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文教育考不了公务员(人文教育专业可以考教师编制吗)

#公务员省考##无领导小组# 2021年5月22日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题(无领导小组)

#公务员省考##无领导小组#

2021年5月22日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题(无领导小组)

部分地市部分职位采用

材料: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措施:

一、准确把握时代进程,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

三、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

四、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

五、创新拓展职业成长通道,让乡村教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教师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

七、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八、关心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优化在乡村建功立业的制度和人文环境

九、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任务:

1、第一轮,个人依次发言,你认为最重要的三条进行论述

2、第二轮,自由讨论,行补充2条并且根据9条中选出3条,要求形成统一意见

军队文职上岸经验贴

文职考试呢,总共分公共科目和专业课两门。每个人专业课考的是不一样的,所选的岗位也不同!

我报的岗位是护理类,当然我学的也是护理,就考的护理技术岗了,有关于岗位的问题可以去军队人才网查找!

我建议是现在重点复习公共科目,专业课可以等报岗以后重点学习。那我说一下对公共科目的理解和做题方法叭~

军队文职考试整体的难度并不高,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杂,还是要下功夫的。公共科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国防和军队等!

第二部分主要就是言语、数量、判断、资料(其实就是公务员的行测部分,但是比公务员考察的要简单点)

这两个部分比较简单,都是选择题,并且知识点较多,需要多背,多记忆了解学习

再然后就是专业课,专业课细节就比较多了,主要考的是你大学所选择专业的内容,但是考试范围,以及学习又和大学所学内容不一样,就比较难点了,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本专业的知识肯定是相通的!如果大学专业学的好的话也是会对考文职有很大帮助的!

【太卷了!内地生读港硕,曾经为保底,如今争崩头...】

近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屡创历史新高,加上经济大环境不佳,诸如“最难毕业季”、“内卷”等现象屡在内地被提起,令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纷纷寻求常规之外的去路,其中选择留学深造的例子不在少数,香港便是其中一个热门之选,从而出现“港校热”。

然而,随着庞大的毕业大军“卷”到香港,今年度到香港的赛道也变得格外拥挤,竞争激烈程度超出预期,有内地生更以“像等待被捞起的鱼”来形容自身状态。

据内媒报道,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其中,考研人数为474万,约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四成。

对许多内地生而言,由于有着与外国教育模式相近、大学世界排名高、学费性价比高、时间成本低、离内地距离近等诸多因素,加上有着往年的申请数据参照,申请港校遂成为“上岸”的一大好选择,学历背景较好的申请者甚至视之为“保底”选项。

就读于北京某211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鲁同学便是其中一员,在参考了往年申请数据并咨询过前辈后,条件较好的她原本胜券在握,信心满满地把香港高校作为保底选项,申请了港大的全球管理专业,中大的公共政策专业、全球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大的公共管理专业。

但如今距离申请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她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每次打开邮箱只有望不到头的沉默。鲁同学开始陷入焦虑,不但日花两三个小时在社交平台上看相关信息,甚至半夜睡不着也会忍不住点开邮箱。可冰冷的现实仍摆在眼前。

西北某211高校商科学生方同学的情况也类似,仅仅是一年前,其所在的学院也有师兄姐被中大录取,专业也和她所申请的一样,申请的时间也差不多。

然而,即使自己的成绩甚至要更加好,但申了十多个专业后,她非但未收到录取通知,甚至连面试的邮件都没收到,这对原本考完取消了四次的雅思考试后就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再焦虑的她而言,犹如是一盘冷水照头淋。

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半个月时间,方鹿所在的关于留学申请的微信群组,就从100多人变成了400多人,当中可见很多来自顶尖985高校的学生也在就港校竞争,让方鹿更加感到无望。

而雪上加霜的是,赛道愈发拥挤下,学费也水涨船高。

报道指,港大经管学院开设的7个硕士专业,2023/24年的学费均有所上调,比2022年上涨了3万至6万港元不等,其中金融学和金融科技这两大专业学费涨至46.2万港元。

不过,对于鲁同学、方同学她们而言,即使饱受心理“折磨”,也总比直接就业好,这是因此商科或者人文社科类的就业门槛不算高,大家学历“卷”得厉害,公司会通过学历筛人,而像考研般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淘汰赛也不如留学这条捷径。

与以上两位不同的是,在山东大学就读金融学的陈同学早就察觉申请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据她发现,2020年时,很多“双非”,即非来自985、211工程名校的学生也能得到港校青睐,“说难听点,就是“双非”还有活路”。

可到了2021年情况就大变,她身边被香港知名院校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985高校的,极少“双非”。

鲁同学一度安慰自己还有被学校“捞上岸”的机会,“在鱼缸养著的鱼,等待被捞上来”。不过申港失败的她,目前已把目光转向英国,陈零亦放弃了赴港深造,选择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仍在迷茫中挣扎的,只剩方鹿。

在“卷”的时代下,方同学直言,要是申请上了人文社科专业,未来毕业后打算投考公务员。

日常教育反思录之考试篇#个人认为,任何忽略学生基础,以考试名次考核教师的做法是不合理也是不实事求是的耍xx。以本人几十年育人经验而言,因有以下几种弊端存在:

一是原有学生在分配几个平行班时存在学生素质差异。无论初入学新生还是中途打开的班级,要严格保证公平公正,据我所知,就算目前教育最发达国家,仍无此先例,因为这操作相当复杂且缺乏科学理论支撑。如果仅凭一次测试作依据显得简单粗暴,而且考试环节有不确定性和其它因素,更不要说连这环节也没有的神操作。

二是对学生成长不利。忽略学生个体差异一味追求平均分做法有违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严重忽略人文情怀。这是种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如果上边以此作尚方宝剑,老师们自有对策,有的占用不考核的课程,有的教学生考试舞弊等等不一而足,你尽管多少检查组放马过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基本国情。再说这是你们大腿要扭到的分数。于是,就算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所长,也被迫赶往考试这道独木桥,长此以往,不用屁股思考的人都能知道会有何后果。

三是对教育而言,是种严重伤害。首先以牺牲教师师道尊严而取悦于社会这做法属自降社会地位。比如年终和学生一起考试和不太合理的考核等。从没听说过医生和病人,公务员要和工作对象一起考试的,教师入职有门槛,管理考核有专职部门,这做法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这种自上而下,完全不顾及教师意愿的粗暴行为是种自我内耗,教师被迫在焦虑,烦躁,高压的不平环境下工作,对教师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很难想象在此氛围中,学生又能好到哪里?

四是对社会发展不利。孰能想象,无论哪个学段,家长及社会会对盲目追求分数而忽略孩子其它发展的学校教育满意,会对一个只会考工考干之外一无所长的大学生满意。

综上所述,简单粗暴的唯分数论是教育史上极端方式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就像一个人的美德修养无法评分,学生的长期潜力也不是一个分数可评判的。社会需要客观冷静地评价教育,就需每个公民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是教师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神圣使命,做教育者,更应守真如一,牢记使命,不要为顾及自身乌纱,今天听某领导说往东就往东,明天听某检查组往西而西,这种无所适从的无厘头现象,不应出现在一个智睿而有素质的教育管理者身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1003/
1
上一篇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下一篇 2016公务员调资(2021年公务员调工资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