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北宋名臣。从小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廉洁优秀的公务员,敢于铁面无私,为百姓申冤的好官,后人称他为“包青天”。
包拯,在民间有如此好的声誉!
但在北宋年代,要想打击最高权重势力,想想有多难?
国丈张尧学,借女儿之势,迅速爬到最高权重的太师位。
他无德无能,仅以皇帝老丈人身份,仗势欺人,与呼延家过不去,设计斩了呼家人三百多口,制造了“肉丘坟” 重大冤案。
包拯接案后,便与皇帝宋仁宗多次提起此事,却争论无果。
然而,有句话是:“缺德之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张尧学的儿子,依仗老爹官位,杀人放火,坏事做尽,受害家人却敢怒不敢言。
包拯接案后,便展开收集罪证行动,很快证据确凿,最后将张尧学儿子,依法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这下,张尧学好像挖掉了心,他咬牙切齿道:“ 姓包的,我定要整死你!”
从此,便处处设套陷害包拯。
包拯,从不惧怕权力,根本就不买他们的帐。
他以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英明决断的办案风格。只要有举报违法行为,就必须升堂审理,依法办案,并迅速执行。
包拯在弹劾国仗张尧学时,再次与宋仁宗,第六次激烈陈词!
包拯这是第六次激动争论,指出张尧学的错误,由于双方离得太近,包拯的口水都喷到宋仁宗的脸上。
大臣们联名上奏,表达反对张尧学的心声,面对这强烈的舆论,和包拯义正言辞的陈述,在正义和公信力面前,宋仁宗不得不妥协。
同意罢免张尧学官位,贬为庶民。
包拯继续审理和追查余党,包括宋仁宗身边的太监,入室盗窃,贪污受贿,都给予严惩。据统计,宫廷这次牵扯相关人员,以及重要人物不少于30人。
历朝历代,如果权臣们想谋划皇位,那必须诛连九族,张尧学好好的国丈和太师不知足,起心动念瞄着皇位,结果,等待他的是虎头铡刀。
包拯在为官20年里,实现儿时的梦想,任职最高枢密副使,职权与宰相相等无异。
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成为一代名臣,更是百姓敬仰和信赖的“包青天”。
#盘点那些铁面无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