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台媒竟然为台军“性爱片”士兵鸣冤:动辄祭出“唯一死刑”,不管情节严重,只要营内犯过,一律逐出台军门墙,甚至还要连带检讨单位的主官主管,以为只要“砍头”就可立威,明显矫枉过正;只知一贯杀无赦,其昏聩无能程度也就不难想见,对深陷干部匮乏的台军而言绝对是严重浪费。“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被揭发“有两个家庭”,却完全不影响仕途,反而被蔡当局捧成防疫英雄,这是民进党的“双标”】
日前台湾陆军发生情侣档军官,在营区寝室内拍摄性爱影片,双方事后均遭勒令退伍。新闻热潮刚过,网路上又出现两名年轻女兵的不雅自拍影片,虽然地点不在营内,但一人身上披着迷彩服,可看出隶属单位。军中发生类似的不雅影像或男女绯闻,早已不是首度,每次仍成为媒体竞相发稿的新闻话题,也都对台湾军方形象造成影响。
纪律是部队维系的要素,军队对成员要求更高行为标准,当然没有错。军中刑惩当然也比外界更强调,阻遏他人效尤的威吓目的。然而尺度是否合理,仍然有可商榷之处。官兵违反纪律,当然应该给予处罚,不当行为在营内发生,当然应比在外更重;但若动辄祭出“唯一死刑”,不管情节严重,不管当事人过去表现优劣,只要营内犯过,一律逐出台军门墙,甚至还要连带检讨单位的主官主管;如此毫无弹性执法持纪,以为只要“砍头”就可立威,就明显矫枉过正。
军中干部需要长时间养成,花费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动辄就被判“职场死刑”,即使有心悔过、想要戴罪立功,也不存在空间,对已深陷干部匮乏的台军而言,绝对是严重浪费。
更不合理的是,因为部属的不当行为,直属长官就连带处分,影响其未来升迁之路。干部们每天紧张,不知会不会突然被人牵连,在治军领导上,自然是不做不错、拼命推诿、力求撇清责任。
军中对于人员的进用或裁汰,滥竽充数当然不应当,但将宁缺勿滥推到极致,期待官兵作道德圣人,同样也不合理。更何况,如今“刑法”已废除通奸罪,婚外情已被视为无涉公权力的私德瑕疵;甚至如同“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被揭发同时有两个家庭,却完全不影响仕途发展。王必胜是公众人物,还被蔡当局捧成防疫英雄,却可因专业而无视个人私德操守;籍籍无名的基层军人,却必须肩负更高道德责任,一旦逾越就要重惩。官兵们就算并非当事人,也不可能对如此双重标准感到服气。
现今的台湾“陆海空军惩罚法”,对于干部犯错的惩戒方式相当多元,除了撤职记过之外,还有降阶、降级、罚薪等方式,这些措施都直接冲击金钱收入,都可让犯错者非常有感,但仍为他们保留补过重来的机会。但军中却几乎完全放着不用,仍动辄以将人轰走为常态。如果长官分不清楚哪些人有给予自新机会的价值,哪些人是应逐出部队的害群之马,只知一贯杀无赦,其昏聩无能程度也就不难想见。
然而,台湾军方处理近日几次事件,倒是有进步之处,值得予以赞扬:就是出动部队的法务人员,协助当事人报警,对散布相关影片者追查提告。以往台湾军中出现类似案例,部队往往直接要求当事人回家,除了出席人评会、办理离营手续之外,不要他们再进营区,俨然一旦犯错就如瘟疫确诊,必须与其他官兵隔离。
然而,当事人犯错受惩处,与其权利受损害(影片被流传)是两件事情。在汰除作业生效之前,他们仍然是台军一份子,仍有应享的权利。如果官兵一犯过,军方立刻与其划清界线,让他们自行面对外界舆论的撕咬,如此毫无义气可言的表现,对营区处处高悬的“亲爱精诚”标语,无疑是绝顶反讽。
台军的手段进步必须肯定,但高层更需想清:军人存在的意义,是打胜仗、廓清安全威胁。纪律对军队至关重要,是因若无纪律,就不可能恪遵命令、达成任务。纪律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军队打胜仗,而非为纪律而纪律的泛道德化。更不该一旦部属犯错,就拼命往死里打,似乎认为对外宣示重罚,就可证明自己的无私清白。殊不知如此行为的结果,往往是引发软土深掘,舆论口味只会愈来愈重,各种爆料更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人事斗争的工具。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养成既无道德形象、更严重缺乏战力的无用之兵。如果台湾军队沦为真正的米虫,每年数千亿的养兵预算,就绝对是真正的浪费。
(来源:台湾《联合报》)
学习札记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15
李百药传
《旧唐书》卷七十二续
第五: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是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奠基者,他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声望,被尊为天至尊,天可汗,成为境内各族的共主,这同他推行了开明的民主政策是分不开的,他执行的和亲,团结,德化的民族政策就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生动体现。
毛泽东所称李世民的工作方法,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学术,音乐,民族宗教,治国经邦的谋略等,都为大观。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走完了25000的长征,毛泽东以大政治家,恢弘古今的磅礴气势,写了沁园春,雪---其中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唐宗就是李世民。
臣以为自古的皇帝,君临天下,都是受命于上天的,在皇帝中扬名,建立国家不期而遇的兴盛统治的气数。知道地位的长短,必定在于天时,政务的兴盛或者衰败,与人事无关。昌盛的周朝推算存在有三十代,推知年数是七百年,虽然周朝衰微是这样的穷尽,但是文,武的地位还存在着,这就是说长久的国家命运,已经决定于一个不可知的时候了。
与人共同分享乐趣的人,人必然担忧他所担忧的事情,与人共同安守者,人必然拯救他的危难。
毛泽东读历史一贯强调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和教训,一切从事实出发,强调历史工作者要秉笔直书,惩恶扬善,弘扬正气,要善于辨别风向。推崇才,学,识。我们应该有识别风向的能力,这一点有极端的重要性,一个人尽管有才有学,如果不善于识别风向,那还是很迟钝。毛泽东的史学观点重要是才,学,识,而识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既包括了一个人的胆识,胆魄,调查力,分析能力。更包括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毛泽东说,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我们认为应该讲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子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在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和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君主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也肯定了政治成就积极的一面。
毛泽东注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思想情操和政治态度。
苏定方传
----《旧唐书》卷八十三
毛泽东称赞苏定方:名将,大将。因为他有勇有谋,英勇善战,且不居功不自傲。苏定方的某些谋略战术,对毛泽东是有启发,而且有发挥的运用的。骁勇健壮,胆气绝伦。用兵特点: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善于迎敌作战。
毛泽东读历史的另一特点是活学活用,并志在发展。他读得出神入化,有声有色,在他看来,历史绝不是故纸堆,而是一幕幕波澜壮阔,风云际的活剧。
杨再思传---《旧唐书》卷九十
杨再思是郑州人,一生在高宗,武则天,中宗三朝担任要职,十分风光。
据《旧唐书杨再思传》他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既没有推荐达,也没有得罪他人,仕途一帆风顺。其一善于揣测,巴结,迎合君王的心思 二:杨再思善于巴结交好皇帝所取悦的大臣,借以间接的迎合,奉承皇帝。
毛泽东一贯主张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做好一切工作。他特别要求当的各级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同时他坚决反对两面派,提倡讲真话,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他对历史笑里藏刀,没有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