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太小太偏僻,公务员到周末就跑完了[捂脸]
咖叔在桂林广西临桂宛田发生大变化啦,你还认得吗?
03:48我们单位2022年10月份新入职19名公务员,2名事业编。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公务员扩招的事情,有的地方竟然扩招了50%。有些人分析其原因,其一是国家为了毕业大学生好找工作,其二是1962年左右生育潮的人近两年退休。
说实话,很多人对公务员的考核有很多偏见,以为是没人没关系就不能上岸,其实大错特错,大多数人真的是靠自己本事考上案的,我们单位的一个有力证据就是90%的人都是外地人,这90%里面的80%又都是外省的。
你说,这种情况下,怎么徇私舞弊?
公务员从业风险高你怎么不说,总是看到别人优越的地方,就你这样的真应该送你去做公务员
保险xin思维有人说,公务员的退休金该降降了!是啊,他们工作稳定,没有中年危机,而且各种福利待遇,这也就算了,退休后的养老金还比大多数的打工人高,这未免……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一个养老金极度紧张的时代,一边是年轻人被压迫的绝育,一边是延迟退休,另一边是农村人口的养老金极低无比,一边又有那么一小撮人享受着高人级等的待遇。同样是人,为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有编制的人的退休金那么高,比大多数上班族的工资还高,而且是年年涨,有些还没有缴过几年社保养老金(国家财政补贴)。
公考是座桥 系列2
一、应届生身份的资格要重视起来,很多公务员岗位招应届生,特别是一些省份,对于外省份考生,过了应届生身份,可能就再也没有资格参加该省的考试了。
二、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等等。时间先后顺序不一,有需要的网友可以关注我交流。
公务员扩招后,确实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大多数职位都在小地方的县乡一级,人招多了,财政负担压力陡增,薪资待遇肯定要降,最多能勉强渡日,一样的留不住人!
8000万的公务员。究竟在公务什么?
我今年三十大几,也没见过几个公务员。倒是有一些我印象蛮深刻的。
一个是开工厂期间,要邀请国外的客户来厂里参观。跑了区镇府,没有人知道在哪里开这个邀请函,又跑了市政府。终于有一个人知道要去一个叫外事侨务局的地方开了。我估计不干这个的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
去到后,一个小房间,门口两个年轻人,在收集资料,审阅什么的,看起来很忙。里面坐着一排年纪看起来是四五十的老大姐。年轻人看到走进去盖个章就出来了。
第二次我去办,年轻人不在,里面的大姐走出来拿了我的资料,说明天来拿。我说您盖章不就好了嘛,她来了一句,我不会英语,看不懂,等他们来了再说。
我简直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搞外事的不懂英语还是主任,这里面一排干脆退休,换个盖章机器不就好了嘛?
还有一个,是家里装修,小区物业叫我去街道办开一个什么什么证明然后就可以搞了。我找了很久找到那个街道办。一座很久的小楼。卫生倒是很干净。
上上下下走了几个办公室,终于有人知道要怎么开那个证明了。但是,那个负责人不在!!!在期间这些人的态度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这点我承认,可能是实在太久没什么正事做了,来了我这一单事情相当热情。最后我要了他们办公室电话。后来打了几次那个人还是不在。算了,直接开工吧。一直到开工完毕,也没什么问题。这不知道怎么样说好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不作为的太多了。因为效率低而庞大真的不是好事情。民众已经不堪重负了。因为庞大而滋生的各种腐败问题绝对是抓不完的。
纵观历史,外部的敌人我们从来没有怕过,可是内部的事情呢?祸起萧墙啊!不得不慎重
公务员招聘增加50%的思考:
2023年某些地方公务员招聘数量增加达50%
1,可能是需求增加。退休人员多。也可能为了增加就业机会。
2,机关事业单位全国人员(含退休)共计
8000多万人,现职人员4000多万人。人员需求还很多?
3,从精兵简政减少财政开支来看,应该少招才对。
同事的女儿初中时考年级前三的,东南大学毕业,出来就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真争气,两个单位都考取了!
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先是考上了上海市青浦区的公务员,笔试面试均通过了。后来连续作战,又考取了苏州市的一个事业单位。
怎么做选择呢?
如果在苏州事业单位上班,房子就没问题了,父母已经女儿读大学时就提前买好了,140多个平方,三室一厅,基本是一步到位了,但收入可能比公务员低些,个人前途一般也会比公务员差一些。
如果选择还是上海青浦区的公务员呢,毕竟是上海户口,变成地道的上海人了,将来子女的读书就业等发展可能会好一点,听说一个上海户口的价值相当于100万。而且青浦区的房价还可以,大约在四万左右吧,把苏州的房子卖了再置换过去,经济上也没什么大问题。青浦离老家也不远,开车40分钟可以到。
唉,优秀也是有烦恼的。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在选择做出之前。各有利弊吧,您说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