那都是俺娘的宣传,其实,我压根儿就不想成家立业。”
我十分惊讶。“你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你是不是有病呀?你都这么大一个小伙子了,咋就那么格色呢?你是个人妖,还是个二椅子?”
“我既不是人妖,也不是二椅子,是个正儿八经的老爷儿们。我也不是不想娶媳妇,是没有找到我钟爱的人啊!我可不想像你们,有家庭,没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