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的就好好看看
职教教书匠机械设计专业正高级讲师一文读懂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如何套改
职级并行为何让更多的干部平躺?国家实行职级并行几年,没有看出在激励干部队伍积极性上实质性的转变,反而出现大面积的躺平。本来国家实行职级并行,主要意思是用两种方法解决干部队伍晋升问题,也叫两条腿走路。一种方法是实际职务提升,另一种方法是级别晋升。 实行职级并行就是要解决长期没有得到实际职务提升的普通老实人,参加级别晋升,让这些老实人享受一些福利待遇,不至于一辈子辛辛苦苦工作,在职务提升上吃亏,在经济待遇上也吃亏。事实与初衷恰恰相反, 现在职级并行成为内卷的主要原因,不争实职争虚职,不看成绩看提级,不担责任享受待遇。有些领导,掌握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成了干部任用中的另一块肥肉,也成了解决领导双轨的良方,本身就在快车道,还要挤占慢车道超车。比如:说是要解决没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问题,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多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了职级,而且级别越高晋升的越多;说是要解决工龄长的人的晋升问题,现在是工龄长的人不一定能晋升,而一些工龄短的人却靠着和领导的关系得到了晋升,原因竟是为了激励年轻人有担当,把职级晋升成了所谓的奖品,而得到这个奖品的年轻人,并不一定是有担当,个中原因你懂的;说是要结合能力等因素考虑晋升的问题,但一些人一直能力平平,却在退休前弯道超车,照顾性地晋升了职级,能力在这个时候不重要了;说是要解决基层公务员的晋升问题,但是发现越是基层,职数就越少,晋升就越难,而且基层人员实行混编,有限的公务员编制全部被机关领导占完了,基层人员过去还是公务员,最后连编制也没有了,哪里还有职级并行可言。我的同事在取消省以下垂管前都是带编国家公务员,到地方后机构合并,一个单位300多人只保留15个行政编,基本都是副科以上领导,其余所有人员是什么编,没有人说得清楚,最后一个个退休,地方根本就没有实行职级并行,只是在领导层并行几个退休的人;说是标准统一,综合考虑,有的地方是照顾临退休的人,有的地方是照顾在职的,有的是照顾工龄长的,有的是照顾能力强的,有的是按资排辈,有的是看情面。其实就是领导制定标准,想让谁上,标准就符合谁。理想与现实往往不一样,一把手提拔干部的现状不解决,职级并行就是腐败的另一个温床。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说干部不要平躺,还需要积极向上,只能是另一个理想。
职级并行当初给基层干部宣传的是不让老实人吃亏,所以很多人放弃了实职的竞争,老老实实干工作。但是现在发现:老实人都被骗了!当初放弃竞争实职的人职级受名额限制,基本原地踏步,反倒是那些竞争上实职的人方方面面都优先升级,即得名又得利,工作还可以选轻松的,老老实实干工作还是得老老实实干工作!而且年龄大的人受年轻领导的压榨!这就是人老不值钱!
心语伊涵鄂尔多斯市公务员职级并行为何让更多的干部平躺?国家实行职级并行几年,没有看出在激励干部队伍积极性上实质性的转变,反而出现大面积的躺平。本来国家实行职级并行,主要意思是用两种方法解决干部队伍晋升问题,也叫两条腿走路。一种方法是实际职务提升,另一种方法是级别晋升。 实行职级并行就是要解决长期没有得到实际职务提升的普通老实人,参加级别晋升,让这些老实人享受一些福利待遇,不至于一辈子辛辛苦苦工作,在职务提升上吃亏,在经济待遇上也吃亏。事实与初衷恰恰相反, 现在职级并行成为内卷的主要原因,不争实职争虚职,不看成绩看提级,不担责任享受待遇。有些领导,掌握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成了干部任用中的另一块肥肉,也成了解决领导双轨的良方,本身就在快车道,还要挤占慢车道超车。比如:说是要解决没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问题,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多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了职级,而且级别越高晋升的越多;说是要解决工龄长的人的晋升问题,现在是工龄长的人不一定能晋升,而一些工龄短的人却靠着和领导的关系得到了晋升,原因竟是为了激励年轻人有担当,把职级晋升成了所谓的奖品,而得到这个奖品的年轻人,并不一定是有担当,个中原因你懂的;说是要结合能力等因素考虑晋升的问题,但一些人一直能力平平,却在退休前弯道超车,照顾性地晋升了职级,能力在这个时候不重要了;说是要解决基层公务员的晋升问题,但是发现越是基层,职数就越少,晋升就越难,而且基层人员实行混编,有限的公务员编制全部被机关领导占完了,基层人员过去还是公务员,最后连编制也没有了,哪里还有职级并行可言。我的同事在取消省以下垂管前都是带编国家公务员,到地方后机构合并,一个单位300多人只保留15个行政编,基本都是副科以上领导,其余所有人员是什么编,没有人说得清楚,最后一个个退休,地方根本就没有实行职级并行,只是在领导层并行几个退休的人;说是标准统一,综合考虑,有的地方是照顾临退休的人,有的地方是照顾在职的,有的是照顾工龄长的,有的是照顾能力强的,有的是按资排辈,有的是看情面。其实就是领导制定标准,想让谁上,标准就符合谁。理想与现实往往不一样,一把手提拔干部的现状不解决,职级并行就是腐败的另一个温床。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说干部不要平躺,还需要积极向上,只能是另一个理想。
科级公务员越少,年轻人评优秀的概率越大。
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机关实际参加年度考核的公务员总人数的15%以内,最多不超过20%。处级与科级分开考核。
刚进去转正,都是科级公务员。如果科级公务员人多,上级考虑的事情就多,比如某同志要退休了,从来没有拿过优秀,给他评一次就完美退休;如某同志有机会晋升处级干部,连续三年优秀记三等功,有助于晋升;如某同志在单位十几年,虽然工作不突出,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给评一次,等等情况都需要权衡。这个时候新进公务员往往是被放弃的一批人,等熬到资历了再说。
科级公务员少的情况下,比如三个人,可以评一个优秀,那么三个人年轻人可以轮着来,这时候领导的顾虑少了,新进公务员评优秀的几率就大了很多。
那么什么单位科级公务员少呢?越是级别高的单位科级公务员越少。
为什么?因为级别高的单位,高等级的职位越多,可以到点晋升。普通公务员进去了熬到年数就升职,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就成了处级岗位,只有新进的年轻人在科级。而级别低的单位,高等级职位有限,都在排队等待,轮到新进公务员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
在我看来,初期考核优秀和自身努力关系并不大,选择单位更加重要。
#你到30岁才知道的事# 2002年我30岁,那时我是某科局一股长。放眼全单位,四十多岁的股长好几个,四五十岁的科员更多。
我明白了,我的职务已经到头了。才30岁,我就感到没意思透了。
2003年,一名老股长竟然提拔为副局长。豁,原来还可以这样搞啊!
原来股长并不是我的职业终点啊!这就是农村孩子的眼界啊!在40岁时,我才提到副职的位置上,那是相当不容易啊!48岁时,感觉到副职没意思,便辞去职务了,重新回到科员级,早早走上了回头路。#体制内##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