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皖江文化研究会一行,徒步考察湘军外壕谷桥大沟集贤路东段。沿大沟畔行走,路况复杂,匍匐兼翻越。湘军围城安庆一百六十年后,皖江人以精准的文献考证,不可阻挡的田野考察精神,首次揭开历史面纱,还原近代史这一页雄浑壮阔的场景。
[兔年大吉][兔年大吉][兔年大吉]“春姑娘”[可爱]到安庆视察来了吗?别急,往下看![笑][笑][笑]
公元1359年,9月。陈友谅前往安庆前线视察工作,并派人将自己的左膀右臂赵普胜喊来布置工作。赵普胜大喜道:“最近战事吃紧,好久没有与老领导相聚了。”当即命人备上好酒,再来个烤全羊。布置妥当后,毫无戒心地前往雁水义去见陈友谅。

刚登上船,便喊道:“大哥,我来了,我好想你啊。”殊不知陈友谅则一脸冷酷地道:“赵普胜通敌叛国,给我拿下。”可惜一代骁将还没来得及喊冤,便被狠心的陈友谅斩杀当场。
陈友谅此举无疑是自断其臂,当时陈友谅麾下有两大猛将,一个是张定边,另一个就是这个号称“双刀赵、万人敌”的赵普胜了。他们三人是陈汉国的铁三角,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那为什么陈友谅要杀赵普胜呢?
这笔账还要算到朱元璋的头上,当时分为三股势力,张士诚最有钱,陈友谅实力最强,朱元璋则是最弱的一个。
朱元璋为了拓展自己的根据地,派出自己的王牌大将军徐达,进攻安庆和池州一带。这里的守将正是陈友谅军中的三号人物赵普胜。此人水战能力非常强,陆战也不逊色,且通读兵法。徐达和赵普胜多次过招,徐达不能胜。徐达无奈选择退兵,你这边一走,赵普胜便率领骑兵骚扰、掠夺朱元璋地盘的百姓。

朱元璋郁闷不已,心生一计。正面打不下去了,我就从你内部下手。于是秘密启用敌军城内的暗桩,送信给赵普胜的门客,假装送错,交到赵普胜手里。用来离间赵普胜与其门客的关系,赵普胜信以为真,要杀门客。
暗桩对门客开展营救,并给予重金,让其去陈友谅面前揭发赵普胜要投靠朱元璋。而陈友谅此人生性多疑,从他用人唯亲这点就能看出。
门客的揭发起到了效果,陈友谅确实犯了嘀咕。因为当时赵普胜手握十几万大军,在军中的地位也是超凡的,如果投敌陈友谅的小命恐怕不保。
陈友谅只是想想就后背发凉,于是连最基本的调查都没有。直接前往安庆对赵普胜实施抓捕的计划。
为保安全,陈友谅选择在船上接见他,并安排军中猛将和死士,不然以赵普胜之勇,人少了还真未必拿得住他。
抓捕行动非常顺利,因为赵普胜丝毫没有觉察到异常,可怜这个耿直、忠义的汉子。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于帝王的猜忌之心。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怒吼三声:“好!好!好!。真是大快人心,陈友谅自剪羽翼,我的大业何愁不成。”
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个人只有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原因就在于朱元璋的格局最大,同样是杀人,朱元璋是选择在天下一统之后,诛杀功臣,虽然名声不好,但国家政权却死死握在手里。
反观陈友谅和张士诚,无一不是,在成功的路上便开始清算曾经一起打拼的战友。输就输在战略格局上。
参考文献《明史》#头条历史##历史##历史回眸#
1953年2月,毛主席沿着长江先后到江苏南京、安徽安庆等地视察,公安部长罗瑞卿、华东军政领导、江苏、安徽、上海相关负责人陪同视察。
照片左起:公安部长罗瑞瑞、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主席、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陈毅、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

安庆党政代表团赴九江市学习考察
作为全市双招双引“三看三比”2022年第四季度巡回检查活动的重要内容,1月8日,市委书记张祥安、市长张君毅率市党政代表团到江西省九江市学习考察。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市长杨文斌陪同考察。九江市领导蒋文定、廖奇志、占勇、余文生、应炯、刘武爱,九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柯尊玉及市委秘书长匡建军、市政府秘书长吴华丰,市领导周东明、章松、胡红兵、花家红、耿延强、吕栋、李明月、徐雄、王赵春、梅耐雪,安庆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剑及市政府秘书长刘文俊等参加有关活动。
代表团一行先后来到九江市八里湖新区、九江经开区、湖口县等地,深入九江城市展示馆、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TCL空调器(九江)有限公司、江西科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巨石玻纤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一德粮油有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产品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前景等情况。其中,巨石玻纤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100万吨玻纤年产能,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体第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900亿元,位列江西省省级开发区第2位。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最主要的个人护理材料生产商之一和国内首家、全球最大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商。在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大家都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对九江市坚定“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思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放大工业新优势、重振工业新辉煌的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赞扬。

大家表示,九江市抢抓发展机遇,一个个蕴含巨大发展潜能的产业项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无不让人深受启迪、思变求进。该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倾力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希望两地今后进一步完善常态化交流机制,加强联系对接,深化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推进两地源远流长的情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互学互鉴、携手共进。
来源:安庆市人民政府网、掌上安庆
#外壕 护营壕 内壕# 民国《怀宁县志》卷十二“兵事”,“国荃帅兵围安庆城,凿长壕为困贼”,对长壕亦有记载:“长壕凡三道,一道拒城内之贼,使不得冲出壕,最阔最深;一道距城外援,离官营较远;一道护本营。兴工一年,兵民两役皆前古围城所未见者。然城卒恢复,兵未挫衄,亦多长壕之助云。”可见,湘军一共挖掘三道长壕,内壕、外壕之间,在其营寨周围,还有一道护营壕。四十多年前,李帆群先生根据此文献记录做田野考察,他认为第一道长壕(外壕)在五里墩,横过乱石堆,再偏南;第二道长壕(护营壕)在高花亭,但他还是有些疑惑,“但从长壕都横列于山丘南坡的地形来看,其作用主要还是阻挡安庆城内守军的出击”,那应该还是内壕;第三道长壕在二里半,在靠近热电厂东北的山丘上,东端大部分已被庞大的厂房覆盖。民初安庆城地形图,李帆群先生考察的第一道长壕(现名十里大沟)、第二道长壕(现名花亭大沟)都在,但是在第一道北边,还有一道长壕,现名谷桥大沟,从集贤工业园通到石塘湖,李帆群先生没有关注到。此条长壕更有可能是湘军外壕,而略呈南北向的十里大沟则是护营壕,“横列于山丘南坡的”花亭大沟是内壕(图一),这个结论也部分解答了李帆群先生当年的疑问。

53年毛主席视察安庆,一个搬砖工人引起重视,当即批示:给予照顾。
1953年毛主席来到安庆视察,安庆是我党创始人陈独秀先生的家乡。到这里毛主席想起这位早期领导人,毛主席心中感慨万分。他特意询问当地的工作人员:“陈独秀家里还有没有什么人在?”
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陈独秀当时一家基本死的死、走的走,但还真有一个人留在安庆。这个人就是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
当时陈松年43岁正在砖窑厂做工,人到中年的陈松年基本体会上了世界上的一切苦难,他这半辈子过的是颠沛流离。即便全中国解放没有性命之忧,但他的处境依然很尴尬。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基本做了一切能做的工作,可是日子过得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毛主席得知陈松年的遭遇后和众人交代,作为陈独秀的后人,陈松年可以给予特殊照顾。在主席的关照下陈松年一家人每月有了30元补贴。陈松年也换了一个更轻松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总算往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陈松年这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作为陈独秀三儿子的他,为什么最终沦落到窑厂做工呢?
20世纪初期中华大地饱经战火春悲惨,清王朝陨灭后各方势力纵横交错,百姓民不聊生。毫无疑问,当时的中国又到了危亡关头。一些有先进思想的人决定应顺应中国的发展,需要组建一个新兴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都知道,作为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陈独秀参与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到1927年这几年陈独秀一直担任党的总负责人。然而,种种原因下1927年的7月陈独秀辞去一切职务。
时间到了1929年11月,陈独秀因为违反中央的相关规定被开除党籍。即便陈独秀党内最后生涯不是很光彩,但他的几个孩子都流淌着党的血液。比如他的长子陈延年以及次子陈乔年都和陈独秀一样,早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
1927年4月,这两兄弟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过了一段时间陈延年就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陈乔年则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两个人的成就可谓非凡。

但是,陈独秀的三子陈松年却和两位哥哥的人生轨迹相反,他这一生都没有参与政事。和自己两个哥哥的唯一共同点就是经历了太多磨难。
时间来到1910年,陈松年在这一年出生于安徽安庆。他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异了,1913年陈独秀因革命运动导致兄弟三人受到追捕,士兵来到家中时两个哥哥跳墙出走。陈松年在邻居的帮助下才躲过一劫。
长大之后,陈松年没像哥哥们一样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或是国外留学,他还没有大学毕业就辍学。好在,得益于家庭熏陶陈松年依然有着极高的修养。
1927年大哥在上海被害,全家人得知后悲痛万分,由于父亲不在家17岁的陈松年和姐姐一起前往上海,为哥哥料理后事。
没想到,一年时间不到二哥陈乔年又在上海被害。连续失去两位亲人陈松年的姐姐陈玉莹受到极大的刺激,很快也去世。她去世的时候连30岁都不到。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政府拘捕并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陈松年强忍着父亲的悲痛不得已操起一大家子人。1938年,陈松年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前往汉口看望陈独秀,一家人来到了江津,在这里陈松年照顾一同前来的家中长辈。
1942年陈独秀离世,陈松年此时连棺材都买不起,只能把父亲暂时安放在简陋之处,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将父亲带回故乡安葬。
此后,陈松年的日子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加窘迫。一家人在江津无依无靠,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指望陈松年。陈松年当时在外面教书挣钱。后来陈松年为了生计又换过多个工作,在故乡安庆做过砖窑厂工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好在毛主席关注到了陈松年,给予了他照顾,一切才向好的方向发展。
1978年末陈松年来到安庆市文史馆工作,这一年已经是古稀老人的陈松年总算是找到了父亲陈独秀的墓。此后每年坚持步行10余里为父亲扫墓。1990年陈松年因病去世。作为陈独秀的后人,他这一生真的经历了太多。

#安庆 无锡# 长期关注和研究近代安庆城市文明转型的朱庆葆教授,三十年前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就是《抗拒与变迁 —— 清末民初安庆城市转型初探》,2004年我主编《皖江文化与近世中国》,收录朱庆葆教授两篇论文:《清末安庆的政治与社会变革》《安庆城市近代化对影响因素与变化轨迹》。2006年无锡市考察团前往安庆专题考察,学习安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验,对安庆“挖掘文化底蕴,营造皖江文化特色”予以赞赏,并坚定了信心,“我们有客观存在的优厚条件,倘若我们还有安庆人锲而不舍、事在人为的精神,那么无锡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指日可待。”(《无锡日报》)一年后,吴文化发源地无锡,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朱庆葆教授现任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院长,牵头推动《无锡史》《无锡运河丛书》编纂。在长三角一体化,江南文化大背景下,皖江文化板块与吴文化板块,明清南直隶、江南省时期的上江与下江,内部丰富的文化毛细血管,正在贯通一个超强系统的人文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