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的女研究生李晓博,为了爱情,放弃上海年薪80万的工作,贷款300万,嫁给四川浦江的农村小伙,小伙家世代务农,家里有500亩地,李晓博摇身一变从蓝领成了农场主,本想着可以大赚一笔,没想到却赔了80万,面对镜头李晓博哭着说:创业太难了,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四川浦江海拔1000多米,是黄心猕猴桃的主产区,由于这里山多川少,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适中,种出来的猕猴桃皮表光滑,茸毛较少,果肉呈金黄色,黄心猕猴桃总糖高17.45%,口感清甜爽口,营养价值极高。被称为“果中之王”,所以李晓博决定利用男朋友老家这个优势大面积种值猕猴桃。
李晓博在上海工作时,非常喜欢吃猕猴桃,她对男朋友说:“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注重健康,黄心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之王”果肉里含有各种人体所需的养分,所以种植高品质黄心猕猴桃,未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前景。
她为了提升黄心猕猴桃的品质,做到纯天然无污染,采用了代价非常高的自然种植、不催熟、施用有机肥,泉水灌溉,每天修叶、剪枝、防虫,种出真正好吃有营养的黄心猕猴桃!
终天皇天不负有心人,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蒲江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由于李晓博家的黄心猕猴桃自然种植、不催熟、施用有机肥,种出来的猕猴桃个头饱满,皮薄肉厚,软糯香甜,口感浓郁纯正,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前几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很多订单被取消,漫山遍野的黄心猕猴桃卖不出去,一下就赔了80多万,急得李晓博一连哭了好几天。
但内心要强的李晓博不肯服输,又向银行贷款20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并在去年学习电商直播,为来年做准备。
今年李晓博种植的黄心猕猴桃又成熟了,看着色泽鲜润的猕猴桃,李晓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电商低价销售,让全国人民都能品尝到自家的猕猴桃,这样不仅不用找销售商,而且还能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资金压力也比较小。
由于李晓博家的黄心猕猴桃品质好,价格低,再加上浦江黄心猕猴桃非常出名,很快受到市场的认可,老客带新客,销量一天比一天高,订单数量从每日不足100单上升至8000多单,日浏览量也翻了近千倍,这可高兴坏了李晓博。
想尝鲜的小伙伴,点击下方蓝色链接即可下单,都是现摘现发,产地直发,包邮到家!
上海年薪60万的真不多,我211硕士,汽车行业14年,差不多税前42W,正准备换个45W的,回老东家!
对面就是浦江镇,每次坐地铁,看着窗外一晃而去的风景,景色宜人,我却很沮丧。
8年前买房后,上班的路上总要经过这片,每次我都满怀憧憬的对家属说,我的梦想是以后换房的时候能住在浦江镇,我太喜欢这片绿地和规划了,他那时还年轻,也同样满怀期待。
可是梦想终归是梦想。8年前这里保利的房子2万多,7公里处我们的房子一万多。现在这里奔向10万,而我们那将将四万。8年前他工资近一万,现在也才一万多。
这辈子也住不到浦江镇了!8年前我失业的时候靠着积蓄吃了两个月面条,他还要bb我为什么不去找工作。8年后我如果提不想工作,他就说你回娘家吧,他知道我娘家肯定管吃管住,平时工资一分也不可能掏出来。
有些人,一开始就注定没什么出息,穷人穷心
#你来你所在的这座城市多久了#哈哈,魔都就是我的家乡,喝着浦江水长大、成人、高考、工作,直到现在还喝着浦江水、等着每月10号的工资卡到账的信息。
魔都一切的变化都在眼里:硬件的日新月异、高楼林立,更让人欣喜的是上海人人文素养的提升,文明人的概念在魔都大多数人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我为上海人喝彩!我为上海人自豪!
下跌明显!浙江省金华市房价行情汇总(5.19整理):9个区县中有7个环比下跌了!其中环比跌幅最大的是磐安县,平均单价7982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5.84%,其次是浦江县,平均单价13324元/平方米,环比跌幅为5.40%;
环比上涨的区县是义乌市,平均单价28498元/平方米,环比涨幅为0.42%,其次武义县环比上月没有涨跌!平均单价为12885元/平方米。
平均工资:¥9660/月,取自 3.2万 份样本(招聘人员)。
金华市经济发展迅速,2022年第一季度GDP总值为1288.47亿元,名义增长率为8.85%;
您觉得金华市房价如何?欢迎在讨论区留言,多关注不迷路,带你了解更多的房价行情!
#你认识的上海人有多富有#
1、2017年前后,在上海一家公司打工,老板是温州人,家里做防爆电器的,在温州不显山不露水的,在电器行业甚至都排不上名次的,但在上海,完全出乎所料了,真是真人不露相呀。上海公司大半就是窗口形象性质的,在浦江地铁站那块,十五层大楼,都是研发的、展示的、接待的,只有一个实验性工厂,规模也不大;
2、老板带我们几个高管,经常去黄浦江边、陆家嘴一带接待重要客户,有时到他家里搞家宴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老板的家在徐汇富人区里,就跟淮海路那边名人别墅一样的房子,三层小楼、绿树成荫、墙上爬满绿藤的那种,左边姚明、右边李连杰那样的,问他价值,老板笑而不答,说,买得早,值不了几个钱的;晚上吃饭,江边游船上的,窗口直对黄浦江的,不带酒水的,一般都是一万上下的;
3、我有一个老哥,是在温州打工时的酒友、兄弟,一起共事了三、四年,地地道道上海人;原先是静安寺那一带住石库门、筒子楼的,后来拆迁,迁到了宝山区上海大学后面,loft结构的,地面七十平不到,一家三代、七口人住着;老哥家四个人拿工资,老夫妻两个是退休的,儿子在宝山区劳动局,儿媳妇是江苏的,没怎么做事,还有个八十多岁的岳母娘;日子嘛,老哥说,紧巴巴的,凑合着过就是了,老上海很多人都是如此这般的。
一个朋友说,他在撑不下去想离开上海!!
在浦江镇买的房子,380万,月供9500。孩子1岁,老婆在家带娃。不敢生病,不敢消费。
我劝他再坚持看看,等孩子大些,老婆出来工作,经济状况能好转些。回去除了考编也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月工资也就3、4千块,也不够开销。
不过一旦有失业风险,就把房子卖了回老家吧,毕竟200万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房价在上涨,儿子要换房,眼看手上一百多万在贬值,沈红有些后悔。怪自己太保守,只买了一房,本来有机会买两房的。
邻居打电话来说浦江镇的房子涨了,当初买的小房子涨到两百多万了。2018年杨浦区动迁,沈红家分得五百多万动迁款。这些钱原地买房是不可能的,四川北路那里的房子动辄千万。只能考虑外环外郊区。结婚二十多年,一家人住在30平的一楼。潮湿,厨卫共用,日常琐事矛盾丛生。受够了这种日子,宁愿买的偏远一点,首要房子大。
其实夫妻两个双职工,这么些年宁可挤在一间房里,为啥不买房呢?早年房价便宜,又可以公积金贷款。这就是很多本地上海人的通病,目光短浅,思想保守。等到若干年房价已经高不可攀才醒悟,后悔当年为啥不买房。父母当年盖的私房,三层,每层二十多平。加上阁楼,三个儿子成家后和父母共住这套私房。大家都觉得贷款买房搬出去住,好像吃亏了。兄弟们摒牢都不走。
幸好父母当年有远见,儿子们结婚后就分户。这样动迁时每户都享受托底政策,每户多分一百多万。邻居们都羡慕老太太的远见。
生活在底层,思维真的是很难改变的。拿着五百多万动迁款,舍不得全部用掉买房,更不要说贷款,那不在考虑之内。而是保守的选房,买了一套93平的精装三房,花了不到三百万。夫妻两个非常满意,比起以前真是天壤之别。第二年在亲戚劝说下,又在浦江镇花了150万买了套一房,因为现在年轻人喜欢自己单独住。当时亲戚建议买两房,需要再加50万,想想还是算了,手上留钱踏实。
儿子上班在市里,每天上班路上往返超过三个小时。儿子看到房价上涨,又想换套地段好的房子。可是哪里容易,大换小可以。但是市里涨幅更大,置换不易。这时沈红后悔没有贷款买个三房,其实拿出一个人的工资还贷完全不影响生活。面积大增值多,那样需要时卖掉大换小,换个好地段完全可以的。
买房这件事没有后悔药,政策调控之下,置换成本越来越高。只能说,珍惜每次上车机会,财力范围内,捡大,贵好地段买,减少置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