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四线小县城事业单位的专技,进入体制内已经12个年头了。前6年由于没有编制,干着一样的活儿,又累又忙,拿着超市收银员的工资(一个月不到2500,没有公积金,保险最低等次,没有年终奖等任何其他收入),心里非常不公平,每天熬夜备考。
回想备考那两个月,宝宝才两岁多,晚上下班后婆婆就把门使劲一关,孩子他爸也在异地上班,喂孩子吃饭,带出去玩,给孩子洗澡就全是我一人。等孩子睡了都十点多了,我就起来做题。有多少个晚上我做着做着在沙发上睡着了惊醒,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很难。
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开学时,我考去同一地级市内另一县城的单位报到只剩不到一个星期,开学时孩子不习惯天天回家哭,我走的时候也非常放心不下。于是每个周一三五便找顺风车回家,下班后赶到家起码都是晚上七点多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来,先步行几分钟去公交车站,坐几站公交到顺风车司机约定的地方,再跟他去工作的县城,到了县城又打车去单位……这样反复了三年,虽然来回跑非常累,但是能多陪孩子,哪怕就是晚上给她讲故事哄她睡觉,再累也是开心的。
后来2020疫情,春节七天没休完,就被强行召唤回单位,两个多月时间硬是周末一天都没休息,我们这个单位比较特殊,大事小事都有我们单位参与,每天忙到九点多下班,数着星星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步行五十分钟回到宿舍。
后来孩子在我娘家的老家玩,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口鼻流血,精神也不好,爸妈带着她去医院,我当时正在加班,哭着视频里喊着宝宝不要睡……还好最终就是鼻子被撞出血了,没有大问题,否则我真的不会原谅自己。
后来半年学校停课,在家里越来越管不住,因为她和奶奶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她奶奶也听不得任何说她带孩子不好的话,当然我也从来没说过,就算从来不说什么奶奶哪里不好的话,她还是会把我当一个假想敌,我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任何任何,她都会联想到是我在对她有意见,在针对她。
心累,真的好累。周末都不用管孩子,也不用管我们,每周的地都是我周末回来拖,孩子在小区里上学,就在我楼下不到五十米,每天接送也非常便利,家里开销孩子开销都是我。按理来说,应该体谅我们一家三口三地分居,还只50多岁,身体也吃的消。可是,还是不满意,每次回家都是抱怨,板脸色,我什么都不敢,只有晚上孩子睡了躲在被子里哭,真的数不清那时候流了多少眼泪。
后来开学时,我果断给孩子转学,转到我工作地,虽然是租房,虽然放学时我还没下班,没办法去接,只有请别人接,接一次10元,但是孩子好歹在自己身边,也暴露出前三年教育中不少问题,至今都难以纠正过来。
2年前,无意中体检查出大问题,幸福癌,呵呵,也是长期嫁他们家的后果,可是依旧自己带孩子,老公的调动又被领导刁难(前一篇有说到),感觉生活真的无望了,没有快乐,看不到希望。每天身上背着沉重的工作任务,365天24小时待命,每天回家孩子的晚饭、功课、日常照料,我真的已疲惫不堪,也不知道哪天说不定就突然累死。
考到这个体制内,真的只有考上那一刻是快乐的,我也不知道,当初那一步是对还是错。现在生病了,终身服药,工作任务重,可是也不敢辞职,起码再生病也不会被辞退,这估计是体制内最具有优越性的了吧,唉!
希望今年,老天能对我好一点[祈祷][祈祷][祈祷]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被查# 特别好,金融反腐进入到深水区,以前中国邮储银行的行长,联通的总经理李国华,涉嫌贪腐,以及严重违纪违法,已经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现在一般按照流程,这种级别的干部,一般都是由监察委员会和中央纪委审查完毕后,然后再移送检察院批准逮捕,正式起诉。
邮储银行a股上市,当时李国华就是上市时候的行长,之后被调任到联通担任总经理,在2020年退休。退休后不到两年现在移送审查。退休可不是避风港哦,过去所做的事情总是要负起责任的。金融圈的反腐败,现在如火如荼的在开展,前几年金融圈的乱象现在逐渐在整治,那么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的个人,以及在乱象中渔利的这些干部,也一样要付出他们的代价。
今年刚一开始,国家打虎不断,从副部级一直到正局级副局级一路延伸下来进行打虎,受到了全国民众的一致欢迎。这些贪腐分子靠一己之力,败坏党和国家的名誉,不去为民众做服务反而趁机大肆捞钱,不抓他们抓谁呢?太好了!大的点一个赞。头条热榜
广陵区商务局副局长戴璐,在2020年,还只是某街道的一个委员,然而2022年,却调任为副局长职位。这职位调动足够让很多体制内工作人员羡慕了。
1. 高启胜和陈书婷的死:
高启胜跟大嫂陈书婷在第三集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们的结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时有一段是高启强,岁数大了之后,头发已经花白的状态,他在一个茶馆里给弟弟高启胜和妻子陈书婷各自倒了一杯茶,但是座位是空虚的,在这里,镜头特写有缅怀之意。
至于高启胜和陈舒婷是怎么死的?电视剧里一直没有说,但是这两个人一直都不是一条路的,两个人不对付,极有可能是相互残杀。
2. 老乔成为了高启强的手下
当时这个老乔还跟高家龙虎兄弟与高启强打斗,还有殴打高启强的剧照,后来却成为了高启强的手下,还帮高启强带人一起捣乱,以故意停电为由引起冲突,后来被公安带回去警局审查,但是发现根本不是附近的居民。他当时说我是见义勇为啊!还有他手下的兄弟,高启强当时打人的时候已经把他下面的兄弟全部收编了。
3. 剧中的程程跟安欣居然是同龄人,都是1975年出生的。
第一集就介绍了安欣显示,他是1975年四月18号出生,如果按照阳历计算的话,应该是白羊座。
有一集程程过安检时,警察要求出示身份证,这个时候镜头给了特写,显示是1975年出生。
4. 安欣不可能升职
安欣是1975年出生的,在2020年,李达康书记到达京州时,刚好4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又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理应是重点培养对象,但是没有发现组织对他有任何培养意向。而安欣已经早生华发,说明这些年他历经磋磨,心中的理想始终没有得到实现。我猜他在这个过程里失去很多很多,兄弟情、师生情、亲情、爱情,而且一直未婚。45岁的安欣意志消沉,不信任所有人,但仍然保留着心中的火种。这也是剧中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安欣的原因———安心。
5. 明升暗降
安欣2020年的职位是宣传科科长,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应该背后有人故意把他调离了,核心案件部门,刻意不让他参与案件调查,但是又碍于安长林的面子,所以使用明升暗降给他了一个科长的职位。
经验和阅历都欠缺的人,但是又听上级话的,已经升为队长。
在警队里一直跟安欣互怼,抬杠的那个警察叫张彪,2020年的时候,张彪已经是警队的大队长,属于一线队伍。警察队里面所有人称他为——彪哥,由此可见,安欣是被刻意隔离的。
张彪给大家发了调查表,调查表被吐槽“形式主义”。这说明,这个年纪在一线仍然是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但是更为优秀的安欣却被调离了。
6. 高启强的一儿一女,女儿成了破案关键
安欣在李达康书记去高启圣故居时,特意提到了高启胜的一儿一女,儿子是高晓晨,是大嫂带来的,但是后面生的女儿不知道是不是高启强和大嫂所生。最后的结果是,老莫死了之后,高启强领养了瑶瑶。大家还记得吗?安心曾经给瑶瑶了一块雪饼,并且告诉他妈妈去了远方。瑶瑶最后成为了该剧的破案关键人物。
7. 官场结构,一把手外来的,副手本土的。
第一集的时候,赵立东说,书记去北京了,下面由我来主持工作。后来,赵立东做任何动作,都会向上级请示,但是都会被批准。
这是剧中非常好的一个官场细节。其实是我们领导班子的常见现象,老大轮岗,干好了升职调离,而老二通常是土生土长起来的本地官员,副职通常在本地扎根更深,更容易结党。在很多地方非常常见的现象。
8. 人物变化
片前几幕里,有一些耐人询问的细节,比如安欣左右脸的形象反差,说明安欣从年轻到年老一直在追查这些事,虽然表面隐忍,但从未放弃过。
还有一幕大黑伞,伞下扎根,也说明这个黑色的保护伞扎根极深,轻易难以拔出。
9..孟德海有没有黑化
片前全是黑社会,另一幕全是好人,孟德海赫然在好人的第一列,也许恰恰说明,他在关键时刻给予了重要的协助。他可能非常清楚这个黑暗势力的保护伞到底有多强大,不敢一个人贸然的前进。
前阵子,公司开始裁员。原本以为入职不到一年的员工格外危险,确实也走了不少新员工,但入职不到六个月的部门秘书却升职加薪,直接由部门秘书调任事业部总经理助理。
起初,我们以为是她有熟人在。后来,刚离职的人事小姐姐否认这一点,她倒不是内推进来的,关系牢靠的可能性很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发现她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方面,而事业部总经理时常夸赞她靠谱。
有一次,公司原定举办大型的推广活动,但还没落地就开始裁员。很多活动负责人相继离职,丢下烂摊子也没人处理。总经理自然要管,但他也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她总能把待处理的事项罗列清楚,且给出“谁负责更合适”的建设性建议。
我们倒是见过不少会表现的职场人,报告写得特别漂亮,很擅于项目管理,给领导的感觉是有料,却不一定靠谱。她任职总经理助理后,不仅帮助总经理把需要处理的大小事项理清楚,还跟进到位,让事项逐一落地。
重要的,是她每日要在固定的时间向总经理汇报三次。即便总经理因有事未能及时听她汇报,她也会记录下来,在约定的下一次汇报时间,再补充汇报。总之,任事情再多,她都不会落下。
此外,她还擅于帮助领导做决策。先给出主张,再给出自己的思考,是站得住脚的决策建议,再由总经理决策。得到明确指示后,她又开始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决策快速落地。
总而言之,我们虽非秘书岗位,但相通之处,是我们都需要向上管理与汇报,沟通在所难免。如何沟通才能让领导刮目相看呢?
1、有清晰的主张,且有合理的论据支撑,做出的决策需切实可行;
2、工作汇报做得再漂亮,也要有落地的动作,会汇报,更要会做事;
3、把握细节,让每一个事项都可追踪,能落地。
#靠谱职场人# #2020毕业季# #职场热点榜#
#聊聊白发那些事#
人生几十年,从青丝到白发,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1960年的生人,高中毕业离开学校,1978年参加了工作,到偏僻的沟里当了一名铁路养路工。城里长大,没有受过罪吃过苦,18岁成人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扛枕木、抡洋镐、拧螺丝、起道钉……繁重而艰苦。夏天风吹日晒,冬天寒冷刺骨。工作上的艰辛还能克服,但生活和精神上苦楚苦闷却让人难熬。
日复一日,坚守四年后,因家庭原因调离铁路,回到地方工作。第二份工作是县里广播站的线路工,爬杆接线的积极工作。到新单位是宣传口,本人在当时文化不低,又爱好读书写作。观察和发现,写作可以提升和向上,就业余时间跑乡窜户收集素材,然后写成新闻报道。很快,写的有血有肉接地气文,上了当时省报、电台,接着一发不可收拾,本人所发上报的文竟比专司的记者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县里来到指名道姓的表扬,广播站领导决定调站上做专职记者、编辑。随后几年,本人工作更加努力,转干提职到政府部门。接着又考学,转行到检察院工作。在检察系统工作三十年,成为部门领导,高级检察官。赶上国家司法改革,2016年入额成为员额检察官,2020年11月到龄退休。
人生经历令人感慨,过往的历程历历在目。回顾往昔,从血气方刚、年青气盛的黑发青年,到现在满天白发的老人,让人得到许多启示。年青时受到小挫折和不如意,不去消沉也不要怨天怨地,而要暗下决心去默默自强奋斗,这才是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顾昕吃软饭是事实,但不要忽略,顾昕家真的很强,在中国已经算是富裕中产的标准了。
就按“2020中国家庭阶层报告”来看,能调动600万到1200万的人,全中国只有0.5-1%。
顾昕家可以调动700万买房子,可以看出他家的实力。况且,这是顾昕家在2017年就能调动这么多资产。
顾昕家显得穷,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葛玥家太有钱。打个比方讲,顾昕家的穷就像《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家遇见达西家一样,是相形见绌。而伊丽莎白家在当地是望族。
再来看看顾昕本人的实力,身高和颜值,都是稀有品。顾昕是一本毕业,中国一本平均才12.43%。
一个人能集齐一本学历,超越99%中国人的原生家庭,颜值过关,科级公务员,职业稳定,说顾昕是稀有人种,不过分吧。
#电视剧心居征文#
教师辞职的背后,恐怕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5年,顾少强老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红遍网络,这么多年过去,顾老师看世界的感想是什么?有没有后悔?
2020年,深圳熊芳芳老师在还有七年即将退休的情况下,“不愿一生被人安排”,毅然辞职,“净身出户,不带走一片云彩”,据说她选择了线上教育。
2023年,山东崔俊杰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选择了辞职,“去做自己理想的教育”去了。网传崔老师辞职的背后,恐怕还是有一些原因的。如果网传属实,崔老师的理想教育恐怕并不理想。
顾老师、熊老师、崔老师,都是以辞职而红遍网络的,也符合他们并不安分的个性。至于他们以前经历了什么,他们的现状如何,我们还是很少得知的。
不过,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气。作为一名体制内的教师,安分守己的居多,老师们也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编制。但近些年,身边确实有一些年轻教师辞职,让人觉得有些可惜,但仔细考虑一下他们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
我的两个外地同事都先后辞职,一个是因为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在父母生病时无法予以照顾,只能辞职后重新考当地的编制,好在她顺利考上了;一个是因为对象在老家,两地生活不便,只好辞职,工作另作打算。
是的,我的两个同事并没有高大的情怀,教师职位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份工作,在工资并不算高的时候,为了家庭,他们只能做出牺牲。
我是八十年代入职的老师,在过去的这三十多年里,很少见到主动辞职的老师,虽然当时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但大家依然还是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这些年,辞职的老师越来越多,当然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主要的原因,还是跨区域的调动基本无法实现,逢进必考是基本原则当然,如果有名气的教师,倒是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去往更好的学校,普通老师只能辞职解决问题了。
扬州戴副局长霸屏,吃瓜群众总算抵御了部分新冠的伤痛。
某地某部门,把各县级有姿色的女干部都集中安排在市区工作。你们说女工部是报到还是不报到?
调动理由是方便局里以后的宣传工作。
以工代赈来了!专家:不养懒汉,让低收入群体有尊严地赚钱
如果说前两年的关键词是“核酸”“静默”,那么进入2023年以后社会的主旋律应该是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努力提升居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国家发改委已提出要在3月份开始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据专家介绍,以工代赈既能避免财政直接拨款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又能让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人群重新就业,通过劳动有尊严的挣钱。
一、什么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的政策在我国近些年来并非首次提出,此次最新提出的方针政策是在2014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基础上,对现行的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补充,中央对于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又做出具体解释和说明。
在中央对以工代赈的最新阐释中明确指出,在以工代赈的过程中,基层单位应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来严格执行。
对此政策,北京大学经济专家苏剑教授做出解读。苏剑表示出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是带动低收入群体再就业,而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并不是主要矛盾。所以才要求基层项目单位能够真正下沉,尽量减少机械和专业人员的使用,将基层低收入人群调动起来,让这些群体通过积极工作有尊严的挣钱,从而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二、为何要以工代赈
自2020年全球受新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也受对外贸易影响,国内外经济的发展都遇到新的瓶颈和挑战。如何提高就业率增加群众收入是摆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平稳过渡,国家要再次完善实施以工代赈计划。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最新数据显示,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7%、4.8%。
对于当下的大部分失业人员,很多人的技能或学历水平受限,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再就业相对困难。以工代赈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这庞大的失业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于是就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是想提高民众收入,工程进展也不是首要目的,那么为何还要这么折腾,不如直接给大家发钱补助?国家之所以推行以工代赈是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如果无差别的进行财政拨款,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无法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明确标签,即使标签成功后也会伤害低收入群体的尊严和感情。而且无差别的拨款还会培养出一批“懒汉”,他们不用工作就能得到收入,为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风气影响。
其次,如果直接发钱给大家还会造成市面上货币流通过多,从而加重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样大家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造成整个物价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动荡。
最后在以工代赈中,虽然工程项目进度不是首要目的,但是工程建设利国利民。政策初衷是即使放慢工程进度,也要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有尊严的挣钱。
所以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既为周边群众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同时避免财政直接拨款造成的种种弊端,最后各项工程建设完工后又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实现一举多得。
三、美国历史上的以工代赈
在美国历史上也实行过以工代赈,教科书称为“罗斯福新政”。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迎来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美国的低收入和高失业率,时任美国当局罗斯福采取了一列政策来挽救经济危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以工代赈,大搞基础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从而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语
以工代赈是针对当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市场需求减小的情况下进行的宏观刺激。面对进出口贸易发展受限、国内消费疲软的情况,相关部门对以工代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既让低收入群体有尊严的挣钱,又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平稳过渡。相信随着以工代赈大规模开展,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又将迎来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