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PUA“这个词,别管是生活中的还是工作中的,感觉它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了,这两天我又从小王嘴里听到她被领导”PUA“了,怀着一颗好奇心,我查询了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原来这个本意是渣男恋爱中的一种手段,意思是通过打击你的自信达到他精神控制的目的。而职场上的"PUA”则只是换了对象,即领导精准打击员工的自信,以达到从精神上掌控员工的目的。[伤心][伤心][伤心]
认识到这个这个词语后,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不只是小王,我最近半年来遭受的一切不正是“PUA”吗?而且远远比小王要严重的多,因为掌控我的对象是董事长。
前期我也提到过,我们每个小职员都可以直接向董事长汇报,鉴于我负责的销售项目影响较大,目前属于公司一级战略,所以很幸运从半年前开始了隔三差五的汇报工作。每次汇报过程中董事长提出一些问题时,都会教导我们要提升个人专业知识,要么去买书,要么去报班学习,总之我们要成为最懂这个版块的人,成为专家。[流泪][流泪]我一直认为领导说的很对,我自己能力不足,是需要改进的。后来发现无论是谁给他汇报,他都会这么教育大家。汇报完毕呢,他会评价其中的一些小点子比较精彩,但整体的评价都会加上一句做的不够好,还需要改进。就算最终已经定稿了,他也会说一句,唉,先这样吧。这个情况下我们也很忐忑,总认为自己达不到领导的标准,自信心倍受打击。除了汇报的时候,平时也会到我们办公室转上一圈,让我们好好提升个人能力,能力提升了就给大家涨工资,项目干好了,就给大家发奖金?我们还一度认为他是个为我们考虑的好领导。[大笑]所以后来我们很多人都买了书开始自我提升。但半年过去了,有一些项目已经正式运行了,我们认为该兑现的项目奖金应该兑现了吧,结果董事长说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好,还要好好考虑考虑。这个结果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两个员工一度想辞职,但提出辞职申请时,领导给出了一套合理的职业规划,又给留下了。现在想起来,我们是不是一直在被“PUA”呢?
对于管理层呢,董事长也有一套,自他上台后,他给一批领导进行了授权,但并没有任命。授权这个词并不默认,说白了就是操着中层的心,拿着基层的钱。董事长说大家都特别优秀,未来总监的岗位就是大家的,但缺少一个契机,一个业绩表现的机会。明晃晃的大饼挂在眼前,但大家就是吃不到。
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摆脱上级领导的“PUA”,我目前也没想出好的思路,欢迎大家留言指教。
流浪地球2火了,别以为中国科幻片都是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输出中华鹭港价值观,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郝景芳的《折叠北京》就是一个另类。
未来社会贫富不均加剧,阶层固化不流通,人类使用高科技把北京分为三层空间,依次住着上层富人,中层中产和下层贫民,定时折叠切换晒太阳星星,上层可以享受更长更多优质环境,中下层递减,三层内居民相互隔绝,严格限制流动,一旦发现未授权进入者蹲牢房。这是一个有关不平等的故事。
故事的底层逻辑是未来科技大发展,机器替代大部分人力,按照工作重要性人们分类分层,人省出来了如何解决?欧洲是缩短人们工作时间,中国是把人塞进夜晚,要不说这个小说有违咱价值观,另类呢,倒也发人思考。
如果改编电影,这个分层居住的背景设定不符合共同富裕,贫富杂居的中国特点,可以把名字改为折叠香港,或者折叠台北,这样可以过审,为科幻片类型增加丰富度,属于软科幻,能拿外国电影奖。
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依赖于人口规模和密度。我们现在的城市服务业已经占到gdp85%以上,符合世界第一流都市的普遍特征。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通过垃圾的完全分类处理,我们提前实现了本世纪节能减排的目标,减少污染,也发展出成体系成规模的循环经济,每年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的贵金属已经完全投入再生产,塑料的回收率也已达到80%以上。回收直接与再加工工厂相连……”
白发老人摇了摇头,眼睛盯着吴闻:“事情哪是那么简单的,你这个项目要是上马了,大规模一改造,又不需要工人,现在那些劳动力怎么办,上千万垃圾工失业怎么办?”
别想了。其实您应该明白这道理,就业的事是顶天的事。您以为这种技术以前就没人做吗?”
他们今天说起垃圾自动处理的事儿。你说以后会改造吗?”“这事儿啊,不好说,”老葛砸了口酒,打了个嗝,“我看够呛。关键是,你得知道当初为啥弄人工处理。其实当初的情况就跟欧洲二十世纪末差不多,经济发展,但失业率上升,印钱也不管用,菲利普斯曲线不符合。”
反正就说失业吧,这你肯定懂。”老葛接着说,“人工成本往上涨,机器成本往下降,到一定时候就是机器便宜,生产力一改造,升级了,gdp上去了,失业也上去了。怎么办?政策保护?福利?越保护工厂越不雇人。你现在上城外看看,那几公里的厂区就没几个人。农场不也是吗。大农场一搞几千亩地,全设备耕种,根本要不了几个人。咱们当时怎么搞过欧美的,不就是这么规模化搞的吗。但问题是,地都腾出来了,人都省出来了,这些人干嘛去呢。欧洲那边是强行减少每人工作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可是这样没活力你明白吗。最好的办法是彻底减少一些人的生活时间,再给他们找到活儿干。你明白了吧?就是塞到夜里。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次通货膨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去,印钞票、花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消化了,gdp涨了,底下的物价却不涨。人们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