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头条#明天16号所有永州的中小学都正式开学了,开学前学校都要求每个学生提供健康码和行程码打印彩色出来,这一要求对于防范疫情于未然是好的。
可恰恰在永州有些打印店在发疫情财,特别对于来是农村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打印店要到镇上去,而且只有一两家可打印彩色纸的,现在打印一张要3块钱,而且还不允许把健康码和行程码放一张纸上打印,店家只打一码一张纸,一个镇中小学只有几千人,这打印店老板要发这疫情防范财了。
【重要调整:#3月起个人收款码不可商用#】3月1日起,扫码支付将迎来新格局,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个人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
这一变化源自2021年10月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记者了解到,收款码分为个人和商户两种。使用个人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如果商户本身用的就是商用收款码则不受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手机扫码等方式付款不受影响。网页链接
白纸黑字写的,也可以不算数?存单等于合同!说什么都等于耍赖!自己的错误,就必须为错误买单!
梧通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湖南永州,黄某将15000元存入银行,8年后,去取款,但银行却以当年弄错了存单为由,拒绝给黄某兑付利息。于是,黄某一纸诉状将银行起诉到法院。事情是这样的,在8年前黄某将自己的15000元存入了银行,银行也给王某出具了一张定期存单,上面注明:整存整取15000元,存款期限为8年,年化利率为3.3%,期限一年,并且还在上面写有“保值贴补”。
湖南永州,黄某将15000元存入银行,8年后,去取款,但银行却以当年弄错了存单为由,拒绝给黄某兑付利息。于是,黄某一纸诉状将银行起诉到法院。
事情是这样的,在8年前黄某将自己的15000元存入了银行,银行也给王某出具了一张定期存单,上面注明:整存整取15000元,存款期限为8年,年化利率为3.3%,期限一年,并且还在上面写有“保值贴补”。
一年过后存款到期,但黄某并没有去银行将这一笔钱取出来,因为他认为这张存单上反正写着保值贴补,那么就会按照这个存款的利率继续记息。
可能有不少朋友不太明白什么叫保值贴补,保值贴补是指,银行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对储户存款所给予的相应补贴。
也就是说无论以后的物价怎么变,这一张存单以后的利息计算都是按照物价的变化而变化。
于是,就这么这张存单就一直保存了8年,当黄某拿着这张存单去银行办理取款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给老黄兑付了15,000元本金以及865.12元的利息。
黄某觉得这个利息不对,明明在存单上写着保值补贴865.12元,为什么到自己最后手里拿到的利息也只有865.12元?
黄某认为哪怕是按照8年前办理存款时候的3.3的年化利率计算,这8年来这1.5万元存款最少也有近4000元,怎么可能才800多块钱利息。
可是接下来银行工作人员的这一番解释,让黄某更是觉得气愤不已。
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黄某当年给他办理存款的时候用的是已经过时的存单,上面的保值贴补一栏是作废的,刚才给他打印存单时,表格上的数据发生了错位,将865.12元利息打在了保值贴补的后面,这是不能作数的。
黄某这时候觉得,有点被戏弄到了,这银行存款的利息是你们说好的3.3%存单上也标注着保值贴补,现在你们说给多少利息就给多少,还有没有王法了。黑纸白字的写着保值贴补,这利息你们是怎么算的,不可能才865.12元。
多次与银行交涉,银行还是以当年他们弄错了存单上面写的保值贴补不作数为由,拒绝给黄某兑付相应的利息。
黄某认为:
自己在银行的柜台办理的存款银行也给了自己合法有效的存单,上面上标注着保值贴补,自己与银行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银行应该履行兑付存款本金的义务。
自己拿着存单去银行办理取款手续,银行拒绝兑付当初约定的利息,银行没有履行相应的兑付义务,属于违约,应该赔偿自己相应的损失。
银行答辩称:
早在1996年的时候,相关部门就通知银行停止办理保值储蓄业务。黄某的存款日期为2013年,当时银行根本就不存在保值储蓄业务,只是当时办理存款业务的工作人员用的是银行以前的旧存单,所以黄某手中的存单上有保值贴补几个字。
银行表示实际上银行与黄某办理的就是普通的整存整取定期一年存款利率,而且黄某也没有办理自动转存手续。因此银行是按照定期一年3.3%的年化利率,七年活期存款利率给黄某计算利息。
而黄某来银行取款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不慎将实付利息,打印错位将支付的利息,865.12元错打在保值贴补的后面,使黄某产生了误解。
银行在办理存款和兑付存款本息的过程中,并不存在重大过错。银行是按照相关规定给黄某办理的存款和兑付的存款,不存在黄某所说的保值贴补,按3.3%的年化利率计算8年利息。
经法院审理查明:
黄某在2013年去银行办理了15000元定期一年,年化利率为3.3%的整存整取存款。
一年到期后,黄某没有去银行取款,也没有办理转存,直到8年后黄某去银行取款发现取款的利息只有865.12元。
黄某认为自己的存单是保值贴补,利息计算错误,但银行工作人员认为保值贴补的政策早就过时了,只不过是银行工作人员疏忽用了旧存单。
经法院审理查明:
王某与银行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双方约定存款为定期,一年整存整取年化利率为3.6%,由于黄某8年没有支取,也没有办理转存,按照储蓄管理条例的规定,逾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超过原定期,存的部分按当日银行活期储蓄利率计息。
黄某没有和银行约定自动转存银行也没有权利和义务为他按照定期进行转存,黄某也不能按照定期存款利率主张利息。
银行在办理存款的过程中存在疏忽,将旧式的存单给黄某办理了定期存款。但实际上黄某与银行之间办理的并不是保值贴补的定期存款。银行在兑付的时候也没有调整位置,将利息865.12元打错到,保持贴补范围内,但是这并不能是黄某主张当年银行为他办理的是保值储蓄。
综上,法院驳回了黄某的诉讼请求。
像这种保值贴补的业务央行早就在96年宣布停止,但银行的工作人员疏忽用这样的过期的存单给储户办理存款。碰巧在兑付利息的时候,又将利息打到了保值补贴的栏目上,难免会让客户误解
其实对银行来说,这个案件产生的负面舆论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信誉,甚至以后银行想要在该地区揽存都会比较困难,至少在黄某的那个村子就很少有人会去存款了。
案件来源,裁判文书网
图文无关#秋日生活打卡季#
#湖南身边事# #永州头条# 参加工作以来,上课上得最多的一天
为了补上上上周外出永州南边五县(除了江永)而耽搁的三个班的课,今天上午上了三节当天的课,下午上了两个班的“补课”,晚自习上了一节走班的晚辅导课,接着又上了一节走班的“补课”。一天7节,打破了“历史记录”。
与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相比,每周大概只有8节或12节课(地理没有高考,所教班级仅有4个班,高一一周开课2节,高二一周开课3节),不知道那时候多么“清闲”,手刻腊纸(用油墨推着滚筒印的)倒是非常“娴熟”,现在有了现成的资料,还有电脑可以选题再打印,教育的进步也是离不开机械化。
永州农商行一支行长疑似与柜员不清不楚,被拉横幅堵在门口!
7月8日,网上疯转一则视频,显示有人在永州农商行一家网点门口拉横幅维权,而维权的内容却不是什么存钱、贷款,而是举报银行一位刘姓领导和女柜员不清不楚。
视频一传,永州农商行一下子出名了。据企查查显示,这位被维权的刘某是永州农商行接履桥支行的行长,视频中有大量刘行长与涉事女柜员的聊天记录,还被打印成册了,聊天内容非常露骨。
不过永州农商行方面还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前不久,银河基金也曾曝出类似消息,不过最后被警方查实是恶意伪造聊天记录。不知道这次,永州农商支行长被“拉横幅维权”还会不会是假的。广大网友怎么看?
【持伪造身份证就能在永州市不动产中心将共同所有房屋办理产权过户】我是事件中的当事人。
2019年3月,我与妻子协议离婚,当时我正处于生意危机,为不连累妻儿,我把房产和车子给了妻子,房产在双方名下。离婚后,房子没有办理过户。离婚协议上,房子给女方,剩余房贷由女方偿还。但实际上,从2019年到2021年4月,我仍然还房贷,共计19万。
从2021年4月以后,因为资金十分困难,无力继续供房贷。后来发现,前妻急急忙忙将房产过户,2022年1月27日,前妻勾结永州市不动产中心人员杨君,伪造我的身份证,并且冒充我的签名、按手印的方式面签,将共同所有房子变更到她一人名下。
2022年3月17日,前妻将房产卖给张某并办理过户,后张某抵押给银行贷款。从共同房产过户到一人名下,再过户给张某、再到抵押,都是永州市不动产中心同一个人—杨君办理的,且大都是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
按照正常办证程序,只有第一次办理的不动产证打印出来后,才能办理面签。但是,第一次打印是2022年1月29日,而冒充我面签的时间是2022年1月27日,这也就说明,还没有打印出来房产证的时候,不动产中心的杨君就为前妻办理了面签。
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调查。
【高考生忘带身份证,宁远铁骑提供“快送服务”】6月7日上午8点10分,一名宁远县职业中专的考生因没有赶上护考车,在县城通达驾校路口急得团团转。看到正在路口执勤的民警赶紧上前求助,原来考生准备去宁远三中考点参加考试,不仅错过了护考车,身份证也忘记在家没拿,眼看考试时间一点点逼近,情况十分紧急。见此情况,民警立即带着考生跑步找到附近的铁骑队员,迅速将考生送到了三中考点,并与考生老师联系,及时打印了纸质临时身份证,帮助他顺利、准时进入了考场。
父亲离家22年,如今恶病缠身,穷困潦倒,住的房子连窗户都没有,听闻儿子身家亿万,父亲想找儿子养老,儿子却说:“你现在死都可以”,父亲打印了广告,披着红色横幅,来到了儿子的公司。
65岁的老徐独自居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听说儿子如今发展的不错,是当地一家有名的富商,身价上亿,老徐想要儿子为他养老,没想到儿子却说死了都不愿意管他。
22年前,老徐和妻子做牛皮生意,由于两人吃苦能干,生意做得也有声有色。
老徐有三个孩,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老徐事业家庭双丰收,是村里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可随着日子越过越好,老徐有些膨胀了,他瞒着妻子在外跟别的女人鬼混,后来女人怀孕了,老徐和妻子离婚,三个孩子也都留给前妻。
离婚后老徐的生意因离开前妻的帮扶,开始一落千丈,不久就关门大吉,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女人看到这种情况也跑了。
失意的老徐远走他乡,辗转四处,靠打点零工为生,日子过得相当贫苦。
22年来也想过要联系孩子们,但他始终觉得无颜面对前妻和孩子,老徐只能把对孩子的思念写进日记里。
老徐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仅靠着每天捡破烂维持生活,房子里连窗户都没有,寒冬来临,老徐裹着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
前段时间老徐更是查出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由于身体越来越差,老徐越来越觉得孤单,也越来越渴望家庭的温暖。
老徐想要找到儿女,想让他们来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徐来到了曾经他与前妻生活过的地方,想打听一下儿你们的消息,然而这里早已经物是人非。
老徐找村长要来大儿子的电话,上网搜了儿子的名字,他发现儿子是一家名企的老总,身家过亿。
经过打听得知,大儿子在永州搞房地产,大女儿和小儿子也在大儿子的公司工作。
老徐打电话告知儿子自己的病情,但是儿子却只冷漠的回一句,你现在死都可以。
失望的老徐按着地址来到了大儿子的公司,他想当面问我儿子,自己对儿子有养育之恩,为何不愿意给他养老?
老徐到了儿子的办公室门口,很不客气的用脚踢着门,此时办公室里的一个女儿打开了门。
十几年未见,老徐早就认不出面前的亲生女儿。女儿徐荣请老徐进了门。
老徐诉说着儿女对他的无礼,徐荣一直都面带微笑,表现的十分冷静,记者将老徐的住所给女儿看,徐荣看后并没有同情。
徐荣表示父亲好歹有房子住,他们最穷的时候条件比这差多了,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徐荣说22年前,自己在上高三,两位弟弟也在初中,正是需要父亲的时候,可就在这时父亲出轨了抛下了他们,母亲一人拉扯大他们三人吃尽了苦头。
徐荣说自己刚毕业跟弟弟创业那会,没钱的时候就住在桥洞底下,现在他们日子好过了,父亲需要子女养老了,就主动登门了,
父亲当初选择抛下一家4口,那就得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负责,徐荣表示,他们宁愿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也不会给父亲一毛。
女儿如此怨恨自己,老徐很是失落又很愤怒,老徐则表示,当年是自己做错了,但是自己也是净身出户,将所有都留给了前妻和孩子。
老徐表示自己虽然这些年在外,但也将他们兄妹抚养到十几岁,而且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我现在老了,你们就该养我。
听完老徐的话,徐荣有些无语,背起包就离开了,老徐便给大儿子的电话,可是儿子就是不接电话。老徐失望难过的离开了儿子的公司。
两天之后老徐身披红色条幅,再一次来到儿子的公司,老徐以为这样一闹儿子肯定会出现,然而这次他没见到儿子。
在老徐离开儿子公司不久后,他收到了一条短信。儿子表示,父亲养育了自己15年,母亲养育了自己22年,这都是养育之恩。
儿子表示,钱不是问题,但感情上有问题,当年是父亲有错在先,那父亲就得为当年的错埋单。
当年在他们最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选择了离开,如今需要他们了,他说回来就回来,哪能那么容易,还用上门闹事这种极端做法。
儿子表示父亲可以走法律程序,他们会遵循法院的判决 。
看到儿子如此坚决表示不想认自己,老徐这才知道,原来儿女们已经无法原谅自己了。百般无奈之下,老徐决定起诉三个儿女,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寻情》中的一个故事。
在成长里亲情的缺失很容易让子女忘记亲情的味道,子女虽然有义务赡养父母,但义务归义务,养恩大于生恩,在抚养子女方面,终归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子女必须赡养绝情的父母,但心结无法打开,亲情之间终归有一层隔阂。
临近中午时,我又去中医院了。因为上次那个副主任医师给我开的5剂药还是没有效果。
到医院后,我见消化内科换了其他的医师。于是我去找儿科的返聘副主任医师了。其实上次我就想找这个老医师了。因为他是中医院的活招牌。老少都找他看。但想着消化科的也是副主任医师,这里又人多。还是找专业的消化科吧。随便看下这个副主任有几把刷子。
事实证明,消化科的副主任不咋地。所以我今天还是去儿科了。
特别提一下,我去了3次消化科。其中2次是那个副主任医师接诊的。他们都没有帮我把脉。但今天我去儿科时,返聘的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帮我把了脉。
然后又写了病历。之前的那两个医师惜字如金。没有一个人把病情写出来放在病历本上。今天是打印后粘在上面的。以前都是老医师写在上面的。
老医师改了治胃脘痛的方子。又另外开了西药。他助理本来给我开了便宜的西药,老医师说:“她上次吃的是贵药,你还是开好药。便宜的怕没有效果。”助理开了101元的那种胃药,结果没有货。最后还是开了5块多的胃药。上次我吃的那个50多元没有效果。
明天开始吃这个老医师的方子,如果对症,后天一定会有效果。如果还是没有改善,我再去医院找他。
小小的一个幽门螺杆菌折腾了我18天了。吃药吃的我真是没有心情做其它的事了。但愿这次的药能打败它。#永州头条#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