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 毕业三年 存款5W 前途渺茫
当年毕业的时候,周边同学大多都在准备选调生、事业单位、人行、农发行等机关事业单位和类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而自己却浑浑噩噩漫无目的地去考注册会计师(CPA,当初纯属喜欢吧),结果一个人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只过了一门会计(财管因为考前没有机考练习,无赖被挂),浪费掉了应届生考银行、国企、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单位的黄金备考期,好在年底通过了本土一家小型市属城商行(总资产2500多亿,在银行里面应该算小了吧)的面试,被确定拟录用为“前台数钱师”——柜员。
但入职后,同时都觉得我是傻子,这么好的学历条件不去考选调生、公务员,非要来当一枚柜员,都觉提替我感到很不值,都劝我考公务员,搞得我当时心态开始动摇,感到非常的浮躁懵逼。其实当时做柜员收入在当地也还可以,一年净到手11万,加上公积金14万左右,工作几年后还可以转岗考客户经理、会计主管啥的,薪资可能翻倍,在当地一个小县城非常不错了。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柜员岗位工作事情多又杂、还要受气、加班等,在体验上对柜员岗形成了很大的偏见吧。工作后自己觉得工作毫无专业技术含量,每天还要培训开会啥的,经常七八点才下班回家,真的觉得身心俱疲惫。那个时候跟大家想法一样,觉得体制内的单位清闲,考公考事业单位的念想就空前的强烈,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傻傻地辞职了。

结果现在事业单位工作,每天各种杂事非常多,加上疫情后又开始降薪,每个月到手6000不到,加上年终考核10个W都没有,出去日常花销一年顶多存个5个W,对于无房无车、三代贫农的我来说真的是感到绝望。现在再想去银行等企业基本不可能了,进来呆了一两年感觉都费了,除了能写点材料(实则是半抄半写)、做点表格资料啥的,其他的啥也不会,后悔当初从银行辞职的决定!
所以,奉劝各位还未毕业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珍惜应届生的身份,多做调研,多问问同学、父母、老师,到底那份工作才是你向往的、才是真正值得的,然后充分利用大三大四的空余时间,充分备考,不然毕业了再想转行转岗,难如登天!
朋友过去在人行工作,已退休两年,他打电话说聚一聚,我问,有事吗,他说心里闷的慌,就像谝谝闲传。我说好的。

去后几杯酒下肚,朋友的话匣子打开了。说,现在日子真是难熬啊。我说你们老俩口都在金融系统工作,退休工资又高,儿子211毕业后又在人行工作,有什么烦恼事。
他说,老弟你不知道,那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现在的情况是,老婆子去年突然过世了,儿子在县人行工作好好的,突然间辞职了。我问辞职前跟你商量过吗,他说是自己做主辞的。我问为啥辞职。他说一是嫌工资低,二是嫌县城偏远,不愿呆。我问那现在干什么?他说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窝在家打游戏。我们两个光光汉,现在是大眼瞪小眼。关键我还不太会做饭,还要伺候那小子。
我问以后啥打算,他说准备考公务员,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
我问现在儿子是否有些后悔,他说现在儿子后悔莫及。但这个世界哪有后悔药可吃。

清华大学硕士陈行甲,任职巴东县委书记期间,亲手将多个官商送进了牢房。反腐最激烈时,有人给陈行甲传话:“你想搞掉我们?那我们也要搞掉你,搞不掉也搞臭你!”
陈行甲于1971年出生于湖北兴山,父母靠着种地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在父母的教导下,陈行甲从小就是周围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校期间,陈行甲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基本上每年都能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和“优秀学员”称号。
高中毕业后,陈行甲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对于父母来说,陈行甲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骄傲,能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基本上已经踏入了“吃穿不愁”的门槛。
大学毕业后,陈行甲的许多同学都前往外国就业,还有许多同学被高薪聘请到企业担任高管。

这其中邀请陈行甲的企业也有很多,不仅工作轻松,还能获得巨额的薪资报酬。
但是面对着对方的邀请,陈行甲都“一一回绝”,
此时的陈行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家乡做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
虽然父母对此表示反对,但是拗不过陈行甲的坚持,最终只得同意陈行甲的想法。
对于陈行甲来说,“人行千里,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故乡”。
刚刚回到家乡,陈行甲就不禁感叹“已经这么多年了,家乡依旧如此贫困,原因在哪?”。
为了弄清楚家乡贫困的原因,陈行甲开始不断的走访群众,“听民声,解民情”,经过将近三个月时间的走访,陈行甲终于将家乡贫困的原因找了出来。
一方面,因为家乡产业基础薄弱,缺少产业的支撑,经济自然无法腾飞。

另一方面,据陈行甲的调查,在当地的官员中存在着许多“大贪、巨贪”。
这些钱财大部分都落到官员的手中,老百姓如何能富的起来。
在了解到实情之后,陈行甲便开始在家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陈行甲一边抓经济,一边反腐倡廉,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反映“在那段时间里,陈书记几乎每天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中度过”。
为了改善家乡的经济,陈行甲通过各种途径为家乡筹集了近20亿元的修路资金。
只有将家乡与外界联通的渠道修好,外界一些先进的因素才能够流入家乡。
在陈行甲强硬的工作手段下,巴东县“五好公路”很快就建成落地。
随后陈行甲又开始带领着民众一起开发旅游业。
县里拿不出多余的钱来邀请明星拍摄宣传片,陈行甲就亲自坐镇拍摄。

纪录片一经播出,立刻引来全国民众的关注,陈行甲也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红书记”。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巴东县,短短的几年时间,巴东县就从原来的“贫困县”一跃成为当今的“明星县城”。
除了带领着百姓致富,陈行甲做的最多的就是反腐倡廉。
在一次会议中,陈行甲说道“一个100万的工程,到了某些人的手中就成了200万,一个2000万的工程某些人能将他变成3000万,你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老百姓的钱都进了你们的口袋,这让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改善”。
在陈行甲的压力下,当地纪委部门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行动。
导致许多名官员被送进监狱中,毫无疑问,陈行甲的行为触犯到许多人的利益。
为此陈行甲的妻子经常会在半夜收到恐吓来电,妻子对陈行甲说“我不求你大富大贵,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回来就好”。

除了妻子,连陈行甲本人也多次收到威胁,有人甚至给陈行甲传话“你想搞掉我们,那我们也要搞掉你,搞不掉也要搞臭你”。
面对着这些人的威胁,陈行甲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
他说“身为父母官,如果连我们都不为百姓做主,那还有谁能为百姓做主?”。
陈行甲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将巴东县的面貌改造的“焕然一新”,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陈行甲要在仕途之路上越走越远时,陈行甲却辞去了巴东县委书记的职务。
如今的陈行甲正在热衷于公益行动,他要将更多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
“正直、廉洁、为民”,这些美妙的形容词在陈行甲的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为民服务“的真谛,中国的县委书记有很多,但却只有一位陈行甲,向“曾经最优秀的县委书记”陈行甲致敬!

“老赖”因年前欠款纠纷引发几起命案 引发网络热议。 “老赖”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民间和媒体创造的一个名词用来指那些被法院纳入失信人名单的人。
法院对于被申请执行人首先会送达执行通知书和传票,一般会在送达给被执行人的手续中附有缴纳执行案款的账号,被申请执行人可以按照法院提供的缴款账户转账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当然也可以去法院执行部门现场缴纳执行案款。如果经法院通知仍不履行法律义务,将会被限制高消费,俗称“限高”主要包括不能乘坐飞机、高铁、卧铺,入住星级酒店,被执行人子女不能就读高消费的贵族私立学校
(可以就读公办普通学校)。
在限制高消费后仍不履行法律义务将会被纳入失信人名单,“限高”和“失信”都是对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但“失信”明显重于“限高”,纳入失信人名单后不能创立自己的公司、贷款、投标,在公务员招录政审中受限等。纳入失信人名单的人被民间和媒体俗称为“老赖”。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的“失信”主要是限制人们贷款,但法院纳入失信人名单惩戒范围要广。法院“失信”措施只要履行完法律义务将会撤下失信人名单。但人行征信系统有一定期限的“涤除期”。
骂街,丑陋了谁
曾被鲁迅先生讽为国骂的“MAD”,已被远远地淘汰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了,现在已更新换代的令人“耳花缭乱”。
情景一:一貌似贵妇的女人牵了一条狗,在人行步道上优雅的遛弯儿,贵妇人正宝贝长宝贝短的与狗交流亲子情深呢,对面走来了一貌似绅士的欧吉桑。本来没有什么交集的二人,却在瞬间撞出了“火花”。原来,贵妇人的狗狗冲到了欧吉桑先生的面前,撒了一泡尿,欧吉桑嫌恶的问道:“这狗谁养的?”贵妇扬起下巴“我养的,怎么了?”“你这狗养的......”,“我狗养的碍着你什么事儿了?”顿了一下,惊觉自己吃了亏:“你骂谁狗养的?你骂谁?你这老不死的!”一顿连珠炮,让欧吉桑找不着北,抽了好大一口气才反击道:“你这臭娘们看你打扮的人模人样的,骂起街来泼妇一个。”看着越聚越多的人,贵妇大撒把:“这老流氓调戏妇女。”周围有人哄笑起来,知道事情原委的人出来劝解:“算了吧,一人让一步。”欧吉桑灰头土脸的扔了一句“好男不和女斗,”走人。贵妇人也只得悻悻地扭身走了。

情景二:一老农民进城卖果菜,推着手推车帮买果菜的人送货上门,穿马路的时候,挡了一私家车的行驶。私家车摇下车窗,探出一鲜亮的时髦女:“你眼瞎呀,好狗不挡道。”那看似憨厚的老农也不是白给的:“就你这破富康车,狗都不稀罕,你就是个卖的,还有脸咋咋呼呼的出来丢人现眼。”时髦女骂了一句:“臭乡巴佬!”急忙把车开走。
情景三:一超市早上刚开门,一群人就拥挤着往里冲,原来超市搞活动,有些特价商品限时限购。一个女的在推转门的时候,一老头硬往里挤,结果把脑袋给挤了,老头捧着头直叫唤,那女的只说了一句“你嚎什么嚎,跟着挤什么?”就跑向卖鸡蛋柜台,那老头不干了,一手捂着脑袋,一手去撕扯那女的,非要说个清楚。超市员工撇了撇嘴:“至于吗,不就便宜了几毛钱吗,有啥抢的?”“你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女的和老头矛头一致的指向“不嫌腰疼的人。”“像你多有钱似的,你也是穷✘一个,装什么?”

情景四:公交车上,俩五十多岁的女人旁若无人的大声交谈。甲:“你现在退休金有多少?”“XXX(裤腰带以下的话),2000多块钱呗。”乙骂骂咧咧地搭了腔。甲:“这个月不是涨钱了吗?你涨了多少?”乙:“你别提这个,一提这个我就有气。他奶奶的,你看给退休工人涨点钱,电视台有声,报纸有字的,全世界没有不知道的。涨了一百来块钱,还不够填补物价上涨的。公务员涨工资从来没有一点声,大几百的涨,上哪说理去。”甲:“就是就是,我们单位退休职工前两天开会,管人事的说,离休的干部,处级的涨幅大,XXX,我们拼死拼活的干了一辈子,就落得个这下场。”“唉,拜说了,这都是命,谁教你没有当官的爹,没养一个当官的儿。”车到站了,俩女人下车了,车内似静又不静的继续往前开着。
情景五......
情景六......
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出出闹剧,骂街的内容与语言的张力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骂街,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它丑陋了谁?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