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回想起今年回家,除了大鱼大肉“每逢佳节胖5斤”外,就是惯常的「3大保留节目」:
1、薪资,不可避免;
2、催婚,狼狈不堪;
3、房子,无言以对。
简单跟大家聊聊。
首先,关于薪资。
我是南京某211本硕毕业的,毕业后,凭借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和个人能力,经过一轮笔试+两轮面试,顺利进入某国企设计院。
同事里,基本上人均211、985,目测有80%以上都是研究生,也不乏浙大、南大、东南以及一些国外高校的研究生。相比之下,我的学历在里面,只能算个小趴菜。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人生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走向巅峰了?可惜剧情不按照我想的那样发展。
我刚工作,就遭遇疫情+地产下行,没有享受到春天的温暖,就在肃杀的寒冬里瑟瑟发抖。
作为刚进单位的初级工程师,我每月到手也就50XX元,同学以为国企福利待遇好,但我还真没有感觉,尤其是今年,行情黯淡的一笔,到现在年终奖都没发……
同事们交流,觉得今年大概能到手10万就不错了。在南京,211、985研究生+国企,年薪只有十万,你敢想象吗?(毕竟之前看到说,南京人均月薪都有8000多)
入职前,师兄师姐表示,工作两三年就能到手20w左右。哎,明年我就工作三年,能升级为中级工程师了,也不知道薪资能否达到15万。
晚上跟一帮初中老同学聚会,彻底被打击了。
男同学A现在是县长秘书、B在某乡镇财政所、C在乡镇府、D在民政局…大家酒足饭饱,交流了下薪资,我发现他们的月薪+车补+下乡补贴+绩效+年终,到手居然在10-15万!
K.O.!
想当年,我基本是全县前10,他们都是学校里被我碾压的,没想到时过境迁,我的收入居然还比不上老家县城的同学们。
无语,码字的时候我都心塞,希望行情早点回暖吧,不然我这加班没少加,地铁、高铁上随时赶工,时薪比奶茶店员还低。
其次,关于催婚。
老生常谈了:
“30岁人了,不能再拖了,马上老了,30以后只能找二婚的了。”
“你A同学去年结婚了,B同学马上生兔宝宝,C同学刚发了请柬,表妹表姐表哥表弟都结婚了……”
“生孩子很紧急,30以后生孩子身体也不好,大人回复也不好,趁现在父母还带得动,赶紧生!”
往常,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能帮我分担火力,今年,两个表姐都结婚了,99年的表妹也嫁给了合肥的大学同学,十一办的酒。
只剩跟我一样95年的表哥,但家里人表示,男的毕竟不急,你个女孩再耽误下去,以后就难了!
老妈找了老同学,打听到有个同乡的儿子在南京,南航毕业的,现在在机场,每月到手七八千,好像也是个工程师,她乐坏了,觉得是天赐良缘。
没想到,对方父母打听了我的信息:设计院的、收入不高、工作还忙、年纪也不小了…
工作确实忙,比如半夜一点提交图纸:对方直接就拒绝了,没答应见面。
对方父母表示,还是希望儿子能找个老师或者公务员、事业编,什么设计院的工资不高还加班,以后结婚生孩子也不太靠谱。
老妈叹气,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我。
我脸皮已经历练出来了,拿着电脑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淡定加班。
相信,我能等到一个真命天子。
最后,关于房子。
南京楼市从狂欢到冷淡,也不过一瞬间。只不过狂欢的时候我没享受到红利,只享受到了冷淡行情下的薪资。
我家里大概有80万存款,老家虽然有两三套房子,但也不好催着父母赶紧卖掉。
80万首付+有限的还贷能力,南京能买哪?
比如,桥北,还有主城里的一些非名校学区老破小,锁金村、四方新村之类的,还有秦淮一些地段很好、就是没好学区的老房子等等。
只有一个问题,这些房子买了,以后怎么置换呢,说不定不涨反跌。那我还背负着贷款,感觉又累又不值。
当然了,我也反思,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了,看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眼高手低。
年后回南京,准备再多看看房子,反正我有车,只要通勤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楼盘,都纳入考虑范围。
跟我同龄的表哥,辞掉了杭州的工作,回老家了,现在每个月也有一万左右收入,去年还全款220万买了400多平的大别野。。。
哎,回家一趟,感觉整个人都玉玉了。
收入不行,大龄未婚,没房宁漂,3buff叠满。小时候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现在老家的同学们,都活成了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烦哦。
一个从内地到香港读完硕士的毕业生的经历~毕业分配机场工作~住了几年又贵下小的房~认为工资还行~可啥时能买得起房~干脆到深圳工作~去一家外资公司~可工资还没后港高~深圳房也不便宜~干脆回家乡二线吧~那里房可没深圳贵~可回到家乡的二线~工资更低~考上了公务员~刚工作就5OOO多~房还是买不起~不能再跑乡下了吧~还是住父母的房算了
张莉大手一挥,每月开始给婆婆5000元生活费后,家里竟然很少有客人来了。
张莉是同事的女儿,今年30岁了。从小就是乖乖女的张莉,毕业于一所985院校后,回到了我们这个央企工作,收入不错。
老公张永斌是毕业于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现在是一名公务员。张永斌不仅学历高、工作能力强,性格温和,非常自律,很有上进心,现在已经是一名科级干部了,可以说前途无量,是一位值得托付终生的伴侣。
两人结婚5年了,女儿也已经有3岁多了。他们是自由恋爱,感情非常好。不过张莉是城里出生的独生女,生活条件优越。张永斌家是县上的农村孩子,还有一个妹妹,家里条件非常差。两人的原生家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也不同。一起生活后,自然有许多方面都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婆婆的到来,更给他们的婚姻生活的矛盾火上浇油。
张莉怀孕后,反应特别严重,吃啥吐啥,大夫说还有先兆流产的迹象,于是张丽娜只能卧床在家静养。由于自己的妈妈还没有退休,远在农村的婆婆自告奋勇连忙赶来照顾张莉。
婆婆心地非常善良,把张莉当做自己的亲女儿看待。她特别勤快,什么都不让张莉做,也不允许她下床,甚至上厕所都在床上,她来收拾。想吃什么做什么,想吃什么买什么。张莉也很开心,有这样的婆婆真心实意地对待自己,真是不错。
可慢慢地,张莉和婆婆就有了矛盾。原来婆婆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婆婆的热情好客。
张莉和张永斌的房子有100平,两室两厅。由于张永斌的条件差一些,首付是张莉娘家支付的,贷款由两人来还。
自从婆婆来后,张莉的家就成了婆婆的“驻省办”了,他们的房子就成了宾馆。各种亲戚源源不断地来到张莉家,时不时就会过来打扰一番。老家来人,婆婆非常开心,也热情周到的服务,就怕慢待这些亲戚们。
今天是这个亲戚带着老娘来省城看病,要帮他们挂号,然后在家里住两天。明天是那个亲戚带着孩子到省城找工作,也得住几天。过两天又有亲戚去机场送家人,顺便也来住两天......络绎不绝。
张莉有些受不住了。
刚开始时,张莉还会早起帮忙买肉买菜,帮婆婆做饭招待客人;张永斌顾不上时,还会请了假和婆婆一起陪客人到处转转,尽地主之谊;也会帮客人挂号,或者帮他们买旅游景点门票……
可是亲戚来得越来越频繁,严重干扰到张莉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婆婆还经常留客人住在家里,实在让她难以忍受。
张莉家是两室二厅,她和张永斌住一个卧室,婆婆和孩子住一个卧室,客人住在家里,只好睡客厅,很不方便不说,生活习惯也不相同,大家都挺别扭。
张莉为了这件事,对张永斌说过很多次。张永斌非常能够理解她的感受,也和婆婆谈了多次,可婆婆也很委屈,亲戚要过来玩,我总不能让他们来吧,这会得罪人的。等待以后回到老家,怎能面对这些亲戚呀!还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呀......
张永斌无法说服老妈,只能回过头来请张莉忍耐一下。张莉很生气,可婆婆毕竟是长辈,她也不能撕破脸呀!于是把怨气都发泄在张永斌身上。于是夫妻之间,渐渐也有了矛盾。
张莉有一个好朋友王艳,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得知张莉的这个事情后,给她出了个主意。
王艳让张莉先核算了一下家庭日常开销。每月平均生活费大概3千多,再给婆婆1千块钱的零花钱,总共就四千多。王艳让张莉借口孩子上幼儿园了,她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工作上了。而婆婆管理经验丰富,这个家就交给婆婆负责打理,每个月她会给婆婆5000块钱。
接下来,只要有亲戚来,张莉再不出面了,一切都由婆婆全程负责,无论买菜做饭陪玩等等,都与她无关。要帮亲戚看病挂号、找工作等等事宜,由张永斌负责。
张莉总说工作忙,只要有亲戚来,就躲得远远的,晚上也找各种理由直至很晚再回家。一切都交给婆婆和张永斌去办。
很快,张永斌也顶不住了。他才知道亲戚们来的日子里,张莉付出了很多精力,也实属不易。
婆婆这边,每个月花销大增。过去有张莉托底,现在张莉撒手不管,她有时甚至还要贴钱。婆婆着实感到疼了,也懂得了儿子媳妇的不易。
于是热情好客的婆婆,不再主动邀请亲戚来玩了。家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张莉和张永斌的关系也和好如初了。
做心理咨询师的王艳说,人都是这样,刀子不扎在自己身上,永远感觉不到痛。所以得让婆婆和张永斌疼一下,才会知道张莉的不易。
婚姻永远不可能事事如意。除了包容与妥协,还要懂得权衡利弊,用我们的耐心和智慧,来改善解决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朋友们,你们赞同张莉的做法吗?一切来聊聊,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