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确诊人员被戴上手铐?警方辟谣#“仙游警方怕确诊人员跑了,所以戴上手铐脚镣”,这种消息一听就知道是谣言,没有任何的可信度。这种谣言很明显是低估了国人的觉悟。面对疫情,国人都是众志成城。特别是对于确诊人员来说,根本就不会跑,而是会听众安排,到医院接受治疗。毕竟确诊人员逃跑的话,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好处,只有加重自己的病情,甚至丢掉自己的性命。只有到医院接受治疗才是最安全的。更何况,对于新冠肺炎,医院都是免费治疗,由国家来为患者买单,不会因为治疗而增加患者负担,所以确诊人员根本就不会跑。而既然确诊人员不会跑,警方当然也不会为相关人员戴上手铐脚镣了。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仙游县公安局回应,网上流传的视频系9月11日上午,仙游县看守所按照加强公安监管场所疫情期间安全防护相关工作要求,将8月26日后收押的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犯罪嫌疑人分批押解到仙游县第二医院进行体检,途中被路人拍摄传播,并非网传确诊人员。很显然有关谣言是将一般的确诊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混为一谈了。因此,对于网上的一些消息,网友们需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不要信谣,更不要传谣。尤其是面对疫情防控,更不要给疫情防控添乱。头条热榜
杨村,大喇叭广播,"村民们请注意,明天有区里的卫生医疗队,下来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请60岁以上老人,明天上午8点,到村委会,参加免费体检。"
老人们都很高兴,到了时间,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好不容易轮到大宝奶奶,大宝奶奶高高兴兴的躺在医疗队准备好的板儿床上。
医疗队员为大宝奶奶量血压、测血糖、测心电图。 刚刚给大宝奶奶做完心电图,大宝奶奶突然没了声音。
医疗队员和村干部一看,大宝奶奶竟然不知何原因,突然仙游了!这一突发事件,把在场的医疗队员和村干部都吓呆了!
免费体检也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了,大宝爷爷拍着大腿,痛哭流涕,哭的异常惨烈。
医疗队员和村干部将此事上报给了上级。上级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出于人道主义,给大宝奶奶支付了丧葬金2w。
医疗队也太冤啦!
1956年8月,一个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脱下军装,按18级干部标准转业到福建地方。在厅属建筑公司任保卫科干事,拿着66块钱的月工资。经人介绍,次年娶了一个仙游的姑娘,过起了令人羡慕的小日子 。
1962年7月,正值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干部精简支农。这也就意味着放弃吃商品粮的干部身份,回到自己的老家做一个看天吃饭的普通农民,这是一场决定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命运的选择。
少尉几乎没有犹豫,他报了名。别人劝他:“以前在部队,你不怕牺牲,不怕辛苦,冲在前面,那会你一个人,可是现在你是有妻子,有家庭的人啊!你应该三思。”
他不禁想起了1948年的厦门战役,团长组织敢死队,让党员出列。他那时候才参军几个月,就主动请战。结果团长说你不是党员,不用参加。最终也没能“犟”过他,他是敢死队里唯一不是党员的战士。任务完成后,他受伤了,荣获了一次二等功;后来淮海战役还立过特等功、上海战役一等功……
妻子是一个漂亮的仙游姑娘,她听说丈夫要回老家当农民,立刻就去收拾包袱,准备去往丈夫那个地处黄河古道,土地贫瘠的故乡。
农村的日子有多苦?未来会遇到什么?这个仙游姑娘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当时想的就是跟丈夫在一起,他去哪?自己就去哪!
但是范县的贫困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刚回到丈夫的家乡时,丈夫决定带领乡亲脱贫,就提出要拿积蓄购买500斤麦种分给乡亲。
而这些积蓄不只是他们此前辛辛苦苦攒下的,是打算到丈夫的家乡盖房子用的,这还是他们今后生活的后路,因为以后不会再有工资了。
她犹豫了,但最终还是一句没说,支持了丈夫。俩人没房子住,只能先住在村里的破庙里,后来又陆续搬过几次家。一直到多年以后,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房子。
丈夫每天在外忙碌,引水开渠,和其他无差别地扛包、推车,抢在头里干着重活。不但一点抱怨也没有,而且还时不时地给人打气鼓劲,基本上很难顾及得了家。
而她一个南方姑娘,当地方言让她困扰,又不习惯这北方生活。她经常会因为烧柴火灶,而被烟熏得泪流不止;因为蒸窝头而烫伤手。从来不知道冬天为何物的她,手脚都冻满了冻疮……但是她从来没想过,她竟然在这里坚持了50多年,仅仅回了一趟老家。
农村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她时常怀念以前在福建城里的日子,但是她从来没有跟丈夫抱怨过。因为丈夫心中有个理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做的,就是丈夫回家有口热饭,有个热炕头。
后来县里推广水稻,丈夫做动员的时候说:“我就不相信,种粮食会比打仗时攻下一个山头更难。”在他的带动下,用了2年时间,村里人终于都吃上了白米饭。
但是他似乎忘记了,他早已不是什么干部了,没有每月按时发放的固定工资了,连自己一家的吃喝拉撒,都需要跟其他农民一样一颗一粒地从地里扒出来。而他那点积蓄是越用越少,集体没钱他贴,其他村民有困难,他就伸手跟媳妇要,纵有金山银山,花光也是迟早的。
村里种西瓜,他出钱买瓜种;村里孤儿他送吃、送穿;村里困难户儿子娶媳妇,他拿钱帮人办婚礼,解燃眉之急。自己家过年包饺子连肉都没有。后来自己女儿上高中差30块钱,自己都拿不出,只能辍学回家干农活。妻子说:“实在不行,找政府解决一下。”他死活不同意。
自己扶贫把自己活生生地扶成了贫困户。他反而笑了,因为他希望村里每一户人家的日子,都比自己过得好。
1983年,他福建原单位派了两个干部根据当时政策,到范县农村来核实他的情况,准备让他回原单位工作,恢复干部身份和待遇。结果他还是放心不下乡亲,婉拒了原单位。后来两个干部把他的情况报告了原单位,原单位又联系到范县的民政部门,让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优待。让他填写个人资料,他却一直未交上去。
2011年,此时这个少尉已经86岁了,他的前半生奉献给了解放事业;后半生奉献给了自己家乡的农村。唯一觉得亏欠的,便是妻子和女儿。
1月24日,当时河南的省委书记从民政部门听说了他的事迹,亲自到了他家中,看到了他当年的照片和军功章,再看到他那破破烂烂的房子时,顿时潸然泪下。
于是他被邀请到城里去体检,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家里整个被重新翻修了一遍,并且配置了崭新的家具、家电。因为如果他在家,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后来通过媒体的报道,他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后来,又无数荣誉接踵而来,优秀党员、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2017年2月13日,他在家乡范县北街村安然而逝,享年92岁。他就是李文祥;他的感人事迹,同时也离不开他的妻子陈宝珍和女儿李金英的成全。
已患有老年痴呆的姥姥于2023年1月初感染新冠,刚开始厌食,到二月初出现腹水并逐渐严重,最后2天出现便溺并带血,于2023年2月12日上午8点28分在家人身边去世,享年97岁。
姥姥1926年3月5日出生于风景秀丽的厦门鼓浪屿,祖上或从事政府部门,或是当地名医,住独栋房子,家境较好。自身容貌端庄,自小接受规范教育,喜欢喝咖啡看报纸,在那个时代算是十分幸福。然而日寇入侵后,战火波及厦门,全家逃难至泉州,失去绝大部分财产,开始家道中落。后经她二妹介绍,认识年轻帅气但家境贫寒的姥爷,两人相识相恋并在1944年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姥爷祖籍江西,父母早亡,和姐姐相依为命,一路漂泊到泉州,为人善良正直,勤劳肯干,刚正不阿,是个优秀的男人。婚后,两人陆续生下三女一男四个小孩。姥爷对姥姥呵护有加,几乎包办所有家务,姥姥很少需要动手。同时姥爷凭借着认真实在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赏识,一路走上干部岗位,随之也先后在泉州、德化、仙游、莆田等多地工作过,当然一家人也随之不停搬家。姥姥也在姥爷的关照下,在同单位找到普通岗位赚点工资补贴家用。虽然较为清贫,但日常经常看看电影逛逛街拍拍照,生活也算惬意。文革期间,姥爷遭到攻击,一度跳楼索性无大碍,最终平安度过,一家人也算有惊无险。
到80年代,作为外孙的我出生,二老此时也接近退休,大部分精力就放在带我上。记得我幼年时长半夜发烧,也经常调皮捣蛋,让二老甚是辛苦。84年我回到父母工作地福清读幼儿园,姥姥姥爷在数年退休后又再次搬到福清,专心照顾幼年的我。煮饭接送,洗手洗脸,辅导功课,很多事情和时刻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
90年代后,父亲和姨夫陆续在工作上晋升担任要职,家族迎来高光时刻,姥姥姥爷亦是有享受。期间二老在照顾我的同时,长期坚持去街心公园晨练,姥姥也喜欢和大家聊音乐聊明星。期间舅舅姨姨们也陆续调到福清,一家族重新团聚,好不热闹。
然而2001年姥爷跌倒,导致脚骨折,痛苦难耐。跌倒的主因其实是血管堵塞,但那时期家人对医疗不懂,且本地医疗水平一般,虽有动员资源治疗腿,却未能针对他的心血管进行系统治疗(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时期大部分人都如此)。姥爷在病痛中逐步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恰逢大姨因某些事件在福清生活不开心,双方就在03年在福州买房并同住,后续也由大姨负责养老。这期间,姥姥既要照顾姥爷生活,又要做好他的精神舒缓,颇为辛苦。
二人搬到福州后,因心血管问题未解决,姥爷又数次跌倒,生活治疗急剧下降,并在2006年2月24日住院期间突然离世(疑是用药问题但家人认为深追无意义就此作罢)。姥爷去世后,几个女儿就轮流接姥姥到家,悉心照顾调节情绪,姥姥也逐步走出丧夫阴影,恢复正常生活,喜看电视节目“同一首歌”,经常下楼到小区里溜圈聊天,每年还都会同家人去周边旅游或聚会,生活充实。
2016年,姥姥因外出参加退管会活动不慎脚受伤,导致活动力大幅下降,逐渐少出门。2019年起,姥姥患上老年痴呆症,开始健忘、部分失忆、性情变坏,嗜睡。当然每次我去看她的时候,还是记得我和我妻儿,最疼爱的人在她心里还是有地位!随着病情加重,2022年4月开始开始卧床不起,昏睡为主,三餐和二便都在在床上解决,生活品质急剧下降。最终,随着疫情的放开,不幸被传染,开始厌食。1月7日我送去阿兹夫定和血氧仪,并联系周边医院的同学开药,但姥姥不肯吃药,且血氧正常,最终任何治疗都无法开展。我回去后,大姨说胃口有所恢复,我深感欣慰,认为肺部没问题应问题不大,且姥姥命硬,应该可挺过本次劫数。但是最后,狡猾的新冠还是带走了姥姥!应该是肠胃的问题吧,不想深究。。。
姥姥终其一生,在少女、中青年和老年三个不同时代分别得到了家族、姥爷和女儿们的护佑和关心,中间虽有波折,但无需为生活和家庭琐事烦恼,整体是相当幸福美满,颇让人羡慕!她如此高龄,除了可能有天赋异禀的长寿基因外(老年常大量食用高糖高热量零食,仅有点高血压,其他指标均很好,体检报告医生都惊讶),和她的善良宽厚、心态平和、开朗乐观、与世无争已有很大关系。
姥姥走后,和姥爷共葬在文林山公墓。两人在相隔17年后又重新团聚,从此又过上幸福甜蜜、恩恩爱爱、无疾无病、永不分离的日子!从此你们长眠,我常念。过数十年外孙再去找你们!
文笔有限,颇有流水账风格,纯属怀念,不喜勿喷!谢谢!
20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