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如此热爱《今日头条》# 从2015年开始玩头条,开始是为了生活挣钱,经过几年在头条的跌跌撞撞,也看开了也想通了,现在能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爱好。因为爱好所以坚持。
#榆林头条##榆林第一现场# 榆林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以法治力量推动“办事不求人
刚刚闭幕的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形成“办事不求人”的社会风气。健全重大政策综合影响评估制度,切实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推行“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政务公开,强化“百姓问政”跟踪办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依法治市更加规范 2019年4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组建成立,并于7月22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印发《中共榆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和委员会工作规则、细则。组建了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长根据工作职能,开展了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任务专项督查,全面推动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确定的7个方面52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全市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县市区委员会,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市级530项行政许可、审核转报、审核备案事项全部划转至市审批局一厅式办理。按照“成熟一批、接收一批”的原则,于12月初列出第一批事项承接清单(涉及23个原审批职能部门158项政务服务事项)并正式办理了移交。72个市级部门和单位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249个办事窗口,基本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从管理体制上解决了行政审批多头管、效率低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开展了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形成证明事项保留和取消清单,共审核确认证明事项61项,保留50项,取消11项,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依法行政纳入年度考核 根据《榆林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我市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2014年起,市委首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县市区党建年度考核,考核分值由2015年的3%逐年提高到2019年的10%,并比照省上实行扣分制。我市还配合省委依法治市办在全市开展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领域执法专项检查和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工作,对照督察中发现的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7个方面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榆林一普通事业编人员是如何身价300万的。
龚某2002年毕业于榆林师范学校,同年被分配到学校工作。因为文章写得好,2004年掉入政府担任秘书,同年500元一平米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到了2010年这套房子涨到了2500元,2015年他以2800元的价格又买了两套130平米的房子,到了2021年5月这两套房子涨到了单价10000元,一平米升值7200元,两套房子升值了200万元。2021年11月他卖了这两套房子,除去贷款,到手净赚200万元。榆林普通人事业编人员通过房产最起码实现了小康生活水平。
#榆林头条# 咨询市公安局辅警加班补助待遇政策
网友求助:2015年末参加我市公安局协管员招聘考试,凭着头破血流挤入让家人们自认为有了一份安定的职业,也得到了对自己求学路上的一个句号。2016年1月开始参加公安公安工作,刚开始只有2500元,也是单身,后来结婚成家了,父母也老了,现在待遇比刚开始要好了许多,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公安队伍迎来改革的春风后我们再次通过考试成为了警务辅助人员,一直从事着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和民警,事业编做着同样多的事,甚至比上述人员做的都多(求以调查) ,这批人没有参加过我市的事业编考试(政策原因)但这批人一直在工作岗位中默默付出。希望政府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人的加班补助待遇。

回复:因无相关政策依据,目前无法落实辅警加班补助
近20年房地产市场火爆,但每个榆林开发房地产的老板都能赚到钱吗?
高某是榆林人,早年就做皮毛生意赚了不少钱
。随着榆林房价的高涨,他也想投资房地产。于是他拆迁了榆林一个居民区,2015年投资了2000万元盖了栋门面房。这门面房因为不临街,所以建起来之后没人租,至今还闲置在那里。因为他这1000万里有500万都是以2分钱的利息从别人那里贷款而来,每月的利息就10万块。每年就120万的利息。门面没人租,现在不但别人的利息还不上,而且自己早年赚的500万都打了水漂。
相反,他的侄子李某2015年在西安买了一套单元楼,当时以6500元一平米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现在的价格早已涨到了18000元一平米,通过这套房子,李某的资产已经升值了120万了。高某现在每天都很后悔,要是他当时用自己的500万在西安买上8套房,啥也不干,现在的资产升值1200万。

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有些人就是非常幸运,他考自己的运气加判断生活的比一般人活的幸福!
张军是榆林人,2012年职业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和别人合伙弄了一辆黑车,运送西安到榆林的客人。每天下来能赚个500块钱。一个月除去吃喝,能有1万块的收入。但每次到了西安之后没地方住,他就寻思着在凤城12路那买套房。2015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后他爸又资助了他一些钱。在城北买了一套两室两厅,单价6200块,面积85个平米。后来没想到西安的房子涨的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一直涨到了17000元一平米,他的房子涨到了150万。足足比他买房的时候涨了97万。2021年他看到房子有些年头,同时跑黑车也不是个长久干的事,就找了个中介把房子给卖了,拿着150万回到了榆林。而他同时那些同学上了四年大学的同学毕业之后,好多人考了个协管,每月才2500块钱,一年才3万块工资。就是干上几十年挣的钱才是他现在的存款,所以呀,这大西安这房价涨的这几年,确实是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这几个月,西安疫情严重,这小子躲在老家榆林自己家里,天天乐滋滋的,常常感叹自己的命咋那么好。

#榆林头条#问政:咨询市公安局辅警加班补助待遇政策
问
用户|提问2021-04-06 13:08
2015年末参加我市公安局协管员招聘考试,凭着头破血流挤入让家人们自认为有了一份安定的职业,也得到了对自己求学路上的一个句号。2016年1月开始参加公安公安工作,刚开始只有2500元,也是单身,后来结婚成家了,父母也老了,现在待遇比刚开始要好了许多,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公安队伍迎来改革的春风后我们再次通过考试成为了警务辅助人员,一直从事着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和民警,事业编做着同样多的事,甚至比上述人员做的都多(求以调查) ,这批人没有参加过我市的事业编考试(政策原因)但这批人一直在工作岗位中默默付出。希望政府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人的加班补助待遇。
答
市公安局 |官方回复2021-04-07 15:31

尊敬的网友,您好!根据留言内容,现答复如下:因无相关政策依据,目前无法落实辅警加班补助,相关政策问题可咨询所在单位政工部门或市公安局警辅处。
#头号周刊#【食品安全大似天,卖5斤芹菜被罚6.6万需多角度来看!】
连日来,陕西榆林一个体商贩卖5斤芹菜被罚6.6万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热议。
站在世俗眼光来看,人家个体商贩贩卖5斤芹菜,最多能赚20元钱,可你这市场监管部门一罚就是6.6万,等于一次罚款让人家白干一年。
呵呵,如此过度执法,你让在经济下滑形势下赚钱不易、谋生困难的个体商贩情何以堪?
但是在本案中,当事人经营的芹菜经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其毒死蜱实测值为0.11mg/kg,显然不符合GB27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而榆林市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依据的、2015年出台《食品安全法》,立法的初衷是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关口,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也就是说“食品安全无小事”,不能以案值的金额大小来确定它的危害程度。
且当地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也认为本案处罚主体及程序并无违法情形,适用法律正确。
可见,榆林市场监管部门对问题芹菜案的处罚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贯彻了“过罚相当”的原则,并不存在“处罚过当”行为。
这一点上,《中国市场监管报》已经明确发文,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予以明确支持。
而榆林市的市场监管局某领导在国务院督查组的质问下,之所以贸然承认“处罚过当”,不排除是因为对业务不熟悉,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并不能像头条大V老胡认为的那样,将此作为执法不当的一个依据和把柄。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国务院督察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通过曝光问责,抑制一些地方执法部门“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罚款冲动”“下罚款任务”“制定罚款考核目标”,无疑是深得民心之举。
至于榆林市市场监管局有没有罚款任务和罚款考核指标?存不存在过度执法和逐利执法?这都需要下一步认真调查。
但是从个案而言,当地个体商贩卖5斤芹菜被罚6.6万,符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毛病。
#卖5斤芹菜被罚6.6万 官方:过罚不当# #榆林头条#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榆林了,第一次来应该是2015年的12份左右
2月的榆林还是白雪皑皑,一片初冬的景象
坐的是慢车的软卧,但是竟然和城际高铁只差20分钟,不禁让我怀疑高铁只是环境变高级了吗?
榆林秦时称为上郡,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榆林自然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储量丰富

榆林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下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占全国1/3。
每平方米土地下平均蕴藏着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40吨盐、115公斤油
每次来榆林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出差总是多了几分匆忙,也没停下来多体会每个城市的历史和风俗
如果有时间,珍惜每次出行的机会,了解你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也可以做到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奸笑][耶]
“破坏军婚,不能缓刑!”陕西榆林一男子与一名因受伤而退役的女子相识,明知其为现役军人之妻,却仍与其结婚并生育两个孩子,二人被判有期徒刑后不服,遂提出上诉。
(案例:陕西省榆林市中院)
2015年7月,一名女性王某在军队中结识了魏某,并与其谈恋爱。之后,二人在2016年五月在民政局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王某因为受伤退伍,回到家乡工作生活。

2016年8月,王某在老家打工时结识了一名从事建筑工作的龙某,一见如故,完全忘记了自己已婚而且是军嫂的身份,忘我地投入到与龙某的恋爱中,一个月后,王某与龙某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人筹办起了结婚,想着这边办一场,在老家再办一场,热热闹闹地请所有亲朋来参加。
王某于2017年12月4日与魏某婚姻关系存在时,在即将与龙某成亲之前,向龙某说了其与魏某的婚姻关系,龙某不知是被爱情冲昏头脑了,还是不太懂法律,依然没有改变婚礼的计划,之后二人仍在四川龙某老家四川办理了结婚证,并举行了婚礼。
之后的三年内,王某和龙某前后生了两个孩子。
魏某有一天突然知道了,知道后大受打击,真的没想到妻子做得那么绝,没想到自己不在家妻子连孩子都跟别人生两个了,随即报警求救。二人在接到警方电话后主动投案,王某在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公诉机关认定,龙某明知魏某是军人,且与王某仍是夫妻关系,却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仍与王某结婚并共同生活,还生育两个孩子,直至本案中,王某、魏某和龙某仍同时维持着夫妻关系。
于是,检察机关以龙某破坏军婚罪、王某犯重婚罪起诉了两名被告人,并提出了判处缓刑的建议。
《刑法》第259条明文规定,在明知已为现役军人配偶的情况下,仍与其同居、结婚,将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
《刑法》第258条对已经有合法婚姻的人再次结婚,或者在知道另一个人已经有配偶的情况下,仍继续与另一个人结婚的,可以判处两年以上的监禁。
综上,原审判决龙某构成了破坏军婚罪、王某重婚罪,但原审法院未采纳检察机关的建议,并依据其罪行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分别对龙某和王某分别判处8个月和7个月的有期徒刑。

经一审判决,二人不服,提起上诉。二人的上诉理由都是:“一般情况下,法院应该接受检方的缓刑建议。”
经过审理,一致认为,针对军人婚姻的违法行为,不但会使军人的婚姻关系出现裂痕,家庭矛盾,还会对军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巩固军队、巩固国防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对于军人的婚姻,法律应该给予特殊的保护,对于破坏军人婚姻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的处罚。因此,对于此类罪行,不宜判处缓刑。
违反军婚罪是对违反军婚的法律制裁。同时,也为现役军人的合法婚姻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所以,请各位不要尝试!
每一段婚姻都应该尊重,自己的伴侣也应该尊重,不爱了也应该理智考虑和解决,而不是不顾后果,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程子看法
#普法行动#
#法律#
#法律之眼#
#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