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0河南公务员(2020河南省 公务员)

会画画的孩子很快乐吗? 我在河南上高一时,看到好多学画画的同学准备参加艺考,我也心动了。也想去上美院当画家,可是和爸妈商量时却被无情拒绝,父母怎么都不同意,2010年的夏天,我的梦想破灭了。

会画画的孩子很快乐吗?

我在河南上高一时,看到好多学画画的同学准备参加艺考,我也心动了。也想去上美院当画家,可是和爸妈商量时却被无情拒绝,父母怎么都不同意,2010年的夏天,我的梦想破灭了。

记得当年参加美术统考的同学成绩出来后,几个好朋友都排名挺靠前,其实,当时身边不少人都是从高一才临时学画画的。

我从小学画画,也参加过不少比赛,以为自己以后肯定会从事画画有关的专业,没想到最后无缘画画,现在再次拿起画笔是陪着幼儿园的儿子完成画报。

最近,湖南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美学综艺《会画少年的天空》,我太喜欢这个节目了,带着儿子一起看,我觉得这个节目挺好的,让我这种美术爱好者能够跟着节目学会如何专业欣赏一个作品,看了之后我都想去继续学画画了。

欣赏这些“少年”画家的作品,和演员李冰冰、张智霖等五位策展人一起沉浸式感受美。

通过节目内容展示新时代青年画家们对艺术梦想的追求,传递热血青春正能量。

#会画少年的天空#

#河南高考# #河南大学#

又说河大迁址事儿。

我犹豫不决,是否再提醒,今日河南大学,不是1950年代的河南大学,也不是1980年代的河南大学,甚至不是2010年代的河南大学。

50年代,大学拆分并转,河大名称就没了。

河南师范两地办学,也称师范开封和师范新乡。后80年代开封更名河大和新乡更名河南师范。

10年代策划建设郑州校区,近几年注册地变更为郑州。

所以不同时代的河大,有不同的内涵和边界内容。抛开历史谈历史,抛开边界谈边界,都是耍流氓。

如果说追根溯源谈历史,郑州大学历史也谈到起源于河南大学,并接受了山东大学等援助建设而成,后来与工大和河医合并而成。所以今日郑大也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郑大,不是当年与河医工大作兄弟的郑大。

在这个层面上,河南大学50年代拆分后就没了这个名头,师范开封运行一段时间约30年后采用了河南大学这个名号,放弃了河南师范这个名号,只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河南大学的科研教学力量,反观分出去的几个系和专业比如郑大,继承性继承程度更强大。

这说说而已,甚至有的学校把校史延长到千年,某一个书院开始计算历史,这…中间经过多少变化,所有权,老板,规章制度,办学层次,宗旨纲领,把这些内容作为渊源,很有必要,但是作为历史,却待商榷。就像某公司一样,因为借用了祖上一块场地,历史延长到千年之前,这中间税收凭证,不知道能否对的上,如果对的上,那一定很强大,如果对不起,倒显得颇为尴尬。

我就服某南大学,校史就从最近成立算起20年,原来的历史都是过往,都是渊源!赞赞赞!!!

郑州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超过南阳,从2010年的第三位跃升到第一位,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看人口增长,郑州市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加397万人,增长46%,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68%,其中市辖区(含航空港区)人口达到765.5万人,从全省各地流入的人口成为郑州常住人口大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看经济运行,据了解,郑州2020年GDP首次突破1.2万亿。看城镇化水平,郑州市城镇化率78.40%,比2010年提高14.91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其他省辖市,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显著增强。

  “常住人口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诸多国家战略和政策加持下,郑州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均大幅度提高,加快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等向郑州流动,必然带动郑州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常住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说。

  作为副中心城市,洛阳从2010年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比2010年增加50.72万人,增长7.74%,其中市辖区人口255.05万人,比2010年增加62.45万人,成为除郑州外全省仅有的2个市辖区人口超200万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达到64.98%,比2010年提高20.88个百分点。

  人口的流出和流入是经济活跃的重要表现。此次人口普查中全省常住人口的分布情况,体现出了郑州都市圈的引领作用,郑州的人口吸纳能力强,聚集水平高。此外,洛阳对人口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两大都市圈是互补和相互支撑的作用,作为两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人口等要素都会向郑州和洛阳聚集。在都市圈内部,人口流动也会越来越活跃,两大城市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七普人口数据看河南 |常住人口1260万 郑中心“ 吸粉”能力强-大河网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鸣 李鹏 王延辉

大学生王天,朝着自己的母亲一顿拳打脚踢,愤怒的父亲要把儿子赶出家门,母亲却跪求不要伤害儿子,并打电话要求学校让儿子复学。

2010年,河南新乡的王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这也让农民工爸爸王伟成了全村人都羡慕的对象。

眼看着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儿子就要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终于可以不再像自己这样靠出苦力的换取生活,儿子学校却发来了休学通知,说王天的状态不适宜继续学习。

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王伟立马从工地赶回老家。

王伟趁着儿子不在家,单独地向记者讲述儿子休学回家后,对妻子拳打脚踢,甚至扬言要杀死母亲,整个家每天生活在惶恐中。

妻子为了躲避儿子的暴行,被迫离家漂泊他乡。王天母亲告诉记者事发当天的情况,那天儿子一脸冷漠,一语不发地走到了自己的房间,突然房间里就传来一声巨响,等自己赶到房间,看到一只被摔得面目全非的手机,而儿子突然发疯般拉着自己拳打脚踢,自己的额头到现在还有一个深深地伤疤。

王天父亲告诉记者儿子经常拿着一张照片发呆,感觉自己儿子的问题应该和这张照片有关,记者联系了王天的大学班长,通过王天的大学班长,记者打听到的女孩儿联系方式。

原来照片中的女孩儿是王天大学的女友杨红。步入大学,情窦初开,两颗年轻的心相互坠入爱河。短短三个月时间,杨红发现王天的思想极其另类,于是提出分手,结束了这段感情。

听着儿子前女友的话,王伟变得更加紧张,父亲拉着儿子去医院进行诊断,可是王天一反常态,说什么也不能跟父亲去医院。

王天强调自己没病,总是想尽办法躲藏不愿意跟着父亲前往医院做检查,而母亲也不愿相信儿子生病的事实,赶忙上前制止。

回忆起儿子的暴力行为,母亲表现得极其自责,她说即使儿子对他拳脚相加,即使丈夫认为儿子有病要强行带她入院治疗,他还是相信,只要能好好读书,儿子就有一线希望,他还指责丈夫,你为什么总说儿子有病,他没病,有病的是你!你不能把儿子带去医院,让他看病会让他多想的,还跪求老公不要把儿子送医院,那样会伤害儿子的。

为了阻止丈夫,王天母亲还拨通了学校老师的电话,希望学校让儿子回学校继续上学,而学校回复考虑到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学校拒绝了王天的入学申请。校方声称,必须有相关精神证明,王天才能返校。

眼看着儿子的学业即将终结,母亲伤心不已。而王伟对此也很痛心但理智让他清醒,他不赞同妻子感情用事,自己儿子有心理疾病必须要医治。

后来通过了解原来王天失恋后,母亲得知儿子失恋了,就好意的给他介绍了新的女孩子,但女孩最终没有同意,并发了条短信给王天,偏执而愤怒的王天便认定是母亲逼迫女孩发那条短信给他。

听到事情的真相,王天恍然大悟,他重重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对父母的深深歉意。他开始意识到是自己的狂躁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

儿子也终于同意跟着父亲前往医院做心理诊断,经过诊断母亲第一次知道儿子是这么的反感学校,反感学习,才听到了儿子的心声。

原来王天进入大学后,这个曾经在农村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显得无比渺小,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荣耀。他倍感压力,感觉不愿意让父母的期望落空,每天过得都很有压力,自卑和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最后演变成了精神疾病。

听到这些,王伟对儿子先前的暴力行为也报以理解的态度,落下了自责的眼泪。听到儿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父亲老泪纵横,他说,因为自己出身农村,受尽苦难,希望自己的下一辈能逃脱命运的循环,因此他将自己的美好心愿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他们从来没问过孩子能不能抗下这样的压力,才导致成了今天这样的境况。

最后在医生的诊断下,告诉王天父母这个病需要休养,辅助药物治疗大概一年左右就可痊愈。

@易木观察 很多农村的父母都抱着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不必问,生在农村却五谷不分,六体不勤,把自己的期望和遗憾都强加给孩子,却从没想过孩子能否承受。

王天是一个有孝心和懂事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把压力合力转化,最后在自卑和压力下变得崩溃,这和母亲的盲目溺爱分不开,以为学习是孩子的一切,而忽视了孩子除了成绩还有其他,总是为孩子遮风挡雨,却忘了孩子总有一天需要自己面对生活,最后当挫折铺天盖地而来时自己就会崩溃的,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您觉得孩子的成绩很重要吗?你会帮孩子打理一切,只要安心学习就行!谈谈您的看法吧!

建国初期,国家很重视师范教育和中学教育。

1959年河南省省志显示:1959年5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全省设立高等、中等重点学校。其中高等学校 2 所:郑州大学、开封师范学院;普通中学10所:郑州一中、开封第一女子高中、开封一高、商丘市高中、新乡市一中、安阳市一中、洛阳市一中、许昌市高中、信阳市一中;中等师范学校3所;郑州师范学校、汲县师范学校、潢川师范学校。要求各专、市、县和人民公社也应选择一批学校作为自己的重点。

其中:

师范类学校4所:分别为开封师范学院(后改名为河南大学)、郑州师范学校(后改名为郑州师范学院,2010年成为本科院校)、潢川师范学校、汲县师范学校。

汲县师范学校、潢川师范学校后都改为幼儿师范学校、消失于历史舞台,让人唏嘘感概。

普通中学10所(名单略),

综合性大学1所:郑州大学。

巧合的是,曾经重点支持的两所高等学校,郑州大学,开封师范学院,兜兜转转60多年,还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两所大学,一所成为双一流B类高校,一所成为双一流学科高校。

#师范##双一流##高校#

河南省委洛阳地委给郭老八平反

(二)

1962年上半年, 河南省委在审查王慧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时,对包工包产进行了平反,割了夹在郭老八等干部档案中的这条尾巴,解决了1959年秋冬反右倾斗争中最核心最要命的问题。

王慧智、郭老八们,对1959年整个工作安排和言行,是正确的。

甄别平反的积极意义虽然巨大,但却早已被包工包产和那些纠左的实实在在措施,再也无法还原所抵消。

尤其郭老八在伊川县,以大无畏精神推行的包工包产责任制,如果能够坚持到1959年秋收,坚持到1960年夏收,必能多打粮食,就是自然灾害来袭,也有抵挡的本钱。

这种探索,如果能够在洛阳地区甚至全河南30%的农村推广,那才真正有意义。

给予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的包工包产30%的实践空间,把它作为农村生产作业方式的必要补充,也许不会出现…也许…太多的也许…。

历史有经验教训,但没有太多的也许。

今天来看,1959年,在河南洛阳地区伊川县,新乡地区新乡县出现的包工包产生产组织方式,肯定能够多打粮食,能够做到增产增收。

这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

可惜的是,河南的包工包产是由两个地委推动的,被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重拳出击,立即人仰马翻,昙花一现。

但客观看,河南“包工包产”(1959)比安徽“责任田”(1961)早两年是历史事实。

安徽出现的包工包产责任田,是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1961年春天推动的,为减少敏感度,称为“责任田”。“责任田”效果非常好,当年就多打了不少粮食。

但河南的包工包产,在1959年反右倾运动之后,再也抬不起头。

1962年,为了渡灾荒,多打粮食,河南省委带头出台了一个“借地度荒”政策。

“借地度荒”,实质就是变相的包工包产。

一方面郭老八在伊川县推行的包工包产实验,生命力并没有终结。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左的脸面,关于郭老八的这桩历史公案,却被长期深埋雪藏了。

一个甲子过去了,郭老八等先辈们 以生命为代价,对农村生产劳动组织方式所做的探索,应当挖掘,记载,纪念。

新时代的今天,不忘初心,完全有条件深入研究这些历史案例,永远不忘前辈们(不论他们是所谓左的还是所谓右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010年,已经80多岁的原中共洛阳地下县委书记韩林(曾任广东省电力厅厅长、党委书记),离休后仍惦记郭老八。他专门写了一首诗词来怀念他的老部下:

“头可断、血可流,愿做党的地下交通员,几句实话遭诬陷,落实政策已平凡,春风花雨几十年,九泉之下可安眠”。

2010年,78厘米的袖珍女与1米8的河南小伙网恋。众人皆不看好,但没想到,两人不仅奔现成功,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袖珍女孩小秦,89年出生在辽宁营口,生下来只有3斤重,并且身体严重畸形,脑袋大、四肢弯曲,家里人见了都想放弃,但妈妈张万荣却坚决不同意。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张万荣下定决心,无论再难,也要把女儿抚养成人。

 

为了治好小秦的残疾,张万荣抱着她,辗转奔波了多家医院,但不幸的是,医生都表示无能为力。

 

不过,令她欣慰的是,女儿虽然身体残疾,但智力正常,而且十分懂事、自强。

 

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生活自理,还帮妈妈干些简单的家务活,再大一些,小秦靠简单的手工活赚钱,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

 

时光荏苒,转眼小秦21岁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然身高只有78cm、双腿不能站立,可小秦也向往着像常人那样恋爱,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2010年初,她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认识了29岁的河南小伙秦伟华。

 

交流了一段时间后,双方渐渐熟络起来,还经常视频聊天。因为都姓秦,便以大秦、小秦相称。

 

大秦16岁时,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因药物服用过量,落下髋关节无法弯曲的残疾。

 

而之后几年,父母和哥哥又相继去世,重重打击下,心里无比苦闷,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的他,曾一度想轻生。

 

直到他在网络上认识了小秦,小秦的耐心开导,让大秦对生活重新找回了信心,并深深爱上了这个身残志坚、乐观自强的女孩。

 

三个月后,大秦主动向小秦表白,并希望能与她尽快见面。

 

不料,张万荣得知此事后却坚决反对,她觉得,这只是大秦的一时冲动,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女儿,何况,两个人身体都有残疾,将来怎么一起生活呢?

 

可半年后,大秦再次提出见面要求,张万荣起初仍然反对,但这次小秦的态度却十分坚决,最后妈妈到底没拗过女儿,只好同意了,但不放心的她,坚决要陪着女儿一起去。

 

于是,7月份,一家三口不远千里,从辽宁营口驱车到河南鹤壁,谁想,却闹了个不欢而散。

 

原本经过几个月的交往,两个年轻人彼此早已心有所属,见面后更是一见钟情。

 

但细心的张万荣却发现,从一进门,大秦家的亲戚们,无不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女儿,这让原本就反对小秦与大秦相处的她,更加难以接受。

 

本来大秦邀请小秦一家待上几天,可张万荣此时一刻也不想多待,她抱起小秦就要走。

 

这一举动让两个年轻人,当即紧紧拉着彼此的手不愿分开,哭着询问原因。

 

看着他们难分难舍的样子,张万荣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想想实现的情况,最后她把心一横,硬是推开大秦,匆匆走了。

 

刚走到半路上,小秦就接到大秦的电话,在多次追问下,得知小秦她们离开的原因后,大秦一直在家里哭,后来还为此绝食。

 

而小秦呢,自从回家之后,哭过、绝食过,每天闷闷不乐,甚至为此失眠。

 

看着女儿这样,一向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的父母又于心何忍?

 

于是,9月份,张万荣夫妇再次陪同小秦来到了大秦家。

 

为了让小秦的父母放心,大秦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一定担起接力棒的角色,一辈子照顾好小秦。”

 

说到做到,接下来的几日,大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小秦,最终张万荣被大秦的真诚所感动,同意将女儿留在大秦家。

 

就这样,大秦和小秦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用事实证明了彼此的真爱,并携手结为夫妻。

 

然而,好事多磨。婚后,大秦在家附近开了一家网吧,但由于业务不景气,最后关了门。

 

这下可愁坏了两个年轻人,生计没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善良的小秦父母知道情况后,立马把他们接回了营口一起生活。

 

大秦的亲戚们听说这件事,也改变了原先的看法,纷纷夸赞张万荣夫妇,并祝福大秦小秦幸福美满。

 

回到营口后,大秦夫妻俩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坚持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张万荣夫妇的资助下,大秦和小秦尝试过很多行业,最终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电商。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他们开始以直播形式销售产品,很多网友听说了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都被深深打动,成为他们的粉丝,有了粉丝的支持,大秦和小秦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如今,这对恩爱的夫妻彼此照顾、夫唱妇随,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幸福,还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完美,但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收获幸福。

 

大家怎么看呢? 

作者:小影

编辑:老铁

参考资料:山东卫视《余生陪你一起走 小莲玉的完美爱情》2016-06#在头条看见彼此##人物#

刚从前产品经理的角度讲了下Redmi,话匣打开就再讲讲这一年多在一线的一些感受,很多内容是跟线下客户交流后客户的一些观点。

1、产品层面

- 小米从2020年小米10开启了高端化的探索,经过了多款产品的迭代,小米13非常成功!上市一个多月,小米13销售比同期小米12系列提升很多,更重要的是小米13系列的电商好评度持续在98%以上,远超前几代产品,产品口碑巨好。小米13成功的背后,是小米在研发上的持续的投入和积累,加踩过一些坑后,对硬件产品的理解和研发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 小米13系列的成功代表着小米完成了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转身:从一个软件、互联网公司到一个成熟的硬件产品公司。完成这样一个跨行业的转身是很难的,这样一个转身背后是公司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反向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些友商,作为一个硬件产品公司可能是成功的,但在软件、互联网模式上的转型,并未取得成功,举个例子如 AIOT的产品,按理说这些产品做出来难度并不高,但互联互通的体验,以及系统的管理和销售这些产品,是很有挑战的。

2、渠道层面

- 小米2010年成立,起初纯线上销售,直到15、16年开始探索线下销售。因为商业模式的独创性,进行了很多尝试,也趟过很多坑,直到2020年卢总带领中国区核心团队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确定了聚焦小米之家一种线下模式的路线,在2021一年开到了上万家店,迅速拓展了销售阵地。

- 2022年受疫情、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个厂家和渠道客户的线下门店经营都十分困难,我去过河南很多地市、县城,客户普遍反馈一年内手机门店减少了20%左右,但即便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门店绝大多数都运营良好,大家对小米的线下模式更加的认可了,其中河南小米的线下门店数相比2021年增长了10%。

- 与产品同理,2022年小米的线下建立起的阵地扛住了市场的检验,代表着小米完成了从电商模式到线下米家模式的转身,虽然不能说完全成功,但至少是扎下了稳定的阵地。在小米之家之外,我们还在做很多新的有意思的尝试,后面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也欢迎大家多参与和支持。

- 线上业务是小米的基本盘,线下业务是未来增长方向,公司在大力推进线下的拓展,但绝不会放弃线上自己的主战场,今天K60的调价就是行动。希望未来线上线下小米的份额都能持续成长,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加油![马思纯的微笑][马思纯的微笑]

“他锤死了老婆!”2007年,河南一诊所医生王军豹与妻子发生口角,失手抡铁锤杀妻,事后,他女儿却写千字文为他求情。

这个11岁的女孩叫金金,她原本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她的父亲王军豹和母亲冯秀敏在镇上经营着一个诊所,王家是祖传中医,医术精湛,诊所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意一直不错,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好景不长,案发前些日子,他们的婚姻出现危机,冯秀敏怀疑王军豹有外遇,多次为此事争吵,还大打出手。夫妻关系每况愈下,冯秀敏拒绝和王军豹过夫妻生活,这事一直让王军豹心里不痛快。

 

2007年3月12日,王军豹像往常一样在诊所为乡亲们看病。当晚6点左右,他担心屋里的金金冻着,于是想把空调换个方向挂在墙上。

 

可就在他往墙上钉钉子时,不小心砸到了大拇指,妻子骂道:“连个钉子都钉不好,你还能干点什么?”说着抢过铁锤想自己钉。

 

两人一边争抢铁锤,一边发生激烈争吵,积怨已久的王军豹一气之下,疯狂抡起手里的铁锤砸向妻子,妻子头颅砸裂,当场死亡。

 

随后,颇为悔恨的王军豹给金金写下遗书,就服下大量药剂想随妻西去。

 

后来,邻居报了警。当警察赶到现场时,王军豹已经躺在冯秀敏身旁,口吐白沫,人事不省。救护车赶紧把他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王军豹至少吞下了1000片药,看样子是一心求死。

 

抢救了7天7夜后,王军豹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可是,他仍难逃死罪,法院一审宣判他死刑。

 

金金一时间失去了两个最亲近的人,她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亲如一家人的王、冯两个亲家反目成仇,彻底闹掰了。冯家人认为杀妻早有预谋,要求一命抵一命,必须严惩不贷。王家人则认为是失手,不是故意的,希望法官可以酌情处理。

 

后来,冯家接走了金金,可半年后,金金突然“失踪”了,王家上门找过很多次,冯家都称金金不在家。

 

突然有一天,金金的姑姑看电视时,看到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里,好像有金金的身影。于是,他们上门质问,这才得知,冯家早把金金送到了离家200多里的河南新乡儿童村。

 

王家人又气又恨,怪亲家遗弃了金金。

 

第二天,王家人来到儿童村,想接金金回家,可是,金金虽然哭得特别伤心,但她坚持说不回去,她不想给爷爷奶奶添麻烦,更不想夹在王家和冯家中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金得知儿童村丁主任认识律师,她想请丁主任帮忙,救出她爸爸。于是,金金跪着求丁主任,“丁奶奶,只要能救我爸爸,我干什么都行。”丁主任被金金的话感动了,就去请儿童村的法律顾问沈腾律师帮忙。

 

2009年2月4日,沈律师来到新乡儿童村,金金跪着哀求道,“求您给爸爸一个改正的机会吧,我已失去母亲,不想成为孤儿。”沈律师被满眼泪水的金金打动了,决定代理此案。

 

然而,当他到监狱向王军豹了解案情时,没想到王军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干脆杀了我,我现在不想活了。”

 

王军豹到底怎么想的,谁也猜不透?但是沈律师的一番话,却说到了王军豹的心里。沈律师说,虽然他犯了罪一心求死,但还得想想年迈的父母和乖巧的女儿,今后他们得有人来照顾啊!

 

没多久,金金也连夜去看望爸爸。见到金金无助的眼神,想想律师诚恳的话语,王军豹默默答应配合律师的工作。

 

后来,沈律师在详细了解案件经过后,向法院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王军豹的行为应定性为故意伤害;二是王军豹认罪态度良好,愿向妻子一家赔偿损失;三是王家女儿需要王军豹,请从轻发落。

 

金金也手写了两千字的求情书,请求法院谅解。最终,高级人民法院宣布了审判结果:判处王军豹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5年,因王军豹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依照刑法,减为无期徒刑。

 

父母有罪,可孩子无辜。为救亲父,小女孩金金历经几年奔波,最终得偿所愿。

 

不过,到底是不是金金的求情信起了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专家指出,能改判缓刑主要是基于王军豹的犯罪动机来考量。

 

当然,金金是案件的最大受害者,她的态度也对案件审理起了一定作用,但是,“人情”并未影响宣判,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法治精神。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

 

作者:阿莎

编辑:江陵

参考资料:

《杀妻男死刑被发回重审 11岁女孩上书救父获转机》2010年03月29日 大河网-东方今报 #在头条看见彼此##头条创作挑战赛#

砸掉收费站,殴打工作人员,背后的作案凶手,竟然是手持法器的和尚?

事情发生在内蒙古包头市,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一辆挂着河南牌照的大巴车来到了包头市当地的一个收费站。

按照行程记录,他们需要缴纳十元的过路费,当天负责值班的工作人员叫李文波,礼貌的向他们打了招呼之后,李文波按照惯例伸出手,示意他们交费,可是司机没有掏钱的意思,僵持了几分钟之后,竟然拿出了一串佛珠,想用这串佛珠抵过路费。

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李文波还没见到过这种操作,这自然是不符合规定的,所以李文波并没有同意司机用佛珠抵路费的诉求。

司机压根听不进去李文波的劝告,竟然想要硬闯,更李文博为了拦住他们,站在了大巴车前,闯岗失败,车上下来了几个五大三粗的僧人,对着李文波就是一顿猛揍。

其他值班亭里的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情况,立马跑来支援。他们不仅暴打了李文波,还砸了收费站,现在已经不是十块钱过路费的事情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报警,李文波受了重伤,也被送往医院。

包头市警方立马展开行动,前后拦截,追踪过程中警方发现他们并不是几个人的小团体,而是近百名的大团伙作案。

他们仗着自己人多,根本不害怕民警。双方不断僵持,却丝毫不准备服软。僵持几个小时之后,这群和尚们竟然还想反击、袭击民警,用手里的钢筋利器刺伤民警之后,又展开了逃亡之路。

一群和尚竟如此猖狂,警方怎么会被他们吓到!于是联合特警展开强度更高的逮捕行动。不要说100名和尚,哪怕是再来100名,在特警同志的先进武器之下,也要乖乖投降!

这些人被抓获之后,送到公安局审问,警方最好奇的就是作为僧人怎么会干这种为非作歹、刁蛮泼辣的事情呢?而且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僧人,他们都来自哪里呢?

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僧人,而是假和尚。也不是内蒙古本地人,全部都是来自河南省宝丰县的农民。

农民不在家种田,为什么出来做假和尚呢?这是因为国家虽然不提倡迷信,但是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都非常的相信,再加上河南还是少林寺的发源地。于是他们就打着和尚的名义,开始招摇撞骗。

在百姓面前,他们是弘扬佛法,德高望重的僧人,这些人不仅懂佛法,还懂医治,在老百姓心里,他们就是活菩萨。谁知道他们背后竟然干的是高价卖佛珠、行医诈骗的勾当。

所谓开过光,能保佑人平安的佛珠,只是他们几毛钱进的便宜货,能治病的膏药,也都是金属含量超标的化学物品。

为什么要卖这些东西呢?不管是佛珠还是膏药进价都非常的低,而卖给老百姓加价数倍,有时候一个月就能赚到几十万,如此高额的利润了,才会吸引当地人不断加入假和尚的队伍。

所以他们不是假和尚,而是骗子。

最终,包头市警方联合河南省公安局对这一特大案假和尚诈骗行为进行审理,判处和尚头目赵国政11年有期徒刑,其他成员依照自身行为判处不同的刑罚。

近百名的假和尚团伙被一网打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78662/
1
上一篇四川公务员考试结果(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下一篇 阳泉公务员房子(公务员住房政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