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考试结果调整分班,那怎么分班,怎么做到班与班之间的平衡?
不是小事情
今天是七年级进行全市统一考试,目的是为分班作参考,每场四十名学生,期间,我观察、思考了三点。
其一,首先是男女比例,男生17人,女生23人。这跟过去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十年以前,都是男生远多于女生,2017年毕业的那一届,女生开始超过男生,可能有偏差,但总趋势是走向平衡,这才是正常的。
其二,关于学生近视,四十名学生,戴眼镜的17人,已超过40%,太可怕了!几年前,对七八年级学生做过调查,那时,学生近视的比例不超过40%,而今呢?他们还没上初中就已超过这个比例,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今年前半年,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近视率已超50%,而他们在七年级时,这个比例是小于40%的,一年之内,近视率上升十多个百分点。等到明年他们初中毕业,会成怎样的比例,谁能想象到?
由此想到2011年,国庆节期间,跟那年考入高中的两位学生谈起,就是针对这个话题,她们刚上高一,我曾问她们班里有多少人戴眼镜,她们回答:班里总共七十多人,只有八个人没戴眼镜,高一如此,到高中毕业时呢?
这是十年前的事实,现在呢?小学、初中的近视率在上升,高中能绕得过?
其三,学生握笔的姿势,从2005年开始关注这一点,直到现在,肯定是改变不了的。因为那时的学生都已成人,参加工作,为人父母,他们就是那样握笔的,不正确的姿势,孩子还能握正确?
父母很重要,其因就在这里,还有幼儿园老师,肩上的责任很重啊!问题是她们就本身如此,怎么去改变别人?
看起来很小也很简单的事,其实是大问题!因为,任何事情,一旦成为习惯,想改变肯定是难上加难!就比如吃饭需要拿筷子,看起来多简单啊!真是不值一提,但实际呢?让外国拿刀叉的人来试试,能拿好吗?
握笔与拿筷子同理,您如果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中就有好多拿不好筷子的,有时夹个东西,想吃到嘴里,还真得折腾一番不可;有成年人,青少年则更多,并且,也有逐渐增多之势。
感触虽多,但想改变就是幻想,更证明一点:任何事物都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想通了,心里会有些轻松。
重点高中80%的指标分配到校,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20%的指标在全市掐尖;普通高中全部指标都分配到校,保证总体平衡。各级各类中小学都要有考核标准和要求,对考试成绩差的学校要追责,分配不能吃大锅饭搞平均主饭,疏通教师进出通道,能者上庸者下。什么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能保证公性?家委会不了解每一个学生,叫他们来裁决,试想能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