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岛公务员考试上传照片(公务员考试照片上传要求)

#青岛头条# 2023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定于2023年2月25日举行!各位考生2月21日9点开始打印准考证,25日下午3点前打印完毕。今年考试更加鼓励大学生考取基层岗位,在基层工作符合条件的将有更多机会。另外,境外高校毕业生

#青岛头条# 2023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定于2023年2月25日举行!各位考生2月21日9点开始打印准考证,25日下午3点前打印完毕。今年考试更加鼓励大学生考取基层岗位,在基层工作符合条件的将有更多机会。另外,境外高校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考试。希望更多年轻同志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是编制呀!中国2023年公务员考试扩招,部分省市扩增超过百分之五十,甘肃扩增79%!

努力学习,争取上岸吧!#青岛高考# #山东高考# #我要上青岛头条#

没想到,64岁的我,现在一天也能写几千字了。

退休前,我一边干着会计的活,一边帮着工厂人事做宣传,因为宣传的活,厂里每个月多给300元。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负责选照片,然后给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贴在工厂宣传栏上。

我这个80年代初函授大专的人,在当时算是有一点点文化,没离开原单位前,也是有机会帮忙写文件的。

后来陪孙子孙女写作业,重新又把小学语文都学了一遍,孩子的作文书和童话书,我也都跟着看,对写作的兴趣就浓郁起来。

曾经拿着孙子给的一本日记本,和孙子比坚持,老老实实写了6个月的日记。

后来先生病重在床,我照料了两年,两年的时间里,每天24小时处在随时响应的状态,他一有动静,我立即到跟前,非常累。写作的欲望就此消失。

那些日子里,每天早起先给他喝水,喝两口粥,然后换尿不湿。其实有时候他是希望先换尿不湿的,但我要不先吃两口,真没力气换,且他不喝口粥,也没有力气稍微配合我,换一次下来实在累得够呛。

等到换好尿不湿,就继续喂饭,然后喂药。贴心护理的事情,孩子们请过保姆和钟点工,但先生自尊心很强,不太配合,每次都是尝试几次,然后作罢。这些活还是我来做,钟点工每天来做做家务。

孩子们也是一有空就来,但先生更是不让孩子们动手,坚决不配合。

于是,一天喂饭4-5次,喂药数次,再按摩,换尿不湿擦身体,都是我来做。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人都要散架了。

然而每次半睡半醒之间,总会听到他喊我,起来问怎么了,可能是喝水,可能是想看电视,可能什么事也没有,只是想说几句话,他已经有些迷糊,无法明白这样使唤我,我也是很累的。

当初照顾得很累的时候,偶尔也发牢骚,跟他讲,你啊,就不要没事一直叫我,让我眯眼睡一会,不然我累倒了,你怎么办呢?

现如今,想要他再唤我一声,却也不可能了。

先生走后这几个月,孩子们不停地叫我去他们各自的小家呆着,南宁、上海来回住,一个地方才住没有多久,别的孩子又叫了。几天前到了青岛女儿家。

我理解他们,失去父亲对他们的打击很大,他们恨不得母亲就在眼皮底下呆着。

在大儿子家,孙子教会了我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写作,我其实习惯手写,写完了对着手机读,然后手机帮我把语音转成文字,然后我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核对和修改,遇上五笔打不出来的字,我就叫儿子或者儿媳改一下,后来儿媳帮我把笔记本接了手写板,我手写的东西,就可以直接到电脑了。但手写板感觉不灵敏,终究没有用笔习惯,我还是用纸笔写的多。

科技真的改变生活。我现在一天多的话,能写完并且输入2000字了。有时候儿子儿媳有空,帮忙朗读,我只负责写,一天能完成3000字。

我写的是回忆录,从1959年出生,记事的那时候开始,到现在2023年了,那么多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在脑海里过,每天回忆着,写着,感觉生活越来越充实。失去老伴的疼痛,也逐渐消失。

到了青岛之后,女儿女婿接过了儿子儿媳的工作,尤其是女婿,他是东北人,普通话很标准,拿着我的手稿朗读,每个字语音软件都能准确识别,他非常得意,嘲笑了一把女儿的南宁普通话,然后女儿就不愿意再帮我念了,以后只要我还在青岛,这个工作就由女婿承担了。

写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和年轻人更亲近了,他们有什么新鲜玩意都告诉我,对于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好像能多适应一些。

#我要上微头条#

2022年博士就业难不难?

2022年毕业的博士是2018年和2019年入学的学生。2018年我国博士招生9.55万人,2019年我国博士招生10.52万人。预计2022年我国博士毕业人数在10万人左右,加上海归博士,2022年全国求职博士11万人左右。按全国14亿人口平均计算,每12.7万人才摊上事1个博士。照此计算,山东省1亿人口,可以分摊到7800个博士。一个500~600万人口规模的地级市,才平均分到39~47个博士。够不够用?还得考虑两个重点因素和事实:

1.博士的常规重点就业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的研究中心、公务员。

2.高等教育及大型企业等容纳博士的单位地域分布不平衡。

3.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及中心城市吸纳了大多数博士。

因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大连天津青岛等北方沿海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沿海城市、各省会城市和各省的其他一两个中心城市、大型企业集中的少数城市等,已经吸纳了大部分博士。

而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述地域才占多少?

再以省份为例,经济大省和教育大省教育系统2022年才吸纳了4100名博士,主要集中在公立大学。而绝大多数招聘博士的高校,都没完成任务。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跳出来,说博士贬值了不值钱了水了等等。这事得辩证地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士数量多了,当然不如当年博士数量凤毛麟角的年代了。但倘若因此就嚷嚷博士不值钱了的,请问:您是博士吗?您的孩子是博士吗?您的收入比博士高吗?如果不是,先超过他们再嚷嚷比较好。也有一批老博士,他们当年博士就业可能很风光,如今的博士大部分没那么风光了,于是老博士们站出来挖苦,说如今什么人都能读博士了。这更无聊。缺乏起码的逻辑。否则我们也可以说,他们那个年代的博士又如何?想想当年的开国领导人,又有几个博士?想想改革开放以来的那些超级富豪们,又有几个博士?这能说明博士不值钱吗?不该这么比的。

什么东西多了,都会相对贬值,这是客观规律。但绝不是给予否定的充分理由。事实上,引领国家发展的,博士群体一定是最重要的智慧力量群体之一,也就是引领时代的重要力量之一。不需要每一个博士个体都成长影响世界发展的伟人,每个领域有几个人就足够了。但每个科学技术教育思想等领域要想出现几个影响世界发展的伟人,如果没有高层次教育群体做基数,大概率是很难出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0139/
1
上一篇武装干事过渡公务员(公务员武装干事怎么样)
下一篇 息县2014年公务员(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公务员考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