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相关书籍文献(公务员书单100本)

搞笑又搞怪的日晷发明家 日晷:话题·故事(10) 中国目前可见的关于日晷的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其中提到,星象家袁充(544-618)在任鄜州(今陕西富县)司马时,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曾发明“短

搞笑又搞怪的日晷发明家

日晷:话题·故事(10)

中国目前可见的关于日晷的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其中提到,星象家袁充(544-618)在任鄜州(今陕西富县)司马时,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曾发明“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

袁充这个人少时聪慧,十七岁就入朝当时南方的一个小国——陈国,当上了“公务员”——秘书郎,后来一路做些小官。不久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袁充便归顺了隋朝,继续混在官场,最高当过蒙州、鄜州司马,相当于掌管一州军政的“副州长”。后来,由于他“性好道术,颇解占候”,相当于现在的专家,于是升任太史令,掌天文、历法及星象观测、占卜、祭祀等。

在任鄜州司马期间,袁充就“不务正业”,沉迷于计时器之类的发明创造,一来二去真就鼓捣出了一个地平式日晷。在科技不发达、信息也十分闭塞的1400多年前,袁充全凭着自己苦心钻研,做出了(地平式)日晷,实属不易。可是袁司马一定不知道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人做出过这个东东,并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所以他的发明过程十分搞笑。

袁充先是将晷盘12等分,插上晷针,然后来到太阳底下,放平了晷盘,准备用针影去对应十二时辰。同时呢,他用漏刻在一旁校验。一连实验了三天,他惊奇地发现,二者所测的时长相去甚远。这就是说,他发现了地平式日晷的刻度不是等分的。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应该继续研究下去,但他却犯起了纠结:大家每天用的时辰都是等分的,我这个日晷没法用呀!所以他赶快把日晷藏了起来,怕别人见了笑话。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说,刻度不等分正是地平式日晷的特点,并不影响计时功能,只是袁充在这个问题上钻进了“牛角尖”,不能回头。此外,他当时一定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赤道”这么神一样存在的东东,否则他别把晷盘平放,而是斜放到与赤道平行,就可以得到时长等分的针影了。那样一来,他不仅发明出了享誉世界的赤道式日晷,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荒唐故事了。

袁充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喜欢给皇上上疏进言,大到建议废太子,小到汇报日影长短变化,归不归他管的、大事小事都要奏上一本。其中最多的就是一些“天象如何如何,皇上大吉大利”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整天刷存在感,拍马屁,生怕皇上忘了他。皇上呢,当然都是最爱听恭维话的,所以经常“龙颜大悦”,“赏赐优崇”,也就是提高待遇,比如局级按副部级、副部级按部级待遇等等。在这一方面,与研究日晷相比,袁充倒是做到了极致,“侪辈莫之比”,就是说同僚都比不过他。

当上太史令后,袁充觉得他发明的日晷该是“露脸”的时候了,“掌天文历法,那是咱的正差”。于是他信心满满地上奏皇上,提出了一个奇葩得不能再奇葩的议案,建议将现行的十二时辰按照他的日晷改为不等分,“以应天时”!

谁料这一次,马屁没拍响,这么荒唐的建议想想都可笑,当然未被朝廷采纳。此后,袁充心灰意冷,无心继续研究,不仅断送了自己一代日晷发明家的前程,地平式日晷也遗憾地从此在中国失传。

其实,说几句题外话,袁充的命运与当代许多专业人才十分相似:明明有专长、有能力,可以在业务方面大有作为,造福社会,半路上却偏要“专而优则仕”,去趟官场的浑水,当上个一官半职,混了个“优崇”待遇,结果专业尽废,前途尽失。对社会来说,多了个庸官,少了个能人。

上一篇:日晷是古巴比伦最早发明的吗?

下一篇:中国日晷的历史为什么这么短?

言语理解与表达

访古是十分感人的经历,尤其是当我们

踏上古代文献中( )的地点时。

亲手触摸庄重威严的利簋,秀丽的铭文

好像把我们拉回到三千年前牧野之战的

场景,( )中描绘的古代社会面

貌在脑海中清晰了起来,我们感受到了

历史迎面扑来的强烈震颤。这种感觉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谓一种致命的“诱

感”。然而,身为一名严谨科学的从业

者,必须对这种诱惑保持足够的警惕,

维护考古记录的( ),这是一名

考古学者的自警,也是整个考古学学科

的自尊。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雷贯耳 刀光剑影 客观性

B如数家珍 白纸黑字 严肃性

C司空见惯 鼓角齐鸣 主体性

D耳熟能详 只言片语 独立性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先看第一空。横线处搭配“古代文献

中的地点”B项和D项,“如数家珍”

形容对所讲述的内容非常清楚,烂

熟于心,“耳熟能详”指听得熟了,也

能详细地讲出来,均表示对古代文

献中的地点非常熟悉,符合文意,

保留;A项和C项“如雷贯耳”比喻

人名声很大,与“地点”搭配不当,

“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

奇,侧重强调“常见”“习惯”不符

合文意,均排除。

再看第二空。横线处搭配“古代社会

面貌”,D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

句或片段的话,对应“秀丽的铭文”

“描绘”,符合文意,当选;B项,“白

纸黑字”指有文字凭证,清清楚楚,

不容抵赖,常比喻证据确凿,不容

置疑,不符合文意,排除。

最后验证第三空。“独立性”指不依

靠他人,对应“严谨科学”“对这种诱

惑保持足够的警惕”表示不被古代

社会面貌所带来的的主观“感觉”所

引导,而失去了自己客观冷静的思

考,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

#公务员考试# 20220113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0661/
1
上一篇佛山市公务员考试(佛山市公务员考试分数)
下一篇 公务员报到要啥(公务员报到需要报到证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