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说说退休后对谁有利对谁有弊,退休的本质就是拿钱。
对国企领导、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人利益是最大的。
有弊的一方就是广大的百姓,60岁可以不干了也有点工资拿,现在还要干5年才能拿钱。
同时广大百姓大部分都是做的体力活,那么身体健康会大打折扣,会减寿。
那么多钱不是亏了么?拿这部分人钱补贴别人。
补贴同是广大的百姓么没什么,可是同时65岁退休的老人经过多出的5年的劳累不也会减少寿命。就补贴了那些不需要劳动的人的钱袋子。
所以一旦到65岁退休,那么年轻人搞不好就会醒悟不会再交钱了。
如果想延迟退休不进行改革那是不行的。
还是希望能够一碗水端平,考虑多方面差异,取消退休双轨制。
比如不同省份的人平均寿命不同,是不是能分区域改变调整。比如上海平均寿命80岁,你们65退休。陕西平均寿命75岁,那么你们60退休。
比如你是公务员,又是当官的,你想65退休,可以。但如果你是建筑工人,65了肯定没有人要你,想干活都不行,身体也不行,那就60退休。
#咸阳头条##西安本地#
说到考古,你会想到什么?
是拿着洛阳铲、糯米和黑驴蹄子,与墓穴里的“粽子”大战三百回合的刺激场面?
还是蹲在泥地里,拿着刷子、筛子唰唰唰,从土里筛出一块块不起眼的碎片、绢布?
真实的考古,既没有前者寻宝的惊心动魄,也不仅止于后者“蹲坑”的风吹日晒。
其实,考古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探宝,而是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从这个角度上说,考古更像是“侦探”推理破案的过程。
考古人员挖掘墓葬、遗址,根据发现的文物、碑文/铭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推理还原出古人的生活,甚至是人生经历,填补历史上的空缺史实、佐证今人的历史猜想。
考古,就是给现实生活寻找原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追根溯源,找到民族文化的本源。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不仅揭开了考古工作的神秘面纱,更揭秘了秦始皇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传奇历史。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是许卫红老师多年“寻秦”的成果总结。作为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她亲历了秦始皇陵挖掘的始末。
根据秦兵马俑近30年、秦咸阳城遗址60年的考古挖掘,她们找到了被尘土掩藏的辉煌:
史书上缺失的秦国匠人、军官、公务员、贵族的真实生活场景;
秦国崛起、一统天下,称霸一时的秘密;
秦人的细致浪漫、超前的节约理念、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
秦俑彩绘调色的讲究、制作工艺的精良;
在砖厂垃圾堆里,找到的秦朝“中央银行”造币机;
在挖掘机铁爪下抢救秦砖;
向房地产老总讲述管仲的城市建设理念……
不走进真正的考古一线,永远不会知道,真实的历史既藏在博物馆里的国宝,也藏在这些毫不起眼的烂土、残砖、石块。
考古,是一段掀开历史尘封、与千百年前的古人隔空交流的奇旅。#打卡美好生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