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肝胆管结石#手术#
今日手术,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左肝萎缩的老年病人,开进去探查发现左肝已经癌变了,并且腹壁到处广泛种植转移灶。好可惜![酸]这个老年人如果早来体检,早做手术,不至于现在啥也动不了,失去手术机会[摊手]。
所以,广大读者,如果彩超或 CT 发现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一定要来肝胆外科每半年到一年体检就诊!如果肝内多发结石局限于一叶肝,施行微创手术是根本治疗方法。(鱼博 医学科普[来看我])
三年前体检的时候说我有泥沙样的胆结石,虽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仍去一位老中医那里吃了一个月的药,老大夫说中药可对胆管进行扩张,再让结石流出去。
之后碰到一位西医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儿,除了手术别无他法。
第二年体检的时候,泥沙样的结石确确实实没有了。可今年体检的时候又有泥沙样的结石了,这样的病是会反复吗?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病友不用手术看好的?
胆囊结石到底要不要做手术?
大年三十夜班,前半夜还好,没有急诊,病房病人病情平稳,甚至我还看了会儿春晚,以为今晚能平稳度过要去睡觉时,护士来电话了,说是来急诊了,没办法,穿上鞋就去了急诊科!
是一位50岁男性,腹痛3小时来院,急诊科大夫已经完善了腹部CT,血常规,CT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片子上胆囊周围少量渗出,胆囊增大,血象提示白细胞一万六,中性85%。腹部查体右上腹压痛,伴轻度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肠鸣音弱。
询问病史,原来患者每年都有体检,早就知道有胆囊多发结石,也曾有大夫跟他说过手术切除胆囊,但他有2型糖尿病多年,不想做手术,怕切口不好长,大夫也提醒了说合并糖尿病容易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他也没放在心上。
治疗方案我首先跟他说的就是手术,但他一直强调自己血糖高,不想做手术,怕切口长不好。
病人的这种想法临床上经常碰到,我也只能耐心解释。血糖高的患者切口是有感染的风险,但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一般不会有问题,而且感染应激下血糖会更高,反过来使腹腔感染更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到时胆囊感染太重想做手术也做不了了。而且胆囊结石脱落还可能引起胆总管结石跟胰腺炎。
道理讲清楚后,患者跟家属说商量商量,那好吧,我也只能建议,决定权是病人自己的。
最终病人还是决定保守治疗,不做手术,住进了消化内科,我跟消化内科大夫强调注意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腹部病情有变化随时跟我们联系。
正月初三这天早上我来医院查房,正好碰见了消化内科医生,了解到那个病人胆囊炎不但没有明显好转现在还合并胰腺炎了,正想要发会诊让我们看看呢,我就直接去了,看了他今天早上刚复查的CT,胰腺水肿渗出明显,胆囊壁明显增厚,周围明显的渗出,并了解到血糖更高了,泵着胰岛素也不好控制。跟家属交代了病情,现在手术是不好做了,万一切不下胆囊只能造瘘了,所以选择了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好在引流效果比较好,感染很快就控制了,半个月以后病人才出院。不过虽然出院了,但3个月以后还要再来医院切除胆囊。
到底胆囊结石要不要做手术呢?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
1.胆囊结石引起反复发作的胆绞痛或者胆囊炎。
2.胆囊结石脱落,导致胆总管结石或者胰腺炎。
3.胆囊结石没症状但结石较多,或者结石充满胆囊,合并胆囊息肉超过1cm,胆囊壁钙化或瓷化胆囊,合并糖尿病容易形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等
这种结石是我们胆道外科医生非常头疼的。多数结石患者平时没有症状,常常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而这时常常已经转化为多发性胆结石。多发性胆结石游离性很高,这些小石头经常随着体位的改变而四处乱跑,容易造成胆管梗阻,诱发急性胆囊炎、甚至胰腺炎,异常凶险。这种情况下有些患者执意保胆,我们是很为难的,因为多发胆囊结石容易复发,即使石头取干净了,胆囊保住了,后期复发我们医生还得替这些小石头“背锅”。所以我们胆石病中心反复提倡一个观点:“切胆要谨慎、保胆要理性”。#健康解密#
胆结石要不要手术,主要看位置!
胆结石要不要动手术,主要看结石的性状和有没有并发症
如果仅仅是查体发现的,结石比较大,可它在胆囊的壶腹不会梗阻胆总管,而且也没有不舒服的症状,那就没有必要做手术。
但如果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或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就需要考虑行手术。如果说胆结石虽然很小,但形状很光滑,在胆囊内的位置容易改变,甚至发生梗阻,导致阻塞性黄疸等症状,这种类型就需要尽早做手术取出。
否则容易刺激胆囊,导致慢性胆囊炎和急腹症,如绞痛等。
对于胆结石,我们一般是根据病人体内胆结石的性质和种类,来梳理肝气,从而缓解症状,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帮助排出结石。
一旦生过一次病,特别是一次大病,又特别是家里刚发生了一件大事的时候,就会特别敏感,哪怕只是一点点小毛病,也会纠结半天。
我表侄媳妇,刚体检结果出来,B超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自己上网查了,说是能发展成肝硬化,吓得不得了,赶紧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她看,我给她说没事,我又问俺这医生也说没事,她还是忧心忡忡,还是一直反复问用不用治,有没有事,没事就中,怕给亲人添麻烦。
我表侄17年走了,当时才42岁,我表侄媳妇是18年得了宫颈癌,幸好是早期的,把子宫切除了,也难怪她会害怕,估计每一个有这种经历的人都会害怕。
是不是家里有过啥事就会变得对这种事
特别敏感呢?你身边有这样的吗?友友顺带看看这张单子有没有事,到底用不用治疗。
【妙龄少女胆囊内近百颗结石,针孔保胆手术去除顽石】。
术后复查“胆囊内未见明显结石,胆囊功能良好!”这又是一例针孔微创保胆取石的复查患者。
这个病例是一个女性患者,非常年轻,只有20岁出头,因为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并且有明显的右上腹胀痛不适的症状,要求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都有非常强烈的保胆意愿,不愿意切除胆囊,因为太年轻!
术前的B超检查提示胆囊还是有功能的。术前的CT检查提示胆囊内未见阳性的结石,考虑是胆固醇性的结石,这种结石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习惯改变预防复发。术前的磁共振MRCP下发现胆囊内结石非常多,甚至有大大小小近百颗!
我们给她做了针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今天来术后四个月复查,提示胆囊内未见明显结石,胆囊功能良好!
所以说对于年轻的胆囊结石患者,如果胆囊功能比较好,胆囊壁没有明显增厚,我们倾向于可以首先考虑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因为年轻的胆结石患者保胆意愿更加强烈,尤其保胆成功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所以年轻的胆结石患者更希望可以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
#健康解密# #超能健康团# #关注新型肺炎# #健康# #我要上头条#
体检报告拿到手了,仰头长叹,总结了下,原来,时间流逝,除了体重和脸上的皱纹不断增加,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其他,比如:甲状腺结节,胆管结石,某腺体增生,还有些未知的,还没来及查,看到那报告上的箭头,看到那一两个+,从无到有,有丝丝粲然,回头一想,相比,这不是件幸事!
【患者提问】我爱人今年40岁了,是一名业务员,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去年体检发现了胆囊结石,但是他没有什么症状,平时爱喝点酒,吃肉也比较多,都没有不舒服,请问这种情况需要手术吗?手术怎么做?是切除胆囊还是只是把结石取出来?
【医生解答】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好多人都查出了胆囊结石,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以暂时先观察,不用吃药也不用手术,但以下情况建议手术。1.胆囊结石患者出现了急性胆囊炎,或者因为结石脱落引起了胆总管结石或者胰腺炎。2.结石较大,如果结石大于2cm建议手术。3.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者胆囊结石合并息肉。4.胆囊充满结石、胆囊萎缩等引起胆囊无功能,留着它就是等着得病了。合并糖尿病容易出现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人类和结石从来不可能共存,你也别想着和不痛的结石友好和平相处!
谈到结石,常听身边人这样安慰自己或他人:“结石嘛,每个人都有,只是分大小,只要它不痛就不用管它。”
当患者被问“有结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检?”时,回答也都相似:
“痛的时候分分钟想把它消灭掉。”
“只要它不痛,一切都好说!”
可见结石患者对不痛的结石真的包容心满满!
但事实也如此,相较于结石疼痛带来的痛苦不堪,不痛的结石在生活上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更少;但也因结石不痛,很多患者在治疗、日常防护、饮食上掉以轻心,从而对不痛的结石造成三个误区:
结石不痛就是不严重?
结石不痛就不用治疗?
结石不痛说明结石已经好了,排出去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机智]
打破误区一:结石不痛不代表结石不严重!
不管是肝胆结石还是泌尿结石,都不可能永远没有疼痛,而结石暂时没有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外来因素未刺激结石疼痛发作;
2.结石较大、移动难度大,未摩擦刺激到器官内壁;
3.结石已经嵌顿堵塞。
大病往往是小问题积累形成,“痛不痛”也并不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早期的结石、结晶或许不严重,但结石在体内会日积月累慢慢增长,所以就算体内是小结石、结晶也需要及时干预、控制;若患者一不治疗,二不注重日常防护、饮食,那么加重病情是必然的。
误区二:结石不痛不代表结石不需要治疗!
结石不痛就不治疗已经是很多无症状结石患者的通病,但事实上不管是肝胆结石还是泌尿结石,只要存在就越早排出越好。对于不痛的结石,专家表示:“结石和人类不能共存,不痛的结石才是更可怕的杀手,不会和人类友好和平共处,若不积极治疗,只会在体内默默发展造成更大的危害。”
肝胆结石
小结石易掉落至胆总管,引起梗阻,后期只能采取开刀手术;
结石在胆囊内长期摩擦胆囊壁使胆囊壁增厚,甚至穿孔坏死,导致胆囊功能受损、萎缩;
结石一旦嵌顿、胆囊里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排出胆汁使胆囊剧烈收缩,引发胆绞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炎症、导致黏膜上皮的异常增生,可能会导致胆囊恶性病变;
若结石掉落至胆管内造成胆汁反流,很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和继发胆管结石;
正所谓胰胆难分、肝胆相照,胆囊受到损害也直接造成肝脏损害、肝脓肿、肝功能受到损害。
泌尿结石
影响肾功能甚至尿毒症:结石长期存在而不治疗会导致结石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停留,引起尿路梗阻。尿路梗阻后,梗阻以上的输尿管和肾盂就会扩张、积水,影响肾功能,堵塞时间长了,可使整个肾脏功能丧失;
尿路感染:结石含有很多病菌,对于感染性结石而言,结石还充当了细菌的保护伞,如果任由结石长期存在体内,就会引发感染,而肾积水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肾积脓,严重的尿路感染还可能造成败血病,威胁人的生命。另外,尿路感染又可使结石迅速增长。
原本可以花最少的钱、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清除体内结石,却因错误认知和消极态度导致治疗难度、治疗费用增加,不管是金钱还是身体需承受的痛苦,都是得不偿失!
而临床上治疗时面临切胆、切肾的患者比比皆是,他们的治疗结果是给所有结石患者的忠告!
打破误区三:结石不痛不代表结石已经排出去了!
胆结石没有自然排石通道,想自行排出的几率为0。若胆囊结石要想排出必然经过胆囊管,当结石落入胆囊管并嵌顿至此,就会引起胆绞痛等一系列症状,也会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会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
因此,超过0.5cm的胆结石请尽早采取手术取石治疗。
泌尿结石虽有自然排石通道,但也仅限于0.5cm以下的结石,且是在药物+运动的辅助下排出;成年人的输尿管直径在0.5-0.7cm,且有三个狭窄处,最狭窄的仅0.4cm,所以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结石才能顺利通过排出体外;超过0.5cm的泌尿结石,需在专业医生了解患者结石具体情况后综合评估确定治疗方式。
更需要注意的是,结石有没有排出应依靠检查来明确,而不是结石痛或不痛来判断;所以,患者想要明确不痛的肝胆结石或泌尿结石是不是排出去了,还得去专业的医院做相应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