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7次举手后身亡 妈妈:没基础病#
教师,又是教师!从去年5月份的教师威胁儿童案,到一月份的衡水二中打骂学生案,再到这一起七岁男孩身亡案,近几年来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一起类似案件发生。
这些案件发生的背后,毫无疑问都指向了“教师”这一职业最重要的师德问题。从眼下来看,教师已经不再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的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而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达1144.2万人次。还有隐藏在这组数据之外的一个数字,2021年出生的人口总数也就才1062万。
教师人数报考数超过了当年高校毕业生的总和,甚至超过了头一年的新生人口总和。在这1144万人中,通过考试的大概仅有20%多,也就是不到三百万人。在这三百万人中还要通过学校的笔试、面试、甚至人情等等。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人才,或少数的知名小学。许多普通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更愿意明码标价的招聘教师。

就业竞争的激烈,让许多成功突围者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不排除大部分的教师,仍然是心怀责任与奉献的园丁。但在如此激烈的形势下,腐坏确实要比过去更容易滋生。更何况,在这些竞争当中,没有一丁点“师德”的影子。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师德”,并没有成为教师上岗前的考核项,甚至在这起事件中没有成为事后的追责项。
究其原因,教师问题最大的根源是“教师”这个职业与利益牵扯太深。360行,行行都要赚钱吃饭这无可厚非。但360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规矩。公务员贪污徇私,有信访办、反贪局等部门监管。商店卖假货偷税,有消协、有工商局税务局。厨师炒菜不好吃,面对的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但教师当上之后是铁饭碗,教得好自然是名师,但教不好却可以体罚打骂,强迫学习。只要指标好,收入就能保证,生源就能保证。指标好的教师出了问题,学校保,学校出了问题教育局保。一切都因为学校不会被勒令停业,而教师也不是那么好开除。
要想改变孩子们在学校的安全问题,一是要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断绝买卖职位的源头,加大心理评估等师德因素占比。二是要明确惩处制度,体罚学生什么处分,学生安全出了问题什么处分,让孩子的安危与“教师”的生涯挂上关系。当然最后,还是要全社会调整教育认识,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育并不是学校和教师的指标,更不是孩子的分数。教育是启发孩子们思考的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养成良好的品德。有此四点,何愁孩子不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