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102人中,截至目前,至少有10人晋升副部。
单位正营职军转干部老魏定了一级科员,心里有些不痛快,以往的做法是正营军转干部定正科级,套二级主任科员,但现在由于首批套转早已结束,各单位职级岗位基本占满,所以老魏这个去年军转的正营职干部就定级为一级科员。
看完想说,我们这边是这样,县以下机关,为保证2015版本职级并行有延续性,军转按部队级别套改,但晋升就和大家一样按比例。县以上机关,按取得的职务套改,在地方没安排职务的,就是一级二级科员。
其实,这是不允许的!即使没有领导职务,暂按科员行政上管理,工资待遇上依然是按正科级确定,如有二级主任科员职数,就得统一起来,所以这个一级科员,并不是真正的?
(图源网络,侵删)

我的好友:81年参加工作,85年首届教师节,荣获乡人民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顺利晋升为副高级教师。2015年,第三十个教师节,我的好友获得县级“十佳最美教师”。
由于有了上述的条件,有人就问我这位友,申报正高级吗?说真话,在教师前进的路上,谁不希望自己能评上正高级呢,可单凭这点成绩,也许正高级永远都在前面,人贵有自知之明,估计我这位好友只有继续为正高级而努力的份。
2020年十月,好友以副高5级的身份,带着对正高级的渴望和未能申报正高级的遗憾退休了,虽然没能在正高申报的战场上去争输赢,但社会对我的好友并不薄,退休金还是不错的。
#中年男人的生活现状# 名校毕业近20年会过的怎么样?今天来说说胡话。
今年快40了,仍然从事的是基础工作。

我是2002年左右从211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按理说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应该比较少,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有很大机会走向领导岗位,然而我并没有。
2002年毕业的时候,对公务员非常不感冒,觉得当时的公务员学历都很低(中专之类),收入又低,根本看不上。于是进入了一家建筑类国企,干了两年多后,发现挣钱太少,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2004年年底,跳槽到了南京一家建筑企业,挣钱确实翻倍了,但是常年出差,时间长了感觉很难受,于是又想回老家,当时已准备提拔副科,在领导再三挽留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回了老家。
2006年回老家,进了一家当地企业,干了8年,长期顾不了家,非常辛苦,于是又跳槽了。
2015年进入了一家国企,仍然是基层工作,这年萌生了考公务员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结果一举考中。但家里人不支持这么大年龄再换工作了,同时自己也不想再折腾了,于是放弃了。也彻底与体制内无缘了。

截至目前,拿着30万不到的年薪,而同期毕业的大学同学要不在体制内混上了实权领导,要不拿着50万+的年薪。只有我依然在基层。
最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意见稿)已出。
看看硕士、博士研究生去中小学当老师还有哪些优势?
先说6年前吧!硕士研究生教小学四年就自动晋升为一级教师,不需要评审。
博士研究生教高中,过了几年就自动晋升为高级教师,不需要评审。一位认识的南京大学毕业的历史系博士生在2015年跑去沿海城市教高中,早早就是高级教师了,待遇丝毫不比大学老师差。
能直接晋升高一级职称绝对是给高学历的一种福利!职称可是和工资直接挂钩的,差距还挺大。
还要知道评中小学一级教师不容易,评高级教师更难,班主任年限、公开课、论文、支教、获奖等好多条件,听评过了的老师讲,光上交的这些纸质资料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感觉比高考还难,导致好多老师放弃评职称了。

不过这种福利,随着当中小学老师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被取消了。现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视同仁,都按照评审标准去评职称。那学历究竟还有没有优势呢?
看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研究生学历还是有两点优势的:
一、可缩短评职称的时间。
从广东省新的《职称评价标准》(意见稿)来看,假设一个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想要去评高级教师,他只需要在一级教师的岗位上呆2年,硕士和本科需要待满5年。如果你是专科毕业,你必须得在教师岗位上干满了15年,再在一级岗位呆满5年,才有条件去评高级教师。
二、有科研能力,能更快评上高级教师。
写论文,搞课题项目,这是研究生的专长,也恰恰是职称评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很多优秀的老师就因为缺少这项,无缘职称评定。

遗憾的是,这次新的职称评审标准(意见稿)并没有提到工龄和职称的关系,前段时间一直在议论的满多少工龄自动晋升为高级教师的说法,并没有提到。后续会不会有惊喜呢?拭目以待。
2015年,我们所在的企业开始实行304050政策,也就是工龄满30年,女职工年满40岁,男职工年满50岁这三个条件,满足之一,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我们四个一起进厂的同学,有三个都选择了提前退休,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学要去陪读,有的是因为老公在主城上班要团聚,我则是因为厌倦了国企的工作模式想体验一下不同的工作,只有小萍没有选择退休,她选择了辞职。
小萍是自学考取了会计资格证,并且通过了集团财务部的考试,录取到财务部工作。她非常努力,去财务部工作很受领导赏识。2015年,她考下了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国企财务部人员工资很低,她也想出去再找找机会,于是提出了辞职。

我们都很不解,为什么不先办理退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后再出去找工作呢?小萍说,如果退休后再出去找工作,新单位对于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招聘,工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另外以退休人员的身份去工作,社保交不进去了,一般也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现在看来,小萍当初的决定还是挺正确的。她辞职后在一家建筑行业的集团公司做财务,这几年逐渐做到了财务负责人的职务,收入也达到了她的期望值。小萍今年49岁了,儿子今年也结婚了,她说她现在可以考虑明年退休了。
我们三个早退休了7年,这7年陪娃的陪娃,陪老人的陪老人,空闲的时候还要打打工补贴一下微薄的退休工资,好像也没享受到退休带来的轻松快乐。以后与小萍比,退休工资又有一大截差距,生活还得算计着计划着过。
看看,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多么重要!

我评高级教师职称那点事
昨天头条上看到一个问题:乡村教师有的五十几岁才晋到七级容易吗?感慨之下就根据自己的情况,介绍了我们这个地方的一些做法。过后再想想,评职称,政策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硬件。也就是说,政策是职称之门的钥匙,打开还需要自己努力。
我从中级晋升成功至今二十多年,就一直没有放松自己。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等一系列事情都努力地高质量去完成。
教学上,我精心把握教材,认真授课,成绩斐然。我辅导的学生作文,在多家学生刊物上发表几十篇。2011-2013年,我连续3年被评为区县级教学先进个人。
班主任工作中,我关爱学生,科学管理,班级班风正,学风好。2012年被评为区县级优秀班主任,2014年被授予区县级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
在教育研究中,我立足学生实际,长期学习、观察、实践、总结。撰写了大量的稿件。我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等有一百余篇发表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参考》《小学语文教师》《云南教育》《天津教育》《广东教育》《山东教育》《现代教育报》等全国各地有影响的教育报刊或中文核心期刊上。2011年,我撰写的论文《智慧调控 触发精彩》获《教师博览》杂志全国“源创教育”杯征文二等奖。教育案例《喷香的教室》入选全国班主任网络培训教材《专题八 逃学/旷课-拓展案例》。我作为第二顺位(我校校长为第一位主持人)参与的市级课题,在2017年顺利结题。2015年我入选了我市教育科研专家数据库。

我们学校从2006年开始,整整十年都没有中高级职称名额,期间很多老师尤其是老教师都选择了躺平。我始终信奉“机会是给努力的人准备的”,虽然如今乡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时相对降低了一些条件,但现在想来,准备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的等待!
陈雨露副行任南开大学校长,对于南开大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对于南开大学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陈雨露副行长的履历真的很丰富,2005年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为正厅级,2011年45岁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晋升副部级。2015年跨界履新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一名领导干部。履历真的很耀眼。
重要的陈雨露副行长主攻和擅长的应该是文科经管类和货币政策方面研究,对于以工科擅长的南开大学而言更有利于提升综合实力。

江苏一位网友发文,他们学校的孙老师今年3月份退休了,教龄39年,2015年底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目前到手工资分三大块,职业年金627元,养老金7379元,房补贴1453元,每月到手工资9459元。今年夏天把公积金一次性取完,取了19.7万元,把老家的房子装修了一番,现在的老年生活过得很惬意。
我很羡慕这位老师的退休金,高达9459元。很多985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的收入也才和这个工资差不多,年轻人花钱的地方更多,反而没有钱花,等老了的时候工资高得不知道怎么花。
这位老师把退休生活安排得很好,每天读书看报,写写画画,还了解国内大事,在老家过上了田园式的生活,种蔬菜、赏鲜花,空闲时间和儿子孙子唠唠家常,真的很惬意。
但我退休后还有一个想法,利用有限的时间带上老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然后记录下来,或许显得更有意义。老师们,你如何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号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