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眉山公务员公告(2021眉山市公务员)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同时也任命苏辙为商州军事通官。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同时也任命苏辙为商州军事通官。

但是他们的父亲,则被任命在京为官,那么兄弟二人必须有一人与父亲同住京师,因为无论如何,总不可使鳏居的老父一人过活。于是子由辞谢外职不就。

子由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的郑州,兄弟二人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随后回京。

从前的车马真是慢啊,从京都到凤翔的信件,要走十天才到,就这样兄弟二人每月还经常互寄诗一首。

诗中还要互相唱和,因为唱和要用同韵同字,所以也非常好的磨炼了写诗的技巧,这不知道算不算如今我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啊[抠鼻]

苏轼还在信中提到了“风雨对床”之思,这是在唐代人的诗里就出现的内容,也成了苏家两兄弟对团聚之乐的愿望,同样也成了他们辞官隐退后的理想生活。

离开京都,离开父兄的苏轼到了位于陕西西部的凤翔,这让刚成为一家之主的的他还不太适应,此刻苏夫人的智慧便显现出来,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都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所以苏东坡也是事事多听从妻子。

而且苏东坡性格中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看不出别人的短处。妻子对他说,“提防那些人,速成的交情靠不住。”东坡一直承认妻子的忠言很对。

在凤翔的时候,苏东坡和上司宋太守相处非常融洽,没多久又来了一位姓陈的太守,武人出生,严厉刻板,虽然和东坡是同乡,也是一个有能力且正直的官员,但陈太守认为苏东坡年少得意,便一直将他看做是暴发户。

两个都不懂得妥协通融的硬汉碰了面,二人之间的争论便从没间断过,甚至到了唇枪舌剑、恶语相向的地步,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过,眉山人最擅长什么嘛?辩论啊!

总之两人之间各种互相不对付,当时苏东坡写的《凌虚台记》中,我们至今都能读到他在这篇文章中对陈太守的嘲笑和讽刺。由此可见,大神年轻气盛时也会这么不温和可以实锤了,我们这种凡人小白,突然也就可以原谅自己的坏脾气了吧。

好在陈太守伟人心地并不坏,而且最后两人竟也成了知交,苏东坡一生最不愿意写的是墓志铭,认为这些文字为了赞美亡故者多为陈词滥调,而且言不由衷,故而毫无文学价值。

但是在他一生仅为为七位友人写的墓志铭中,除了为司马光写的篇幅最长之外,就数写给这位陈太守的了。

陈太守的儿子陈慥后来成了苏东坡毕生的友人。

但是后来苏东坡遇到的一位“朋友”章惇,却注定了是他后半生仕途上的克星了。

在凤翔为官的日子,苏东坡并不快乐,可能一方面想家,另一方面也觉得公务员的工作没多大意思吧。

仁宗驾崩后第二年,他任期已满解除了官职回到京都,新主英宗接受了宰相的建议,让他去史馆任职,这个职位需要轮流去宫中图书馆工作,而苏东坡正可以在这段时间饱读珍本书籍、名人手稿、名家绘画,这却正是他非常喜爱的工作。

不过同年五月妻子王弗去世了,时年26岁,次年四月老父也病逝,兄弟二人又辞去了官职,经过迢迢山水,把父亲和妻子的灵柩运回眉州故里埋葬。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居丧期,苏轼续弦了妻子的堂妹。

虽然这位妻子不如前妻能干,但秉性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她一直陪伴着自己的丈夫宦海沉浮,同甘共苦。

公元1068年腊月,兄弟二人携家眷再度启程赴京,从此以后卷入政坛漩涡,宦游四方,再也没有返回故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80052/
1
上一篇在职职工 考公务员(在职职工可以报考公务员吗)
下一篇 公务员专业审查(公务员考试专业审查严格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