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法院建议外地残疾人免费坐公交#】“我有残疾人证,为什么不能免费乘公交?”“你不是本地人,按照公司规定,这个证不好使!”
1963年出生的于某某为肢体肆级残疾人,户籍甲市。2014年7月,于某某在乙市乘坐某公交客运公司公交车时,出示其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要求免费乘车,遭该车驾驶员拒绝,双方发生纠纷。于某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某公交客运公司赔礼道歉、承认错误;赔偿其交通费用、住宿费、餐饮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45254.6元。
被告某公交客运公司辩称,根据2012年8月6日印发的《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残疾人免费乘坐本市车船实施意见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自2012年起,具有南京市户籍的残疾人,应持残疾证至相关地点开通市民卡或公交卡的免费乘车功能,通过刷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公司以残疾人乘车刷卡的次数统计残疾人免费乘车数量,以便从政府获取政策补贴。国家和江苏省并未规定全国所有残疾人在任何地方都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待遇,于某某非南京市户籍,其仅持残疾证不享有在南京市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待遇。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残疾人享有乘车优惠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第五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某公交客运公司作为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本着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福利的原则,给予外地残疾人更为简便、灵活的免费乘车手续。某公交客运公司拒绝于某某免费乘坐,侵害了残疾人的免费乘车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遂判决某公交客运公司赔偿于某某2528元。
在本案审结后,玄武区法院还向乙市公交总公司发出司法建议,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在兼顾公交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牵头制定更加便利残疾人免费乘车的相关制度及政策,通过司法建议进一步延伸对残疾人的司法服务。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但实践中,一些地方性文件仍未能有效落实相关法律规定。本案中,在地方性文件未规定非本市户籍残疾人享受乘车优惠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的规定依法作出裁判,充分保障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权益,将法律法规赋予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国际残疾人日#(柳杰)
【赵国存荣获青海青年五四奖章】记者从海东市残疾人联合会获悉,近日,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赵国存荣获第25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据了解,赵国存于1992年3月出生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东湾村,左上肢先天性残疾。在自身的努力拼搏和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3月,赵国存成为我省残疾人专业运动员并接受训练。2014年至2021年,他先后参加东京残奥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田径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7次,共获得男子T46级1500米、5000米、马拉松等比赛项目银牌7枚、铜牌3枚、5个名次奖;获得全省残疾人田径项目比赛第一名8个;2021年9月参加东京残奥会获得马拉松项目的第五名,曾荣获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青海大学十大感动校园人物、全国残疾人大学生励志提名奖。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充分挖掘和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优秀代表,鼓励残疾群众在政策帮扶下积极进取,开拓幸福生活。同时,每年举办表彰大会,对各行业表现突出的残疾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全社会树立爱残、助残的良好风尚。今年初,我市召开参加东京残奥会、全国残运会、全国特奥会运动员表彰大会,为赵国存和伊有花发放5万元奖励金,并鼓励他们继续奋勇争先。
为在广大残疾群众中树立起典型和榜样,去年,我市结合国家对贫困残疾人的普惠特惠政策,市、县两级残联积极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全面总结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市残工委召开专题脱贫攻坚表彰会议,表彰了17个先进集体、25个先进个人和24个脱贫攻坚自强模范,编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先进典型事迹汇编》,海东籍残疾人朱锦福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参加了国务院残工委组织的巡回演讲。
#致敬公安英雄# 【缅怀!#拆弹英雄于尚清逝世8周年#】于尚清是公安部二级英模。2003年,在拆除11枚定时炸弹的最后一枚时,他身负重伤,致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100多块碎片留在体内……2014年的今天,58岁的于尚清逝世。怀念,致敬!(央视新闻)
北京男子照顾同村父子15年,2019年,继承房产却被老人亲戚刁难!
2019年,一个案子引起了当地民众的热议。知道此案内情的人,无一不为王国栋喊冤!王国栋生性善良,在村子中口碑极佳。
2000年,刚30出头的小伙王国栋在医院看病时,结识了六十多岁的王大爷。经过一番交谈后,二人皆感到不可思议,这对差了三十多岁的人,居然是住在同一个村落的宗亲!
由于村子太大,所以,两人此前并不认识。二人越聊越投机,索性互相留了地址。彼时的王国栋绝对想不到,他与王大爷的相识,竟然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年过花甲的王大爷,非常值得尊重。每当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后,都会对他产生一种敬意。苦命的王大爷,居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村落,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这位老者的肩上。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还要为生活奔波。
王大爷拿着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由于常年生病,他并没有攒下什么积蓄,名下只有一套几十平米的房子。更让王大爷放心不下的,是他那个卧病在床的脑瘫儿子。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地善良的王国栋经常去王老汉家帮忙。王大爷的弟弟妹妹,并没有对他有过实质性帮助。
相比于那些看似亲近的亲人,他更相信憨厚的王国栋。每当他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家里有活要干,都会给王国栋打电话。王大爷并不是只出不进的人,他经常用节衣缩食省下的钱,贴补王国栋。
2003年,老人的老伴去世后,王国栋忙里忙外地替他操持,更是让王大爷老怀大慰。屋漏偏逢连夜雨,老伴病逝后不久,王大爷又因为车祸受了重伤,他和儿子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父子俩,一个残疾,一个瘫痪,面对这种状况,王大爷的亲人们,没有一个站出来去照顾他。听说这件事后,王国栋放下工作,第一时间赶去照顾王家父子。
无助的王大爷,把王国栋当成了救命稻草,他还让脑瘫的儿子跪下来认王国栋为大哥,其实,老人就是想给儿子找一个依靠。
2004年,王国栋下岗后,在社区找一份保洁工作。老人知道后,主动提出来,没有给王国栋一点补贴,让他长期照顾自己和儿子。就这样,这一年,王国栋正式进住王大爷家,照顾这对父子。谁知道,这一照顾就是15年,在王国栋的照料下,王大爷的身体逐渐恢复。
2014年,曾经有人为单身的王国栋介绍了一门婚事。朴实憨厚的王国栋,赢得了姑娘的青睐。这个姑娘既不要彩礼,也不要房子,没有任何过分的条件。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王国栋远离王家父子。
但王国栋坚持照顾王家父子,这件事只能作罢。当王大爷从乡亲们的口中听说这件事后,内心的羞愧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2017年,病重的王大爷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为了报答王国栋,他决定把名下的唯一房产转让给王国栋。为了稳妥起见,王大爷特意叫来了社区人员,表达了转让房产的意愿。
也就是在这一年,王大爷去世了,王国栋亲力亲为为他操办丧事。葬礼过后,他继续照顾王大爷的儿子。
直到两年后(2019年),王大爷的儿子也不幸病逝。当他想继承房产时,却遭到了亲戚的反对。
王大爷的至亲们认为,房产应该有他们的一份。王大爷的外甥女说,王国栋照顾舅舅15年,但都是有偿的,舅舅给他报酬了,将房子转赠给王国栋,我们亲属不同意,我们都是法定继承人。外甥女还表示,宁愿捐给国家也不让王国栋继承。
在此期间,为了房产问题,王国栋还将王大爷这帮亲戚告上了法庭,最后,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王国栋和王老汉的亲戚们达成了和解。
这些奇葩的亲戚们,虽然没有照顾过王老汉一家,但还是得到了共计三十万的补偿。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亲戚们都认为,王国栋接近和照顾王大爷一家都有目的,就是奔着房产去的?大家认为呢?
有些人的死,虽有不甘,但也算是完成使命后的提前交卷,堪称圆满,比如左晖。
有些人的死,是眼见前途渺茫所以意志消沉,主动放弃重开一局,比如很多自杀的人。
还有些人,受尽挫折,但依然那么努力,那么拼搏,但老天就是连开局的机会都不给他,比如此次白银山地马拉松遇难的黄关军。
他一岁半那年生病打针,从此变成了聋哑人。上到初中二年级就退了学,随后去成都打工。2014年开始参加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2019年拿下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冠军。
他经济条件不好,只能靠不停参加比赛拿奖金维持生活,常常用泡面充饥。一般只穿主办方免费提供的衣服和鞋子,这次是第一次跑一百公里,专门买了一双新跑鞋。为了这场比赛,赛前专门吃了一顿羊肉,谁知道这一跑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最后的愿望是想当体育老师,一个月前还在问聋人协会主席能不能帮忙找个体育老师的工作,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也许他就不会去跑了......
#残运会冠军黄关军遇难#
甘肃马拉松越野赛跑第六的黄关军,是聋哑人,他经济不好常吃泡面,参赛只为挣几千块奖金。被人超越时状态已经不好了,最终因无法呼救冻死在跑道上。
甘肃白银越野马拉松比赛中,21名跑者不幸遇难。除了大家关注的梁晶,是国内顶尖的越野跑选手之一外,还有一位跑在第六名的黄关军却很少有人知道。
黄关军一岁时,因生病打针失误,不幸成为聋哑人。他说:“我想成绩好,我想读大学,可老师讲的什么我都听不懂,每天晚上自己哭。”因为残疾不能正常学习读书,他初二便辍学打工。
他做过后厨、送过外卖、学过刺绣。工资虽不高,但一直都努力向上,从没抱怨过。
其实他曾沉迷过游戏,眼看着就要颓废地度过一生。后来他因为跑步,重新又焕发了新活力。
他从小喜欢跑步,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他每次上学都会跑着去,于是同学给他起了外号叫“冠军”。因为打游戏让他生活不规律,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于是就恢复了跑步。
从此开始参加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2019年,他拿下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冠军。
因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获奖,在国内跑圈内小有名气。
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用手机打下一行字,自己的跑步生涯不会终止,以后还打算从事与跑步相关的职业。
黄关军的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有个妹妹,父亲在街头卖水果。
据记者采访,黄关军是一个很好的人。他会细心地帮摄影记者摘掉黏在背后的缝纫线;在他家,记者只是随意拿起杯子,他会马上跑到厨房烧开水给他喝。
其实黄关军生活比较拮据,经常吃泡面,这次比赛也只是为了挣几千块钱奖金。为了这次比赛,他专程从四川赶往比赛地点,提前探路,信心十足的参赛。
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跑的越快的人,离死亡越近。
黄关军从比赛一开始,就跑在了前面。以第一的成绩通过比赛的首个打卡点,到第二个打卡点时排名第四。
幸存者张小涛回忆说,他出发20公里后,超过了黄关军。当时还和他打了招呼,只是黄关军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又摆摆手,意思是他听不见。
后来张小涛才知道,他是聋哑人,那时候他状态已经开始不好了。最后冲在最前面的六个人里,只有张小涛活了下来。
谁也没想到还没开跑,当地就一直在刮风,气温很低。开跑时有很大的风,不少人的帽子都被吹跑了。
越往上跑风越大,到半山腰时开始下冰雹。黄关军和大多数顶级跑者一样,为减少重量,只穿了短裤和背心。
另一位幸存者高爽说:风裹着雨打到脸上,像子弹一样真疼。他发觉自己出现失温症状后,果断放弃比赛及时撤退,最终活了下来。
如果黄关军也能及时放弃比赛,说不定也能幸存,但他却没有。
有跑友这样形容黄关军:“每次比赛,每次都特别拼,因为名次好他才有奖金。”
因为经济不好,他只能靠不停地参赛拿奖金,以此维持生活。如果没有赛事,他吃饭都成问题。跑友黄龙会经常接济他一些钱,保证他不会断顿。
这次百公里越野跑第一名,奖金15000元,前十最少也有2000元。这对于黄关军来说,是很可观的资金。
黄关军每天都要坚持30公里训练,风雨无阻。在比赛前,他特意吃了顿羊肉。他以前只穿主办方免费提供的衣服和鞋子,但这次为了比赛,他买了一双新跑鞋。
伴随着他离开世的,除了那顿羊肉,就是脚上的那双跑鞋。
他的优秀,使他一直积极努力生活着。
2014年,北川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他在里面学了一年羌绣。他是所有人中秀的最好、画的最好的一个。
他心灵手巧,顽强努力,只有初中水平的他自学了《图形设计软件自学教程》,几分钟就能设计好一把精美的扇面。
当记者问:你为什么要学羌绣?
他写道: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为了生活,我想存钱。
他还有梦想:想娶妻生子,带领自己的孩子继续奔跑,培养出下一位跑步健将。
@晴之空空 想说:
起初看到黄关军的名字是在知乎上,一个作者7年前对他的采访和短暂的接触。他悲恸地写下关于黄关军留在这个世界的痕迹,只是想让人记住:曾经有个聋哑人努力艰难的热爱生活着。
看完不由得难过,多么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即使命运不公、生活困难,他依旧没有被现实打倒,努力的生活着。
作为聋哑人,他的快乐无人分享,悲伤无人诉说。无声世界总是充满着孤单,索幸他找到了奔跑的意义。在奔跑中学会与自己相处,收获了内心平和与坚持。
也许在这场事故中,别人遇难尚有机会呼救。但黄关军,一个失温无法求救大喊的参赛者,在这场意外中最令人心痛。
命运如此不公,短短一生,他拼尽了全力都在努力活着。但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只愿他来生做个健康快乐的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点赞。
关注@晴之空空 愿用走心文字与你分享温情故事。
#情感# #感情感点评大赏# #马拉松#
#头条创作挑战赛#原来真有明星为老百姓做事。为了给地震灾民寻条活路,三德子赵亮倒贴千万开养鸡场,带动周边33个村庄几百户人家脱贫,其中138户是残疾人。在这个明星开火锅店只为圈钱跑路的年代,赵亮不顾亲人反对,在四川山区一干就是14年,只是为了帮扶受灾群众。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地震发生时,赵亮正在自己的老家四川拍摄电视剧,着个地方要得不,他亲眼目睹了灾区人民的惨状。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当时很多企业家和明星都捐款捐物。这时候有人给赵亮说,捐款还不如做点实业,让灾区老百姓早点走出磨难。听了这番话,赵亮心里有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带领灾区人们养鸡。在赵亮心中,养鸡就是在地上撒点玉米,小鸡长大就能卖钱了。我觉得很简单啊,非常简单啊,把那个鸡休息了吗?说干就干,他拿出多年积蓄承包了一个山林,修鸡舍、修路,还要想办法引水拉电,还要购买各种机械化养殖设备,每天早出晚归的爬山路,导致赵亮得了滑膜炎。但是他依旧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干活。一切准备就绪,赵亮从外地买回了500只小鸡苗,等鸡苗买回来,赵亮傻眼了。作为一个门外汉,赵亮根本没有养殖技术,仅仅半个多月,小鸡就死了一半多,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死了几百只鸡,而且下大雨的时候,刚修好的路会被冲。还要重新再修一条,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折腾。赵亮心急如焚,一夜之间白了头。一个没有养过鸡的人也养鸡?是啊,而且以为这个鸡很好养,饿,肯定就要错本子。呃,粗笨,最大的时候亏过多少?说句实在话,养鸡那是亏得没底了,倒贴了好多年了。她四处拜访专业养殖机构,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养鸡技术。这期间,赵亮依旧坚持拍戏,当有人问他。不放弃拍戏时,他说,如果放弃,资金链就断了,一直做这个事儿,同时没有放弃。演戏呢,一直都不能放弃啊。放弃,资金链断了,也有卖假酒的厂家来找他拍广告。和卖假酒的潘子不同,赵亮没有忘记自己的底线。2014年,赵亮的养殖场终于有了起色,于是他办起合作社,有33个村庄跟着他开始养鸡,最多的时候,养殖场里有13万多只鸡。对于贫困户和残疾人,赵亮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养鸡技术,帮助300多名贫困户脱贫。共有138户是残疾人家庭,比起那些整天在网上曝出负面新闻的明星,赵亮才是我们要追的星。事业有成的赵亮身高一米七,却娶了小16岁身高一米八的模特。
#东京残奥会# 【中铝集团员工徐立立东京残奥会获银牌[赞][赞]】8月2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6届世界残奥会女子举重比赛中,中铝集团所属企业赤峰云铜员工#徐立立夺取女子73公斤级举重银牌# ,#徐立立获残奥会银牌说3年后巴黎见#[V5][V5]
2007年,徐立立被赤峰云铜招录进厂参加工作,2008年11月入选中国残疾人举重队。2014年6月,她在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中获得女子举重73公斤级金牌;2015年4月,她在第九届残疾人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举重79公斤级金牌,三次刷新全国纪录并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9月,在巴西里约残奥会上,她获得女子举重79公斤级银牌。2019年5月,徐立立当选“全国自强模范”,同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中铝集团)
大爱无疆: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五保老人,她感动了新民社区!#盐城爆料##我要上微头条#
在东亭湖街道新民社区,提起刘汉珍,居民们都会由衷地夸奖:“她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 刘汉珍,今年75岁,1947年6月出生,新民社区3组人。她穿着朴素,善良勤劳,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显得从容、淡定,乐观、开朗的她,更是一位爱心满满的老人。她从2014年10月开始照顾社区五保老人薛广英(女,1927年9月出生),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直至老人去世的事迹,在社区传为佳话。
一、 家庭和睦,子孙孝道的良好家风
刘汉珍老人出生在农村,以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淳朴、善良、勤劳,是刘奶奶家几十年来的品质。老人虽然不识多少字,但是老人明事理、重亲情、有担当、有爱心。和睦的大家庭,良好的家风,中华民族的孝道仁爱,一直在传承。三个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
说起刘汉珍的丈夫,二十年前因意外情况去世。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顶梁柱没了,家庭怎么办?日子往后,还怎么过?三个儿子需要成家立业,怎么办?刘汉珍没有被困难吓倒,义无反顾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儿子,吃尽了普通家庭、常人不能吃的苦,硬是把三个儿子带出来了。爱心暖心,刘汉珍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刘汉珍还代种五保老人薛广英的自留地等农作物近一亩田,平时嘘寒问暖,家里吃上好的,总要端一碗给老人。
如今,刘汉珍的三个儿子都早已各自成家立业,各家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大儿子是一名油漆师傅、二儿子在企业上班、三儿子做外线承包业务。刘奶奶是孙辈绕膝,满堂和气。刘汉珍把对儿子的教育和熏陶,继续影响着孙辈们。她把自己以前的经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最朴实的方式,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传授给孙辈们,嘱咐他(她)们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二、七年如一日,照顾精神残疾、瘫痪在床的五保老人。
2014年,精神残疾的五保老人薛广英已经88岁,神智不正常,已经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来陪护照顾,而这时,刘汉珍也已经67岁(她自己也有多种老年疾病)。她主动克服困难,不愿意在家闲着,总想继续发挥余热,她再次向薛广英老人伸出了暖心的手,她与老人同吃同住,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直至2020年8月老人去世。
照顾老人是难事;照顾瘫痪的老人,更难;照顾精神残疾的瘫痪老人,是难上加难。 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夏天,气味难闻;冬天,被子厚,帮助老人翻身都困难。刘汉珍不怕吃苦,不怕味道难闻,她说,我就把她当作我的亲人来伺候,将心比心。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老人,自己动手在老人的床边搭了一张木板床。夜间,老人有什么事,轻轻敲一下床沿,她就能听见;老人一有风吹草动,她立即起床查看情况。
针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良好的照顾和饮食、疾病治疗,是分不开的。刘汉珍照顾薛广英,真的费了心,用了功夫。坚持每天给老人梳洗,每天换洗衣服,被子定期晾晒,房间的经常通风;对不同的季节,注意调节好室内温度,保证老人住的舒适,心安。对老人的饮食,刘汉珍一天三顿端着喂给老人。每顿之前,她要先尝一口,看看口味、冷热程度。根据老人的情况,进行膳食的合理安排,蔬菜水果、面食谷物多点,荤菜适当点。
老人的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肠胃功能还非常不好,有便秘,还经常有大便、小便在床上。老人言语不便,便盆有时都来不及拿,遇到这种情况,刘汉珍不嫌脏,厕纸、温水、毛巾,耐心服伺。老人偶有疾病,刘汉珍也总是细心有加。有一次,老人发热,用了常用的药,没效果。刘汉珍用湿毛巾给老人敷着,又打电话给社区干部,一方面又叫儿子开车去社区门诊找来了医生,给老人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薛广英老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如亲人般的呵护,老人的生命得以延长。最后,老人是93岁的高寿,安详、温暖地离开了人世。老人走了,刘汉珍哭的撕心裂肺;老人走了,刘汉珍这几年瘦了十几斤。
三、继续献余热,在社区养老院照顾其他老人。
目前 ,新民社区养老院有近10名老人。刘汉珍说,只要我还能行能走能动,我肯定继续做我开心的事——照顾其他老人。自从薛广英老人离世后,刘汉珍继续在社区养老院,她每天都很忙碌,很充实,服务他人。10位老人中,年来体弱多病的为多,还有残疾人。刘汉珍发挥自己照顾老人有经验的长处。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平凡的人,做了平凡的事,以小见大,弘扬传统,我们给刘汉珍点赞!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华政说,新民社区近年来,好人多、好事多,爱心公益多,民风淳,社区发展持续进入新高度。刘汉珍老人是有大爱之心的好人,义务照顾五保老人多年,值得我们点赞,值得我们社区去大力宣传和弘扬。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刘汉珍老人,做好事、好家风传承几十年,凡人善举,善意善行,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
#百年奋斗正青春#【今天,#怀念拆弹英雄于尚清#】他是拆弹英雄,公安部二级英模。2003年,在拆除11枚自制定时炸弹的最后一枚时,他身负重伤,致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100多块碎片留在体内。11年间,他忍受着伤痛,办公桌里有一鞋盒止疼片。2014年的今天,58岁的黑龙江民警于尚清去世。怀念!向英雄致敬!via.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