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女副县长秦玲玲被“双开”#从秦玲玲的工作履历来看,她身上有很多超越常规的地方,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耐人寻味。85后当然可以当副县长,甚至副市长都可以,但每一步都要经得起推敲,偶尔出现超常规提拔可以理解,但若经常出现就不简单了。
生于1988年的秦玲玲,2007年10月参加工作,也就是说,她参加工作时才19岁,这个年龄,要么高中毕业,要么是初中大中专毕业。当然,这个也没什么问题。在任教两年之后,秦玲玲调至县委县政府接待办工作,并在5年的时间内升至接待办主任职务。
2014年,26岁的秦玲玲转任金川县广播电视台台长,从接待办主任到电视台台长,这个任职跨越较为少见,从一个服务性岗位,转任到单位主要领导,其背后推力可见一斑。在经过两年任职后,秦玲玲再度调职,担任共青团金川县委书记。

在团委书记的位子上,秦玲玲任职时间较长,达五年之久。2021年6月,一个比较奇葩的任职出现了,秦玲玲由正科级的团委书记调任金川县观音桥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而且任职只有短暂的四个月,这个任职有着明显的“补履历”意味,是为了充实秦玲玲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下步提拔做“储备条件”,增加说服力。
在观音桥镇任职四个月的秦玲玲,随后被列为黑水县副县长人选,一个月后顺利当选,至2022年被查,刚好半年的时间。请注意,秦玲玲是跨县升任副县长,这个难度要大于本土升任。
现在是县乡换届。前两天,县委组织部来我们单位推荐一名副科级干部。我们单位人不多,十多个人,符合提拔条件的有两名一级科员。会上有人问,现任的四级主任科员可不可以推荐,考核组的组长说也可以推荐。结果大家都推荐了那名四级主任科员。实际上,组织的意思也是给这名四级主任转任实职副科。单位的两名科员也许很是失望,但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我也有些不明白,四级主任科员转实职副科,也要进行考核推荐吗?

今日云会议,议题是81年领导A调任机关任二调,86年新领导B转任而来。会议先是宣布任命,二是领导A发言回顾多年来的功绩,领导B积极表态,三是分管领导发言,对A认可,对B激励,对干活的提要求。并告诫大家这是上级的慎重考虑,要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服从。同时提醒事业单位和机关干的活都一样,是一个目标,上级对每一名同志都非常关心,对大家的进步发展都有考虑,要求同志们干好工作。
论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今年上半学期共有三个同学在仕途上更上层楼。一个副厅提正厅,两个正处提副厅。另一个正厅已经任职近10年。
毕业30年,我们这个曾经是普通二本学校的普通专业的班级里共有了二个正厅两个副厅。其他的正处副处数量较多,后来考研,考博,当教授副教授的也为数不少。其他混得一般的人当然是多数,但全班约95%的人都留在体制内,所以人到中年生活都比较稳定妥当。至于酸甜苦辣都体验并不为其他人知道太多。

再仔细回顾一下这些混得比较好的同学,尤其是两个正厅级的,大学时均在班里或系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毕业后又继续读研读博,几乎把人生中最好的机会都抓住了。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毕业十年时就显示出比其他人发展更好的势头。不得不承认这在很大程度上真要得益于他们的学生干部经历,比其他人更快更敏锐的捕捉到了发展机遇,也有更多人愿意在他们的发展道路上助一臂之力。其他人对于他们有这样的发展结果基本都心服口服。
另两个提副厅的同学在大学时则非常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表现。但其中一个男生,人非常老实,在校期间几乎不受人关注,于是专注于学习,毕业即考研,到高校工作后继续考博,评职称,在学术上闯出一条路子后,学而优则仕,转任行政后很快进入快速通道。也走了一条很顺畅的路,中国文化盛行对在某一领域做出些成绩的人往往奖赏去做官,迄今仍长盛不衰。虽然大部分同学对其现在的成绩表示万万没想到,但实际结果已经证明了,学而优则仕,仍然是国人的一条人生发展大道。

第四个女同学也有些类似,人很普通,无论哪方面都是,很少引人注目。毕业后工作的地方恰好有大学时代的老师担任要职,愿意培养自己曾经的学生,于是一步步,在老师创造的环境里,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考研读博评教授,二十几年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到今天。大家更觉得惊诧,又一个万万没想到……
综合而论,在大学时做学生干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确实有很强的助力价值,倘若可以务必要借此好好历练一下。但是,即便在大学时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要灰心,学好自己的专业,当你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优势的时候,机会照样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当然也不能忽视贵人的重要性,不过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得有敏锐的感受,知道谁是贵人并紧紧抓住。否则一个马虎眼错过可能就再无机会。
不过,即便上述这些机缘都没遇到,你仍然可以安心做好自己手头的事,不求平步秋云,至少衣食无忧。

出生于60,70年代的普通人家,甚至农村家庭的孩子,能够读大学,大部分都获得了不错的人生位置。跻身上流当然难,但能拼出个中产家底儿,至少是小康之家还是比较轻松点。所谓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古人诚不欺我!
记录工作 生活#教师职称#
2021 08 25
早上接到学校通知:明天上午8:30到校。去泾河新区开会,参加交流转任教师大会。会后接受统一分配到具体学校。
我们学对教师转任交流,十分重视,魏校长专门通知具体事项,副校长和工会主席准备开车送我到岗。 还说冬天再去慰问……真是感到温暖。
转任交流的目的是参加高级职评。转任交流是条件之一。
希望在自己努力下,能顺利完成任务,达到职称晋级标准。
放下手机,尽快收拾装备……新学期开始了。

名优酒扩产,幸乎?悻乎?
前不久,我与几个因为疫情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聚酒,聊起来了青花郎与茅台酒的事,感慨颇深。
青花郎为川酱中的极品,而茅台酒为贵州酱香酒的王者,然而随着资本方式的运作,品质的确具有下行趋势!让酒友们担心,名优酒扩产带来的品质问题逐渐显露头角。
茅台酒厂属于国企控股,新任领导人都是从政坛转任过来的,他们的行业从业经历与酒行业不沾边,何况茅台酒厂是贵州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主政人关心的只会是业绩!所以扩产应该是主旋律,有条件要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扩!
青花郎属于国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虽然其重要性不如茅台酒厂,但资本方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扩产的必然性!同样是有条件要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扩!(其他香型白酒暂不聊)

对于酒的品质而言,扩产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不利的。
首先,扩产是有条件的!优质大曲坤沙酱香酒对原料的要求是原产地红粮(高粱),地理环境、独特工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要占齐!而扩产带来的影响是打破了这种平衡,原料不够用了,采购外省、外地、外品种红梁,只能掺粮,埋下了隐患。
其次,扩产带来品质控制的统一性难以把握和预料!酿造数量巨大、芶调数量巨大意味着相应的专业人员数量也要求增加,其水平高低决定了基酒酒质好坏。
第三,酒厂的老芶调用酒远远不能满足扩产要求!
假如名优酒扩产都有点悬,其他酒可想而知啊!
鸟从鸾凤品自高!连升三级张震将军从兵团参谋长一跃成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
一、在我军的历史上,一跃“三级”,从兵团参谋长直升大野战军参谋长只有一人-后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

1、兵团参谋长与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间间隔:兵团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三级”。
注:张震将军曾担任十六万人、六个纵队华东野战军(正式番号:粟陈唐兵团)副参谋长。但这只华东野战军与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不可同日而语!
2、解方(解沛然)是从十三兵团参谋长转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不计入在内,原因如下: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部直接转为志愿军司令部。十三兵团的司令员、两位副司令员、参谋长: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直接转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参谋长。
(二)解方个人级别(军队级别)没有与野战军参谋长级别(准大军区级)对应,仍为正军级,五五年被授予少将。
二、张震将军在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
三、张震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履历:

1、率领新四军第四师与第二师的剩余部队进入粟裕大将为司令员的华中野战军第九纵任司令员,下辖五个团(达不到标准纵队六个团的建制)。
2、淮阴、淮安失守后,转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二战涟水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人:王必成任六纵司令员)。
3、1948年2月,再次被粟裕大将赏识,从华野二纵调出,出任粟裕大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
4、1948年5月,粟裕全权指挥十六万人、六个纵队华东野战军,粟陈唐兵团:华野一纵、三纵、四纵、六纵、八纵及中野十一纵(代司令员、代政委的由来)。粟裕平级调动张震,但职务高于普通兵团参谋长的粟陈唐兵团(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
5、粟陈唐兵团在军委的电文中有时也称:粟陈唐张兵团;由于陈士榘、唐亮经常在外领兵作战,军委又是干脆简化:粟张。
6、张震得益于粟裕的提拔,直接进入野战军的指挥岗位,为日后直接擢升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鸟从鸾凤品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