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知名时评人——燕梳时评的文章“高中生怒夺专家话筒:中国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颇为震撼,也颇为心酸。在作者眼里,一个副教授的力量如此之大,竟然代表了整个教育界,以此类推,前段时间公务员队伍中的几个败类,以及抓出来的那些贪官,又会令作者发出怎样的沦陷式感慨呢?
文章结尾是:“我万分欣慰并庆幸,在教育工作者们沉沦至此的今时今日,还有这么一群学生撑起了脊梁,托起了希望。让我肃然起敬,又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下面有1516人评价,有人认为这是最好的文章,也有人反对。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派都打了起来,甚至进行了人身攻击。有人认为“老师多数没有师德意识”,有人认为,“教育出这样的好孩子,80后的父母了不起。”完全抹杀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这些言论和陈副教授言论一样,只代表一家之言,有失偏颇!
陈宏友被学校停课后回到家里反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这段争议言论,大概如下:一是这段话纯粹即兴发挥,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想要拉近跟同学们的距离,所以说得直白了点;二是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是: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言外之意,是同学们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本意是好的。他说自己在演讲中对性别,国籍和族群的说法,只不过是调侃。
这段话当然有陈宏友为自己辩解、推卸责任的意思,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可信度。陈宏友在ppt调试过程用,和学生侃大山,用了调侃的语气谈到了基因,这些话应该是他经常和他儿子讲的,因为他儿子找了一个洋儿媳,正是对他这段话的践行,但是他低估了高中生的认知和独立思考能力,亵渎了表彰会的神圣气氛,让意气风发的高三学生越听越不是滋味,才出现了这样一幕。所以后来陈副教授感慨的说:对00后不了解。也就是他没有备好学生,就信口开河,失败是必然的。
也有人留言说:以前听过这个老师的公益家庭教育讲座,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个老师对人很温和,也资助过一些学生,但是,在全网声讨中,也不敢为他说什么。
最后我套用一个网友的话:一批学生明辨是非难道不是教师教育的结果?!别看到一些教师有问题就否定大多数教师与学校教育,这本身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