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上班,不仅有吃不完的猪脚饭,今年还有做不完的核酸检测。
今天又是新一轮核酸检测,包括今天在内,已是今年第4次检测了,这还是因为我所在的镇区没有一个阳性病例的情况。像大朗镇,一天一检,整个镇都封了。大朗是毛织重镇,现在不论是工厂老板还是员工都是叫苦连天,生产的货物运不出去,原材料又进不来,这么长时间的封闭,耽误了交货日期,很多采购商可能就会另找他人了。而老板不仅得白交厂租,还得把工人养起,不然到时候需要人时却又很难招到工。看到很多大朗的打工者都在说等疫情解封后就离开大朗。
看情况,今年又是经济又是很难的一年,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强。这时候公务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管啥时候,旱涝保收,不受环境影响,真羨慕他们,难怪越来越多的人考公了。
视野的狭窄、缺少父辈的指导,是很多90后过得不如意的重要原因。
一些90后,出身农村,从小读的书少,阅历也不丰富(包括我自己)。当城里孩子在夏令营的时候,他们正在田里帮父母割稻谷。
好在这些孩子脑瓜子不笨、学习还算认真,高考下来,好一点的985 211,差一点的二本。因为视野的狭窄,同时缺少父辈的正确指导,他们往往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开始“犯错”。
就比如医学专业,记得我高考那年(2013年),网上普遍说医生工资低,说月工资2000-3000元,而土木工程专业,工资起码4000-5000元。
或许是时代发展得太快,同样是二本院校,学临床医学的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市里三甲医院,好像是外科,年收入30多万。学机械的同学,现在还在东莞的厂里,月薪6000,一无所有。
又比如考公,13年那会,农村学子基本没有考公的意识,认为公务员月工资2000-3000,都看不上,都想学理工科,多赚钱。
而当初班上几个干部子弟,他们父母享受了体制内的红利。他们从高考选专业开始,就在为考公而准备,大学毕业也可以在不上班,全职备考。这就导致,985毕业的农村学子在北上广打工,城里的二本学生在县城当公务员,甚至逐渐迈入了副科领导序列,年轻有为。
鸿沟越来越大,且难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