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二)
山涛:行不违俗,有限度,有器度。最会做官、竹林七贤之中官最大。与晋文帝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关系好。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左仆射,司徒,冀州刺史,晋公,新沓伯。《山公启事》。山涛在竹林七贤之中年最长,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人事核心,遂隐身不交世务。
王戎:最喜欢做官,贪吝,苟媚取宠,聚敛无己。庸俗、热衷名利。祖父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其曾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安丰县侯,光禄勋,吏部尚书,司徒等职。
竹林:有佛学经典“格义”之说,承建安文学,竹林精舍。李白《流夜郎至江夏》: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竹林欢:萧统《咏山涛王戎诗三首》: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
#诸葛亮是否有取刘禅而代之的野心和实力#
实力必然是有的
顶尖的个人能力
诸葛的能力在三国可以说是最顶尖的,他躬耕南阳,号卧龙,自比管乐,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得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佐刘备。后人评价其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其刚开始出山的时候,刘备正被曹操追杀,依附于刘表,驻守荆州下面的一个小县城新野,手下仅有几千人马。当时刘表病危,刘表近臣蔡瑁和其蔡夫人因为刘备支持刘琦而时刻针对,局面可以说是危如累卵。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帮助刘备抵御曹操追杀,亲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于赤壁打败曹操,将刘备集团从覆灭的边缘拉回,而后帮助刘备夺荆州,定益州,取汉中,促成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可以说刘备集团能从末流势力成长为能与吴魏比肩,诸葛亮功不可没,关张赵等将领对其佩服不已,唯命是从,这也能从侧面证明诸葛亮个人能力之强,在当时无出其右者。
蜀国独一无二的地位
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诸葛亮是蜀汉肱骨之臣,对蜀汉集团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其在军政中的威望无人能及。他抚恤民生,发展农耕,兴修水利,铸造铁钱,深受百姓拥戴。而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视之如父,蜀汉两代君主对其无条件的信任。他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打的魏国不敢与之交战。
这样的能力和地位,如果诸葛亮真想取代刘禅,可以说轻而易举。
但他没有,没有这样的野心,他是理想的浪漫主义者,明知汉朝天数已尽,蜀汉不得天时,耗尽寿命,也偏要逆天而行。为报先主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不负后主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全能的六边形战士,军政医术,水利农田,无所不通,无一不精。他虽知天命,却更尽人事。
也正因如此,他备受后人尊崇,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诸葛亮#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